学前教育专业2025年专升本理论考试纲要
一、考试范围与内容
本纲要以四个回归为依据,坚持“ 以本为本 ”,同时结合人才培养方案,规定 考试范围和内容,主要内容包括:教育学和心理学两个部分,总分300分。考试侧 重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注意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力。
二、主要参考教材如下:
1.《教育学原理》,《教育学原理》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第一 版。
2.《心理学》,姚本先,高等教育出版社,2024年,第四版。
表 1 2025 年学前教育专业专升本考试范围
专业名称 | 专业理论考试 | 具体考试范围 |
学前教育 | 《教育学》 |
详见考试大纲 |
《心理学》 |
三、考试水平划分
本纲要的考试水平分为四个层次:A(识记)、B(理解)、C(掌握)、D(综合运 用)。每一较高层次同时包含其较低层次的考试水平。其具体含义为:
A(识记):主要考查考生对专业基础知识的识别和记忆水平,要求考生能正确 地辨别、再认或再现相应的基础知识,如要求学生能从题目所提供的材料中识别出学过 的知识(再认)或者能按题目要求复述学过的知识(再现)。即在记忆水平上考核考 生的学习成果。
B(理解):主要考查考生对专业基础知识的理解程度。除“识记”的要求外,正确 理解所学知识的确切含义以及与其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
C(掌握):主要考查考生对所学专业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初步运用能力。要求 考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用所学过的知识及方法解决新情况下出现的简单问题。
D(综合运用):主要考查考生对所学专业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要求考生在 对专业基础知识掌握的基础上,具有系统的、灵活的、较强的综合应用能力。
四、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考核形式:采用闭卷笔答方式。
2.试卷结构(命题单位可依据具体情况在5%的比例内增减)
按知识点分
序号 | 知识科目 | 百分比 | 分值 |
1 | 教育学 | 50% | 150分 |
2 | 心理学 | 50% | 150分 |
按考试水平分
考试水平 | A | B | C | D |
百分比 | 20% | 30% | 30% | 20% |
按考试题型分
题型 | 选择题 | 填空题 | 判断题 | 简答题 | 实践应用题 |
百分比 | 30% | 20% | 10% | 20% | 20% |
第一部分 教育学一 教育学及其发展
知识与技能要点 |
考试条目 | 考试水平 | |||
A | B | C | D | ||
教育学及其 研究对象 | 1.教育学和教育科学 2.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 √ √ | |||
教育学的产生 和发展 | 1.教育学产生 2.教育学发展趋势 | √ |
√ |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教育理论的发展 | 1.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传播 2.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时期中国教育 理论的探索 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理论的发展 | √ |
√ |
√ |
二、教育及其本质
知识与技能要点 |
考试条目 | 考试水平 | |||
A | B | C | D | ||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
1.教育的起源 2.教育发展的历史进程 3.当代世界教育发展趋势 |
√ |
√ |
√ | |
教育的基本内涵 | 1.教育的词源与词义 2.教育概念 3.教育本质 | √ √ |
√ | ||
教育的要素与形态 |
1.教育基本要素 2.教育的主要形态 |
√ |
|
三、教育与社会发展
知识与技能要点 |
考试条目 | 考试水平 | |||
A | B | C | D | ||
社会对教育发展的 影响 | 1.生产力对教育的影响 2.政治对教育的影响 3.人口对教育的影响 4.文化对教育的影响 | √
√ |
√ |
教育对社会发展的 促进功能 | 1.教育的经济功能 2.教育的政治功能 3.教育的人口功能 4.教育的文化功能 | √ √ √ √ | |||
教育在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中的地位与 作用 | 1.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科教兴国是一项重要战略 3.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 |
√ | √ √ |
四、教育与人的发展
知识与技能要点 |
考试条目 | 考试水平 | |||
A | B | C | D | ||
人的身心发展及其 影响因素 | 1.人的身心发展的内涵及特征 2.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 3.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独特价值 | √ |
√ |
√ | |
教育促进个体 发展功能 | 1.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 2.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功能 3.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与个性化的关系 | √ √ |
| ||
教育促进个体发展 的条件 | 1.把“育人为本 ”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根 本要求 2.把学生作为教育活动和发展的主体 3.坚持教育创新 | √
√ |
√ |
五、教育目的
知识与技能要点 |
考试条目 | 考试水平 | |||
A | B | C | D | ||
教育目的概述 | 1.教育目的内涵 2.教育目的层次结构 3.教育目的社会基础 | √ √ √ |
教育目的的 理论基础 | 1.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2.马克思主义教育与生产劳动 相结合的理论 | √ √ | |||
我国的教育目的 | 1.我国教育目的的历史演变 2.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要求 | √ |
√ | ||
素质教育与创新 人才培养 | 1.素质教育的提出与发展 2.素质教育的内涵 3.创新人才的培养 | √ √ |
√ |
六、人的全面发展教育
知识与技能要点 |
考试条目 | 考试水平 | |||
A | B | C | D | ||
德育 | 1.德育的内涵和意义 2.德育的目标 3.德育的内容 | √ √ |
| ||
智育 | 1.智育的内涵和意义 2.智育的目标 3.智育的内容 | √ |
√ |
√ | |
体育 | 1.体育的内涵和意义 2.体育的目标 3.体育的内容 | √ |
√ |
√ |
美育 | 1.美育的内涵和意义 2.美育的目标 3.美育的内容 | √ |
√ |
√ |
劳动技术教育 | 1.劳动技术教育的内涵和意义 2.劳动技术教育的目标 3.劳动技术教育的内容 | √ |
√ |
√ |
七、学校教育制度
知识与技能要点 |
考试条目 | 考试水平 | |||
A | B | C | D | ||
学校的形成与发展 | 1.学校的产生 2.学校的发展 3.现代学校的基本职能 | √ √ |
| ||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 | 1.学校教育制度内涵 2.我国的学校制度 3.部分国家的学校制度 | √ √
√ | |||
学校教育制度 的改革 | 1.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 2.世界范围内学校教育制度改革趋势 | √ √ |
八、课程
知识与技能要点 |
考试条目 | 考试水平 | |||
A | B | C | D | ||
课程概述 | 1.课程的概念 2.课程的类型 3.课程计划、课程标准与教科书 | √
√ |
√ | ||
课程开发 | 1.课程目标的确定 2.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3.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 | √ |
|
| |
课程改革 | 1.21世纪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2.当代世界课程改革的趋势 | √ √ |
九、教学
知识与技能要点 | 考试条目 | 考试水平 | |||
A | B | C | D | ||
教学概述 | 1.教学的基本内涵 2.教学的主要作用 3.教学的基本任务 | √ |
√ |
√ | |
教学理论与规律 | 1.教学理论 2.教学要素、过程及其规律 3.教学原则 |
|
| ||
教学实施 | 1.教学目标 2.教学环节 3.教学方法 4.教学组织形式 5.教学评价 |
√ |
√ |
√ | |
中小学教学改革 | 1.我国中小学教学改革的趋势 2.当代世界中小学教学改革的趋势 | √ √ |
十、教师与学生发展
知识与技能要点 |
考试条目 | 考试水平 | |||
A | B | C | D | ||
教师 | 1.教师职业与教师角色 2.教师的权利与义务 3.教师的专业发展 4.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 √ √ |
√ |
√ | |
班主任 | 1.班主任的角色与作用 2.班主任任务与职责 3.班主任与班级管理 | √ √ |
√ |
学生 | 1.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 2.学生观 3.学生的权利与义务 4.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 | √ |
√ √ |
√ |
第二部分 心 理 学
一、绪论
知识与技能要点 |
考试条目 | 考试水平 | |||
A | B | C | D | ||
心理学概述 |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心理学的基本观点 3.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
√ √ | √ | ||
心理学的历 史与发展 | 1.心理学的历史 2.心理学的发展 3.心理学的理论取向 | √
√ |
√ | ||
心理学的生理基 础 | 1.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 2.脑的结构与功能 3.神经系统的发育 | √ √ √ |
二、心理学研究
知识与技能要点 |
考试条目 | 考试水平 | |||
A | B | C | D | ||
心理学研究概述 | 1.心理学研究的目标 2.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3.心理学研究的类型 4.心理学研究的伦理 | √ |
√
√ |
√ |
心理学研究 的主要方法 | 1.个案法 2.观察法 3.调查法 4.测验法 5.实验法 6.文献法 | √ √ √ √ √ √ |
三、心理发展理论
知识与技能要点 |
考试条目 | 考试水平 | |||
A | B | C | D | ||
心理发展理论 | 1.弗洛伊德和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理论 2.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理论 3.皮亚杰的心理发展理论 | √ √ √ | |||
心理发展的 基本问题 | 1.心理发展的先天性和后天性 2.心理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 3.心理发展的主动性和被动性 4.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 √ √ √ √ | |||
心理发展的 年龄特征 | 1.婴儿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2.幼儿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3.童年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4.青少年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5.成年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 √ √ √ √ √ |
四、感觉、知觉与注意
知识与技能要点 |
考试条目 | 考试水平 | |||
A | B | C | D |
感觉 | 1.感觉的含义 2.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3.感觉的种类 | √ |
√ √ | ||
知觉 | 1.知觉的含义 2.知觉的特征 3.知觉的加工和组织 4.知觉的种类 5.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 √ √ √ |
√ |
√ | |
注意 | 1.注意的含义 2.注意的功能 3.注意的种类
4.注意的品质
5.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 √ |
√
√ |
√ |
√ |
五、记忆、思维与想象
知识与技能要点 |
考试条目 | 考试水平 | |||
A | B | C | D | ||
记忆 | 1.记忆概述 2.记忆的种类 3.记忆的品质 4.记忆的信息加工系统 5.记忆的规律及策略 6.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 √ |
√
√ |
√
√ |
√ |
思维 | 1.思维概述 2.思维形式 3.问题解决 | √ √ √ |
想象 | 1.想象和表象 2.想象的种类 3.想象的功能 4.想象的认知加工方式 5.想象力的培养 | √
√ |
√ √ |
√ |
六、智力、能力和创造力
知识与技能要点 |
考试条目 | 考试水平 | |||
A | B | C | D | ||
智力 | 1.智力理论 2.智力的发展 3.智力的开发 | √ |
√ |
√ | |
能力 | 1.能力的含义 2.能力的种类 3.能力的提升 | √ |
√ |
√ | |
创造力 | 1.创造力的含义 2.创造力理论 3.创造力的培养 | √ √ |
√ |
七、气质、性格与自我
知识与技能要点 |
考试条目 | 考试水平 | |||
A | B | C | D | ||
气质 | 1.气质含义 2.类型 3.气质理论 | √ √ √ |
性格 | 1.性格含义 2.性格的特征 3.性格的类型 4.性格与气质的关系 | √ √ |
√
√ | ||
自我 | 1. 自我的含义 2. 自我的特征 3. 自我的结构 | √ √ √ |
八、需要、动机与情绪
知识与技能要点 |
考试条目 | 考试水平 | ||||
A | B | C | D | |||
需要 | 1.类型 2.理论 | √ |
√ | |||
动机 | 1.类型 2.功能 3.冲突 4.理论 |
√ | √
√ |
√ | ||
情绪 | 1.功能 2.类型 3.表情 4.基本状态 5.情绪的自我调适 | √ √
√ |
√ |
√ |
九、学习心理
知识与技能要点 |
考试条目 | 考试水平 | |||
A | B | C | D | ||
学习心理概述 | 1.学习的含义 2.学习的分类 3.学习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 √ |
√
√ |
13
学习理论 | 1.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 2.认知主义的学习理论 3.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4.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 | √ √ √ √ | |||
高效学习 | 1.高效学习概述 2.学习动机的激发 3.学习策略的掌握 4.学习迁移的使用 | √ |
√ |
√
√ |
十、社会心理
知识与技能要点 |
考试条目 | 考试水平 | |||
A | B | C | D | ||
社会群体 | 1.群体概述 2.群体氛围与群体凝聚力 3.群体极化与去个性化 | √ √ |
√ | ||
社会影响 | 1.从众与服从 2.竞争与合作 3.社会助长与社会化 4.流行与流言 |
√ |
√ √ | √ | |
社会交往 | 1.人际关系概述 2.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 3.人际关系的影响因素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