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1《教育学》考试纲要
一、考试范围与内容
本纲要规定的考试范围和内容主要包括:教育与教育学、教育功能、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教师与学 生、课程、课堂教学、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学生评价、教师的教育研究、教育 改革与发展等十二个部分。考试在考查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注重考查考生运用教育学理论和方 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主要参考教材如下:
《教育学基础》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年,第3 版.
二、考试目标与水平层次
本纲要确定的考试目标由知识与技能要点、考试条目和考试水平三部分组成。“知识与技能要点”考 查考生应知应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考试条目”是“知识与技能要点”内容的细化;“考试水平” 是具体确定所考查的应知应会的知识和技能的考查层次。
本纲要的考试水平分为四个层次:A(识记)、B(理解)、C(掌握) 、D(综合运用)。每一较高层次 同时包含其较低层次的考试水平。其具体含义为:
A(识记):主要考查考生对课程基础知识的识别和记忆水平。要求考生能正确地辨别、再认或再现相应 的基础知识,即在记忆水平上考核考生的学习成果。
B(理解):主要考查考生对课程基础知识的理解程度。要求考生在“识记”的基础上,正确理解所学知 识的确切含义以及与其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
C(掌握):主要考查考生对所学课程基础知识、重要原理的初步运用能力。要求考生在“理解”的基础 上,用所学过的知识、原理及方法解决新情况下出现的简单问题。
D(综合运用):主要考查考生对所学课程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要求考生在“掌握”的基础上,具 有系统的、灵活的、较强的综合应用能力。
三、考试内容
(一)教育与教育学
知识与技能要点 | 考试条目 | 考试水平 |
A | B | C | D | ||
教育与教育学的性质 | 1.教育、教育学的定义 2.教育学的性质 |
√ | √ | ||
教育学的学习方法以 及教育学产生的历史 | 1.教育学的学习方法 2.教育学的发展历史 | √ √ |
√ |
(二)教育功能
知识与技能要点 |
考试条目 | 考试水平 | |||
A | B | C | D | ||
教育的社会功能 | 1.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2.当代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与挑战 |
√ | √ | ||
教育的个体功能 | 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 | √ |
(三)教育目的
知识与技能要点 |
考试条目 | 考试水平 | |||
A | B | C | D | ||
教育目的 | 1.教育目的的内涵 2.教育目的的分类 |
√ | √ | ||
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 1.几种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2.确立教育目的价值取向时应注意的 问题 | √ |
√ | ||
我国的教育目的 | 1.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其精神实质 2.新时期教育的任务与目标 3.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
√ |
√ | √ |
(四)教育制度
知识与技能要点 |
考试条目 | 考试水平 | |||
A | B | C | D | ||
教育制度的含义及类 型 | 1.教育制度的内涵 2.教育制度的基本类型 3.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历程 | √ | |||
√ | √ |
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 1.现代学制的基本类型 2.现代学制改革与发展的趋势 |
√ | √ |
(五)课程
知识与技能要点 |
考试条目 | 考试水平 | |||
A | B | C | D | ||
课程的含义 | 课程的概念 | √ | |||
课程的类型 | 1.课程的类型 2.课程理论流派 | √ |
√ | ||
课程改革发展趋势 |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 √ |
(六)教师与学生
知识与技能要点 |
考试条目 | 考试水平 | |||
A | B | C | D | ||
教师的素质 | 1.教师的职业素养 2.教师的专业发展 |
√ | √ | ||
学生的特点 | 1.学生的教育地位 2.学生的特点 | √ |
√ | ||
良好师生关系 | 1.良好师生关系的作用 2.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方法 | √ |
√ |
(七)课堂教学
知识与技能要点 |
考试条目 | 考试水平 | |||
A | B | C | D | ||
教学过程 | 1.教学的含义 2.教学过程的规律、原则、内容 | √ √ |
√ | ||
教学设计模式 | 1.课堂教学环节 2.主要的几种教学模式 |
√ | √ | ||
教学策略 | 课堂教学常用的方法和运用技巧 | √ |
(八)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
知识与技能要点 | 考试条目 | 考试水平 |
A | B | C | D | ||
生活教育、学校教育 的含义 | 1.生活教育、学校教育的含义 2.教育与生活之间的关系 | √ √ | |||
生活教育的相关理论 | 几种生活教育理论 | √ | |||
重要他人的含义 | 重要他人的概念 失范行为的各种理论 |
√ | √ |
(九)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
知识与技能要点 |
考试条目 | 考试水平 | |||
A | B | C | D | ||
班主任工作的意义和 | 1.班主任工作的意义 | √ | |||
内容 | 2.班主任工作的内容 | √ | |||
班集体建设的方法 | 1.班集体对学生的作用 2.班集体建设的方法 | √ |
√ | ||
良好班集体的特点 | 1.班集体的形成过程 2.良好班集体的特点 | √ |
√ |
(十)学生评价
知识与技能要点 |
考试条目 | 考试水平 | |||
A | B | C | D | ||
学生评价的含义 | 1.学生评价的含义 2.学生评价的基本内容 |
√ | √ | ||
学生评价的方法 | 1.学生评价的意义 2.学生评价的方法 | √ |
√ | ||
学生评价的类型 | 学生评价的类型 | √ |
(十一)教师的教育研究
知识与技能要点 |
考试条目 | 考试水平 | |||
A | B | C | D | ||
教师成为研究者需具 | 1.教师教育研究的意义 | √ | |||
备的素养 | 2.教师成为研究者需具备的素养 | √ |
教师教育研究的特点 | 1.教师开展教育研究的优势 2.教育教育研究的特点 | √ √ | |||
教师教育研究的基本 方法 | 1.行动研究 2.教师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 √ |
√ |
(十二)教育改革与发展
知识与技能要点 |
考试条目 | 考试水平 | |||
A | B | C | D | ||
教育改革的含义 | 教育改革的含义 教育改革的意义 | √ |
√ | ||
教育改革的内容 | 世界教育改革的背景及内容 | √ | |||
教育改革的趋势 | 世界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 | √ |
四、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考核形式
(1)采用闭卷笔答方式。
(2)考试时间为 90 分钟。
2、试卷结构(命题时可依据具体情况在 10%的比例内增减)
(1)按知识点分
序号 | 知识章节 | 百分比 |
1 |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 5% |
2 | 第二章 教育功能 | 10% |
3 | 第三章 教育目的 | 15% |
4 | 第四章 教育制度 | 10% |
5 | 第五章 教师与学生 | 10% |
6 | 第六章 课程 | 10% |
7 | 第七章 课堂教学 | 10% |
8 | 第八章 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 | 8% |
9 | 第九章 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 | 10% |
10 | 第十章 学生评价 | 7% |
11 | 第十一章 教师的教育研究 | 2% |
12 | 第十二章 教育改革与发展 | 3% |
(2)按考试水平分
考试水平 | A | B | C | D |
百分比 | 30% | 30% | 30% | 10% |
(3)按考试题型分
题型 | 单项选择题 | 判断题 | 名词解释题 | 简答题 | 论述题 |
百分比 | 30% | 10% | 20% | 20% | 20% |
备注:简答题只写要点,不必解释;论述题要求既要有要点,又要有分析论述。
科目 2《心理学》考试纲要
一、考试范围与内容
本纲要规定的考试范围和内容主要包括:心理学的概述、意识与注意、感觉和知觉、记忆、思维与想 象、情绪和情感、意志、个性倾向性、能力、气质与性格、青少年心理健康与教育、心理评估与测验等, 总分为 150 分。考试侧重考查考生对专业理论课的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同时注意考查考生运用所 学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主要参考教材如下:
《心理学基础与应用》苟增强 编著,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6 年,第 1 版。
二、考试目标与水平层次
本纲要确定的考试目标由知识与技能要点、考试条目和考试水平三部分组成。“知识与技能要点”考 查考生应知应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考试条目”是“知识与技能要点”内容的细化;“考试水平” 是具体确定所考查的应知应会的知识和技能的考查层次。
本纲要的考试水平分为四个层次:A(识记)、B(理解)、C(掌握)、D(综合运 用)。每一较高层 次同时包含其较低层次的考试水平。其具体含义为:
A(识记):主要考查考生对课程基础知识的识别和记忆水平。要求考生能正确地辨别、再认或再现相应 的基础知识,即在记忆水平上考核考生的学习成果。
B(理解):主要考查考生对课程基础知识的理解程度。要求考生在“识记”的基础上,正确理解所学 知识的确切含义以及与其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
C(掌握):主要考查考生对所学课程基础知识、重要原理的初步运用能力。要求考生在“理解”的基础 上,用所学过的知识、原理及方法解决新情况下出现的简单问题。
D(综合运用):主要考查考生对所学课程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要求考生在“掌握”的基础上,具 有系统的、灵活的、较强的综合应用能力。
三、考试内容
(一)心理学的概述
知识与 技能要点 | 考试条目 | 考试水平 |
A | B | C | D | ||
心理学的研究 对象和任务 |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 √ | |||
2.心理学研究的意义和任务 | √ | √ | |||
科学的心理观 | 1.心理是脑的机能 | √ | |||
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 √ | ||||
3.人的心理在实践活动中产生和发展 | √ | ||||
心理学的发展 | 1.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 √ | |||
2.心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主要流派 | √ | ||||
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和方法 | 1.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 √ | |||
2.心理学研究的方法 | √ |
(二)意识与注意
知识与 技能要点 |
考试条目 | 考试水平 | |||
A | B | C | D | ||
意识概述 | 1.意识的概念和内容 | √ | √ | ||
2.意识的特点 | √ | ||||
3.意识的状态 | √ | ||||
4.青少年意识的发展与培养 | √ | ||||
注意概述 | 1.注意的含义 | √ | |||
2.注意的本质 | √ | ||||
3.注意的种类 | √ | ||||
4.注意的功能 | √ | ||||
5.注意的外部表现 | √ | ||||
6.注意的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 √ |
注意品质的培养 | 1.注意的基本品质 | √ | |||
2. 良好注意品质的培养 | √ |
(三)感觉和知觉
知识与 技能要点 |
考试条目 | 考试水平 | |||
A | B | C | D | ||
感觉和知觉概述 | 1.感觉的概念与特征 | √ | |||
2.知觉的概念与特点 | √ | ||||
3.感觉和知觉的分类 | √ | ||||
感知觉的一般规律 | 1.感受性及其变化 | √ | |||
2.知觉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 √ | ||||
3.感觉和知觉的规律在教育中的运用 | √ | ||||
社会知觉 | 1.社会知觉概述 | √ | |||
2.社会知觉的过程 | √ | ||||
3.社会知觉中的几种效应 | √ |
(四)记忆
知识与 技能要点 |
考试条目 | 考试水平 | |||
A | B | C | D | ||
记忆概述 | 1.记忆的概念 | √ | |||
2.记忆的测量方法 | √ | ||||
3.记忆的分类 | √ | ||||
4.记忆的形式 | √ | ||||
5.记忆的生理机制 | √ | ||||
记忆的基本过程 | 1.识记 | √ |
2.保持 | √ | ||||
3.再认和回忆 | √ | ||||
遗忘 | 1.遗忘的概念 | √ | |||
2.有关遗忘的学说 | √ | ||||
3.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 | √ | ||||
4.遗忘的规律 | √ | ||||
良好记忆品质的 培养及应用 | 1. 良好记忆品质的培养 | √ | |||
2.记忆规律在教育中的运用 | √ |
(五)思维与想象
知识与 技能要点 |
考试条目 | 考试水平 | |||
A | B | C | D | ||
思维的概述 | 1.思维的概念和特征 | √ | √ | ||
2.思维的品质 | √ | ||||
3.思维的分类 | √ | ||||
4.思维和语言的联系 | √ | ||||
想象的概述 | 1.想象的概念 | √ | |||
2.想象的功能 | √ | ||||
3.想象的分类 | √ | ||||
思维的一般规律 | 1.思维的过程 | √ | |||
2.思维的形式 | √ | ||||
3.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 | √ | ||||
4.问题解决中的创造性思维 | √ | ||||
5.思维规律在教育中的运用 | √ |
(六)情绪和情感
知识与 技能要点 |
考试条目 | 考试水平 | |||
A | B | C | D | ||
情绪和情感的概述 | 1.情绪和情感的概念 | √ | √ | ||
2.情绪和情感的区别与联系 | √ | ||||
3.情绪和情感的成分 | √ | ||||
4.情绪和情感的分类 | √ | ||||
情绪情感的 一般规律 | 1.情绪和情感的特性 | √ | |||
2.情绪和情感的功能 | √ | ||||
3.情绪和情感的生理机制 | √ | ||||
4.情绪和情感在教育中的运用 | √ | ||||
情绪的调节 | 1.情绪调节的策略 | √ |
(七)意志
知识与 技能要点 |
考试条目 | 考试水平 | |||
A | B | C | D | ||
意志的概述 | 1.意志的概念 | √ | |||
2.意志的特征 | √ | ||||
3.意志与认知、情感的关系 | √ | ||||
意志行动的过程 | 1.意志行动的概述 | √ | |||
2.意志行动的阶段 | √ | ||||
意志品质的特征 与培养 | 1.意志品质的特征 | √ | |||
2. 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 | √ | ||||
3.意志规律在教育中的应用 | √ |
(八)个性倾向性
知识与 技能要点 | 考试条目 | 考试水平 |
A | B | C | D | ||
需要 | 1.个性倾向性的概念 | √ | |||
2.需要的概述 | √ | ||||
3.需要的理论 | √ | ||||
4.需要的特征 | √ | ||||
动机 | 1.动机的概述 | √ | |||
2.需要、动机与行为的关系 | √ | ||||
3.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的关系 | √ | ||||
4.动机的理论 | √ | ||||
兴趣 | 1.兴趣的概念 | √ | |||
2.兴趣的功能 | √ | ||||
3.影响兴趣形成的因素 | √ | ||||
4.兴趣的品质 | √ |
(九)能力
知识与 技能要点 |
考试条目 | 考试水平 | |||
A | B | C | D | ||
能力概述 | 1.能力的概念 | √ | |||
2.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 | √ | ||||
3.能力的分类 | √ | ||||
4.智力的概念 | √ | ||||
5.智力的理论 | √ | ||||
能力的个别差异 | 1.能力的类型差异 | √ | |||
2.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 √ |
3.能力发展早晚的差异 | √ | ||||
4.不同能力发展速度的差异 | √ | ||||
能力形成和发展 的条件 | 1.影响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 √ | |||
2.能力的培养 | √ |
(十)气质与性格
知识与 技能要点 |
考试条目 | 考试水平 | |||
A | B | C | D | ||
气质概述 | 1.气质的概念 | √ | |||
2.气质的心理特点 | √ | ||||
3.气质的类型 | √ | ||||
4.气质规律在教育中的应用 | √ | ||||
性格概述 | 1.性格的概念 | √ | |||
2.性格和能力、气质的关系 | √ | ||||
3.性格的结构 | √ | ||||
4.性格的分类 | √ | ||||
5.影响性格形成于发展的因素 | √ | ||||
气质与性格的 评定方法 | 1.气质评定的方法 | √ | |||
2.性格评定的方法 | √ |
(十一)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知识与 技能要点 |
考试条目 | 考试水平 | |||
A | B | C | D | ||
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发展特 点 | 1.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 √ | |||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与教育 | 1.心理健康的含义 | √ |
2.心理健康的标准 | √ | ||||
3.当前青少年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 | √ | ||||
4.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及途径和方法 | √ |
(十二)心理评估与测验
知识与 技能要点 |
考试条目 | 考试水平 | |||
A | B | C | D | ||
心理评估 | 1.心理评估的概述 | √ | |||
2.心理评估的方法 | √ | ||||
3.评估者应具备的条件与职业道德 | √ | ||||
4.心理评估中应注意的问题 | √ | ||||
心理测验概述 | 1.心理测验的概念 | √ | |||
2.标准化心理测验的基本特征 | √ | ||||
3.心理测验的分类 | √ | ||||
心理辅导和评估中常用的心 理测验 | 1.智力测验 | √ | |||
2.人格测验 | √ | ||||
3.临床测验 | √ |
四、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考核形式
(1)采用闭卷笔答方式。
(2)考试时间 90 分钟。
(3)试卷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判断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简答题只写要点,不必解 释;论述题要求既要有要点,又要有分析论述。
2 .试卷结构:(命题单位可依据具体情况在 10%的比例内增减)
(1)按知识点分
序号 | 知识科目 | 百分比 |
1 | 第 1 章 绪论 | 5% |
2 | 第 2 章 意识与注意 | 10% |
3 | 第 3 章 感觉和知觉 | 10% |
4 | 第 4 章 记忆 | 10% |
5 | 第 5 章 思维与想象 | 10% |
6 | 第 6 章 情绪和情感 | 10% |
7 | 第 7 章 意志 | 10% |
8 | 第 8 章 个性倾向性 | 10% |
9 | 第 9 章 能力 | 10% |
10 | 第 10 章 气质与性格 | 10% |
11 | 第 11 章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 3% |
12 | 第 12 章 心理评估与测验 | 2% |
(2)按考试水平分
考试水平 | A | B | C | D |
百分比 | 30% | 30% | 30% | 10% |
(3)按考试题型分
题型 | 单选题 | 判断题 | 名词解释 | 简答题 | 论述题 |
百分比 | 20% | 15% | 15% | 25% | 25% |
备注:简答题只写要点,不必解释;论述题要求既要有要点,又要有分析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