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
登录 登录 注册 注册

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

400-023-1785

在线咨询

微信咨询

微信扫码咨询

微博关注

在线客服

顶部

切换栏目
选择分类
升本政策
考试科目
考试大纲
招生简章
报名时间
考试时间
招生计划
专业对照
招生院校
历年试题
分数线
成绩查询
报考流程
升本培训
选择地区
重庆专升本
云南专升本
贵州专升本
四川专升本
山东专升本
湖北专升本
河南专升本
陕西专升本
浙江专升本
山西专升本
安徽专升本
河北专升本
甘肃专升本
江西专升本
新疆专升本
湖南专升本
辽宁专升本
海南专升本
天津专升本
宁夏专升本
内蒙古专升本
黑龙江专升本
广西专升本
点击筛选
取消筛选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升本资讯 > 正文

2021天水师范学院专升本考试大纲—小学教育

2022-01-10
来源:好老师专升本
阅读 2753
导读:2021年天水师范学院专升本教育学专业考试内容主要分为《教育学》和《心理学》两个部分,两部分分值各占100分,考试试卷一般采用的题型有:名词解释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等八种类型,以下为考试大纲:

2021年天水师范学院专升本小学教育专业考试内容主要分为《教育学》和《心理学》两个部分,两部分分值各占100分,考试试卷一般采用的题型有:名词解释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等八种类型,以下为考试大纲:

《教育学》

一、考试目的

教育学是教师从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学习本课程有助于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认识教育的基本规律,掌握一定的教育教学技能,明确办学育人的社会主义方向,使教师更好地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要求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Ⅰ、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着重掌握教育的概念、教育的要素、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及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的阶段;教育学与教育科学;学习教育学的意义和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应理论联系实际,深刻理解。

Ⅱ、课程内容

一、 教育的认识

(一) 教育的概念

(二) 教育的要素

(三) 教育的形态

二、 教育的历史发展

(一) 教育的起源

(二) 教育的历史发展过程

三、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 教育学的萌芽

(二) 教育学的创立

(三) 教育学的发展

(四) 当代教育学的状况

四、 教育学的价值

(一) 超越日常教育经验

(二) 科学解释教育问题

(三) 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

Ⅲ、考核知识点

1.教育的概念、教育的要素、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2.教育以及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3.教育的社会属性、本质属性;

4.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Ⅳ、考核要求

1.识记:教育学的概念;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在各个阶段的代表作及代表人物。

2.领会:教育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教育的属性;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在各个阶段的主要教育思想。

3.应用:结合实际说明你对学习教育学的认识。

第二章 教育功能论

Ⅰ、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学习本章掌握教育功能的类型,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人口与教育的辩证关系,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特点及其教育举措,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等内容。

Ⅱ、课程内容

一、 教育功能概述

(一) 教育功能的含义

(二) 教育功能的类型

二、 教育的个体功能

(一) 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促进功能

(二) 教育的个体谋生和享用功能

(三) 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

三、 教育的社会功能

(一) 教育改善人口质量,提高民族素质的功能

(二) 教育促进文化延续和发展的功能

(三) 教育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

(四) 教育促进政治民主化的功能

(五) 教育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功能

(六) 教育对社会发展的负向功能

四、 教育功能的实现

(一) 教育功能的形成

(二) 教育功能的释放

Ⅲ、考核知识点

1.教育功能的类型;

2.生产力、政治、文化、人口与教育之间的辩证关系;

3.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特点及其教育举措;

4.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学校教育起主导作用的条件;

5.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

Ⅳ、考核要求

1.识记: 教育功能的类型、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教育的社会功能等;

2.领会:生产力与教育之间的辩证关系;政治与教育之间的辩证关系;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学校教育发挥主导作用的条件。

3.应用: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特点及其相应教育举措;人生阶段与教育。

第三章 教育目的

Ⅰ、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学习本章,应着重了解教育目的的含义及其质的规定性,掌握教育目的的确立依据及价值取向,正确表述新时期我国教育目的及其理论依据和基本精神、 “人的全面发展”及其涵义、素质教育及其基本特征等。

Ⅱ、课程内容

一、 教育目的的类型及其功能

(一) 教育目的及其质的规定性

(二) 教育目的的基本类型

(三) 教育目的的功能

二、 教育目的的选择与确立

(一) 教育目的选择确立的基本依据

(二) 教育目的选择确立中的基本价值取向

(三) 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确立应注意的问题

三、 我国的教育目的

(一) 我国教育目的及精神实质

(二) 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三) 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构成

(四) 教育目的实现的策略

Ⅲ、考核知识点

1. 教育目的含义、确立依据;

2. 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3. 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

4. 全面发展教育;

5.素质教育;

Ⅳ、考核要求

1.识记:教育目的的含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全面发展教育;素质教育等; 2.领会:教育目的的作用、确立依据、价值取向;我国现行的教育方针;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全面发展教育与“个人全面发展”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素质教育的特征、运行机制等;

3.应用:素质教育与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

第四章 教育制度

Ⅰ、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学习本章,识记教育制度和学校教育制度的含义、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理解教育制度和学校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过程;把握教育制度和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和发展趋势;运用学校教育制度的有关知识来分析我国现行教育制度的改革问题。

Ⅱ、课程内容

一、教育制度概述

(一) 教育制度的含义和特点

(二) 制约教育制度的社会因素

(三) 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

二、现代学校教育制度

(一)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成

(二)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

(三)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变革

三、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

(一)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演变

(二)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态

(四) 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

Ⅲ、考核知识点

1.学校教育制度

2.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

3.教育制度和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和发展趋势

4.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

Ⅳ、考核要求

1.识记:学校教育制度的含义、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

2.领会:教育制度和学校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过程、教育制度和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和发展趋势;

3.应用:学校教育制度的有关知识来分析我国现行教育制度的改革问题。

第五章 教师与学生

Ⅰ、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知道教师职业的由来、地位与作用,掌握教师劳动的特点、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职业角色的特点,描述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内容、阶段以及途径;掌握学生的本质特点、学生的地位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了解师生关系的内涵、作用、内容、类型,掌握良好师生关系的特点及构建的基本策略。

Ⅱ、课程内容

一、教师

(一)教师职业

(二)教师个体的专业性发展

(三)教师职业角色与形象

二、学生

(一)学生的本质特点

(二)学生的地位

(三)学生的发展

三、师生关系

(一)师生关系在教育中的作用

(二)师生关系的类型

(三)理想师生关系的建立

Ⅲ、考核知识点

1. 教师的含义、地位、劳动特点;

2. 教师的职业素养;

3. 教师的职业角色

4. 教师的专业发展

5. 学生的特点、地位、身心发展的规律;

6. 师生关系的类型、特点、理想师生关系的构建。

第六章 课程

Ⅰ、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几种关于课程的定义,掌握课程的类型、确立的依据,了解几种基本的课程理论流派;理解课程的组织;掌握我国中小学的课程;能联系实际分析影响课程变革的重要因素;掌握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情况以及世界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Ⅱ、课程内容

一、课程与课程理论

(一)课程的含义

(二)课程理论流派

二、课程的组织

(一)课程目标

(二)课程内容

(三)课程类型

(四)课程实施

(五)课程评价

三、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一)影响课程变革的重要因素

(二)世界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三)我国课程改革的未来发展

Ⅲ、考核知识点

1. 课程的含义;

2. 课程的类型;

3. 课程的确立依据、课程的主要理论流派;

4. 课程组织;

5.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情况及世界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第七章 课堂教学

Ⅰ、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教学的含义,了解教学产生与发展的线索,理解教学与教育、教学与智育、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与课程理论的关系;理解主要教学理论流派的主张;掌握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理解课堂教学设计的特征、依据和基本模式;明确教学策略与教学设计、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区别。

Ⅱ、课程内容

一、教学与教学理论

(一)教学及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二)教学理论及其主要流派

二、课堂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概述

(二)教学设计的程序与模式

(三)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三、课堂教学策略

(一)教学策略该说

(二)不同类型知识的二教学策略

(三)几种主要的课堂教学策略及其运用

Ⅲ、考核知识点

1. 教学、教学的地位、任务;

2. 当代教学理论流派;

3. 教学设计;

4. 教学方法;

5. 教学组织形式;

6. 教学策略。

第八章 学校教育与学校生活

Ⅰ、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比较分析家庭生活、同辈群体生活、社会文化生活与学校生活的异同;区分学生心理障碍和失范行为的类别;掌握失范行为的各种理论解释,并加以应用;认识“重要他人”的概念;从提高学生学校生活质量的角度分析学生在学校中的生活状态;从建构培育丰富人性的学校生活角度,反思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Ⅱ、课程内容

一、 学生的生活环境与心理、行为失范

(一) 学生生活环境的差异

(二) 学生心理障碍的各种表现

(三) 学生失范行为的各种表现

(四) 学生心理障碍和失范行为的归因分析

(五) 学生失范行为的理论解释

二、 学校生活与学生生活

(一) 学生对于学校生活的态度

(二) 学生生活中的重要他人及其影响

(三) 学校生活与学习压力

三、 书本知识与生活经验

(一) 什么只是最有价值

(二) 生活经验

(三) 终身学习与学会学习

四、 把传授知识的学校转变为培育丰富人性的学校

(一) 学校教育实践的重心应转变

(二) 学校教育要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激发

(三) 学校教育要有利于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

Ⅲ、考核知识点

1. 学生失范行为、产生的原因、理论解释

2. 家庭生活、同辈群体生活、社会文化生活与学校生活各自的特点;

3. 学生创新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育。

第九章 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

Ⅰ、学习目的和要求

明确班级组织的概念和基本结构;理解班级组织的基本属性和特点、功能;了解班级建设、制度管理、教学管理和活动管理的内容;分析班主任在班级中的角色作用;领会班主任建设和管理班集体的具体要求;了解班主任提高自身素养的途径和方法。

Ⅱ、课程内容

一、 班级组织

(一) 班级组织的概念

(二) 班级组织的发育

(三) 班级组织的结构

(四) 班级组织的特点

(五) 班级组织的功能

二、 班级管理的内容

(一) 班级组织建设

(二) 班级制度管理

(三) 班级教学管理

(四) 班级活动管理

三、 班主任工作

(一) 班主任的角色作用

(二) 班主任建设和管理班集体的操作方法

(三) 班主任的自我教育

Ⅲ、考核知识点

1. 班级组织;

2. 班级管理、班级建设;

3. 班主任工作。

第十章 学生评价

Ⅰ、学习目的和要求

掌握学生评价的含义、功能、类型、方法及当代走向;理解学生学业评价的含义及基本内容;能结合学科编制有效的测验;明确学生品德评价的含义及常用方法;举例说明学生评价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评价学生发展的某个侧面,并设计评价方案。

Ⅱ、课程内容

一、 学生评价概述

(一) 学生评价与教育评价

(二) 学生评价的标准

(三) 学生评价的类型

(四) 学生评价的功能

(五) 学生评价理论与实践的当代走向

二、 学生学业评价

(一) 学生认知学习的评价

(二) 学生技能学习的评价

(三) 学生情感学习的评价

三、 学生品德评价

(一) 学生到的认知的测评

(二) 学生道德情感的评价

(三) 学生道德行为的评价

Ⅲ、考核知识点

1. 学生评价的含义、功能、类型、方法及当代走向;

2. 学生学业评价

3. 学生品德评价

第十一章 教师的教育研究

Ⅰ、学习目的和要求

了解教师参与教育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明确教师的教育研究所具有的特性;初步掌握从事教育行动研究的主要方法;掌握教师专业发展、教育行动研究等概念;说明和分析教育行动研究的过程。

Ⅱ、课程内容

一、 教师即研究者

(一)“教师即研究者”观念的提出

(二)教师进行教育研究的优势和素养

(三)教师教育研究的意义

二、教师教育研究与教育行动研究

(一)教师教育研究的特点

(二)行动研究与教育行动研究

(三)教育行动研究的过程

三、教师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一)如何进行调查

(二)如何进行观察

(三)如何进行个案研究

(四)如何收集研究资料

(五)如何表达研究结果

第十二章 教育改革与发展

Ⅰ、学习目的和要求

理解教育改革的意义,把握教育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分析20世纪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阶段背景和特征;掌握教育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明确我国在世界教育发展中的地位;了解世界教育思潮宏观演变的相关特征及其背景影响;分析世界教育发展趋势,提出政府、学校、教师应对措施。

Ⅱ、课程内容

一、 教育改革与发展历程世纪回顾

(一) 现代教育的曙光

(二) 二战后的教育大发展

(三) 面向新世纪的教育改革

二、当今世界教育发展水平的比较

(一)学前教育

(二)初等教育

(三)中等教育

(四)高等教育

三、当代世界教育思潮的宏观演变

(一)从“学会生存”到“学会关心”

(二)从科学主义、经济主义到推崇教育的社会价值

(三)从国家主义到国际化教育

(四)从阶段性教育到终身教育

四、21世纪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

一、全民教育

二、教育民主化

三、教育信息化

四、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五、教育的个性化

《心理学》

一、考试目的

心理学是师范院校师范教育专业的公共必修专业基础课程。通过教学,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普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形成科学的心理观;提高教学艺术与职业道德,塑造良好的职业心理品质;基本了解初中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能学以致用,指导初中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及维护自身心理健康。

二、考试内容

小学教育专业心理学部分的考试内容主要包括:基础心理学(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以及心理健康教育三部分。主要考察考生对心理学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

第一章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

【考试内容】

心理学的概念;心理现象的实质;个体行为与个体心理的关系;个体心理的结构及其关系;心理学诞生的标志;心理学发展中出现的主要流派以及各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和基本思想;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心理学研究的程序;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考核要求】

1.识记:(1)心理学诞生的标志;(2)心理学各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和基本思想;(3)心理学研究的程序。

2.理解:(1)心理学的界定;(2)心理现象的实质;(3)个体行为与个体心理的关系;(4)个体心理的结构及其关系;(5)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和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及其各方法的特点。

第二章 脑与心理

【考试内容】

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及其机能;神经元的结构及其机能;突触的功能;大脑皮层的分区与机能;布洛卡区和温尔尼克区的位置及其功能;大脑两半球的分工与协调;脑潜能开发的途径。

【考核要求】

1.识记:(1)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2)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及其机能;(3)神经元的结构及其机能;(4)突触的功能;(5)大脑皮层的分区与机能;(6)布洛卡区和温尔尼克区的位置及其功能;

2.理解:大脑两半球的分工与协调。

3.应用:了解脑潜能开发的途径并能指导自己科学保护和利用大脑。

第三章 行为动力

【考试内容】

需要的含义;需要的功能;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动机的含义;动机的基本功能;动机的分类;动机冲突的主要种类;动机与行为效果之间的关系;耶基斯---多德森定律的具体含义;强化动机理论;成就动机理论;归因理论及其在实际应用中价值;习得性无助感的含义及其表现;自我效能感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学习动机及其基本结构;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考核要求】

1.识记:(1)需要和动机的含义及其基本功能;(2)习得性无助感的含义及其表现。

2.理解:(1)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2)动机的分类;(3)动机冲突的几种主要类型并能举例说明;(4)动机与行为效果之间的关系;(5)耶基斯---多德森定律的具体含义;(6)强化动机理论、成就动机理论、归因理论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7)奥苏伯尔对学校情景中成就动机的三种内驱力决定成分的论述;(8)学习动机及其基本结构。

3.应用:(1)了解自我效能感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并能运用这一理论解释学习现象;(2)运用所学知识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第四章 认知过程

【考试内容】

注意的含义:无意注意的含义及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有意注意的含义及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方法;注意的特征(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广度、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感觉的含义及其种类;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差别感受性和差别感觉阈限的含义及其种类;感觉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知觉的含义;知觉的特性;知觉的类型;运动知觉的种类;错觉的含义;记忆的含义;记忆的基本环节;记忆的种类;记忆的三级加工模型;遗忘的规律;影响遗忘的因素,增进记忆的方法,思维的含义及其特征;思维的过程;思维的类型;概念的形成与掌握;问题解决的过程;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

【考核要求】

1.识记:(1)注意、无意注意、有意注意的含义;(2)感觉的含义;(3)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差别感受性和差别感觉阈限的含义及其关系;(4)知觉的含义及其分类;(5)错觉的含义;(6)运动知觉的种类;(7)记忆的含义和记忆的基本环节;(8)遗忘的规律;(9)思维的含义及其特征;(10)思维的过程。

2.理解:(1)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及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方法;(2)注意的特征;(3)知觉的特性;(4)记忆的三级加工模型;(5)集中思维和分散思维的含义及其功能;(6)概念的形成与掌握过程;(7)问题解决的过程。

3.应用:(1)结合教学实际运用注意的规律;(2)感觉的基本规律;(3)结合实际分析影响遗忘的因素;(4)掌握复习的方法;(5)结合教学实际分析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

第五章 情绪

【考试内容】

情绪的含义;情绪的分类;认知对情绪的影响;情绪对认知的影响;情绪与行为的关系;健康情绪的必要条件;暴怒情绪的控制;过度焦虑情绪的控制;过度紧张情绪的控制;抑郁情绪的控制;自卑情绪的控制。

【考核要求】

1.识记:(1)情绪的含义;(2)情绪的分类

2.理解:(1)认知对情绪的影响、情绪对认知的影响;(2)健康情绪的必要条件;(3)情绪与行为的关系。

3.应用:暴怒情绪的控制;过度焦虑情绪的控制;过度紧张情绪的控制;抑郁情绪的控制;自卑情绪的控制。

第六章 智力与创造力

【考试内容】

智力的二因素论:群因素论;三维智力结构理论;多元智力理论;三元智力理论;常用的智力测验量表;智商的含义及其在全部人口中的分布情况;超常儿童与低常儿童的界定;比率智商的计算公式;离差智商的计算公式;瑞文推理测验的特点;智力测验的局限性;智力发展的一般趋势;智力开发的有效途径;元认知及结构;创造力的内涵;发散思维的特性;创造力的特征;培养创造力的途径与方法;创造力开发的原则。

【考核要求】

1.识记:(1)常用的智力测验量表;(2)智力发展的一般趋势;(3)超常儿童与低常儿童的界定;(4)比率智商的计算公式、离差智商的计算公式并应用公式计算智商;(5)创造力的内涵;(6)发散思维的特性;(7)创造力的特征;(8)创造力开发的原则。

2.理解:(1)智力的二因素论;(2)智力的群因素论;(3)三维智力结构理论;(4)三元智力理论;(5)多元智力理论的基本内涵及其对教育实践产生的影响;(6)智商的含义及其在全部人口中的分布情况;(7)智力测验的局限性。

3.应用:(1)根据对智力开发的途径和方法的理解对学校教学教育提出建议;(2)结合实际分析培养创造力的途径与方法。

第七章 人格

【考试内容】

现代心理学对人格的界定;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卡特尔的人格因素理论;艾森克的人格特质理论;“大五”因素理论;社会认知理论关于人的行为的交互作用论;人格形成的影响因素;气质的含义;气质的类型;观察学习与替代强化的含义;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常用的人格测验。

【考核要求】

1.识记:(1)气质的含义及其类型;(2)观察学习、自我调节与替代强化的含义;(3)自陈式测验及几种重要的自陈式人格测验(16PF\EPQ\MMPI)适用对象和主要特征;(4)投射式测验的特点以及所包含的主要类型。

2.理解:(1)人格的定义;(2)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3)卡特尔的人格因素理论;(4)艾森克的人格特质理论;(5)“大五”人格因素理论;(6)社会认知理论关于人的行为的交互作用论;(7)自我实现及其实现途径;(8)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和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3.应用:结合实际分析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

第八章 个体心理发展

【考试内容】

心理发展的含义;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发展的关键期;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成熟势力说的基本观点;行为主义观的基本观点;精神分析论的基本观点;相互作用论的基本观点;毕生发展观的基本思想;埃里克森的毕生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的基本内容;习惯化与去习惯化的含义;皮亚杰的思维发展阶段理论的基本内容;影响心理发展的遗传与环境因素;敏化效应与钢化效应的含义。

【考核要求】

1.识记:(1)心理发展的含义;(2)埃里克森的毕生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的基本内容;

2.理解:(1)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2)心理发展的关键期;(3)毕生发展观的主要含义;(4)少年期、青年期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5)成熟势力说、行为主义观、精神分析论、相互作用论的基本观点;(6)图式、同化、顺应的概念;(7)习惯化与去习惯化的概念;(8)敏化效应与钢化效应的含义;(9)皮亚杰的思维发展阶段理论的基本内容。

3.应用:结合实际分析影响心理发展的遗传与环境因素。

第九章 学习心理

【考试内容】

学习的含义;学习的意义;布鲁姆的学习分类;奥苏伯尔的学习分类;加涅的学习分类;我国学者的学习分类;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正负强化与惩罚原则;认知主义的学习理论;认知同化学习论的基本观点;建构主义学习观;学习迁移的含义及其种类;学习迁移的理论及其应用;学习策略的含义及其分类;认知策略的种类;元认知的含义及其结构;元认知能力的实质;提高元认知能力的措施;学习策略的教学训练;学习风格的含义;认知风格的含义及其类型;各种认知风格的特点以及对学习的含义。

【考核要求】

1.识记:(1)学习的含义和意义;(2)布鲁姆的学习分类;(3)奥苏伯尔的学习分类;(4)我国学者的学习分类;(5)元认知的含义及其结构;(6)学习风格的含义、认知风格的含义及其类型。

2.理解:(1)正负强化与惩罚原则;(2)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的基本观点;(3)奥苏伯尔的认知同化学习论的基本观点;(4)建构主义学习观;(5)学习迁移的含义及其种类;(6)学习迁移的理论;(7)学习策略的含义及其迈克尔的学习策略分类;(8)场依存型——场独立型。沉思型——冲动型认知风格的特点以及对学习的意义。

3.应用:(1)各种学习理论对改进教育教学工作的启示;(2)运用迁移规律原理有效的组织教学,提高迁移效果;(3)元认知能力的实质,并对提高学生元认知能力提出建议;(4)结合实际对学习策略的教学训练提出建议。

第十章 教学心理

【考试内容】

教学的一般过程;明确化的教学目标的陈述及其陈述办法;学习准备的含义;最近发展区的含义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教学中常用的教学策略及其运用技巧;教学评价的含义及其特点;教学评价的类型;概念教学的策略;问题解决教学的策略;阅读教学的策略;教师的角色;建立教师威信的途径;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含义、结构及其特征;提高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技术;教学效能感的含义及其作用;提高教师教学效能感的措施;罗森塔尔效应;教师期待效应产生的过程与影响;课堂心理气氛的含义及其类型;课堂心理气氛的调控。

【考核要求】

1.识记:(1)教学过程的四个阶段;(2)布鲁姆对教学目标的分类;(3)明确化的教学目标的陈述方法;(4)学习准备的含义;(5)教学评价的含义及其特点;(6)教学评价的类型;(7)教师的角色;(8)建立教师威信的途径;(9)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含义、结构及其特征;(10)教学效能感的含义及其作用;(11)课堂心理气氛的含义及其类型。

2.理解:(1)罗森塔尔效应;(2)教师期待效应产生的过程与影响。

3.应用:(1)了解最近发展区的含义,并能在教学中加以应用;(2)教学中常用的教学策略及其运用技巧;(3)概念教学、问题解决教学、阅读教学的策略,并在教学实践中加以运用;(4)了解提高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技术,并在教学实践中加以运用;(5)结合教学实际论述提高教师教学效能感的措施;(6)调控课堂心理气氛的方法促进学生学习。

第十一章 人际交往心理

【考试内容】

有效人际沟通的条件;人际沟通的心理功能;人际认知的含义;人际印象形成的主要特点;印象形成中的主要心理效应与偏差;归因偏差;人际关系需要的类型;人际关系的形成发展阶段;人际吸引;社会助长与社会惰化的含义;模仿与暗示的含义与种类;影响暗示效果的因素;从众的含义;影响从众的主要因素;合作与竞争的概念;合作与竞争对个体的影响。

【考核要求】

1.识记:(1)人际认知的概念及其特点;(2)人际关系需要的类型;(3)人际关系形成与发展的阶段;(4)社会助长与社会惰化的含义、从众、暗示、模仿的含义。

2.理解:(1)有效人际沟通的条件;(2)人际沟通的心理功能;(3)人际印象形成的主要特点;(4)印象形成中的主要心理效应与偏差;(5)人际归因中的偏差;(6)人际吸引的主要因素;(7)影响从众的主要因素。

3.应用:(1)运用心理学知识防止或减少人际认知中的偏差;(2)分析青少年模仿、暗示、从众心理;(3)根据自己的经历和体会,分析合作与竞争对个体的影响;(4)联系生活或工作实际,说明如何增强人际吸引力。

第十二章 学校心理健康与辅导

【考试内容】

心理健康的含义;台湾学者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我国学者提出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学校心理辅导的含义;学校心理辅导的原则;学校心理辅导的主要方式和途径;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与辅导。

【考核要求】

1.识记:(1)心理健康的含义;(2)学校心理辅导的含义。

2.理解:(1)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2)学校心理辅导的原则;(3)学校心理辅导的主要方式和途径。

3.应用:对于中学生常见的一些心理问题,提出一些适当的处置方法或建议。

考试题型

考试试卷一般采用的题型有:名词解释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等八种类型。

考试内容及分值

本次考试共200分,其中教育学100分,心理学100分。

教育学课程考试内容及分值

心理学课程考试内容及分值

参考教材

①12所重点师范大学联编,《教育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

②12所重点师范大学联编,《心理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

推荐专题
留言咨询
* 姓名
* 手机
* 所在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