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
登录 登录 注册 注册

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

400-023-1785

在线咨询

微信咨询

微信扫码咨询

微博关注

在线客服

顶部

切换栏目
选择分类
升本政策
考试科目
考试大纲
招生简章
报名时间
考试时间
招生计划
专业对照
招生院校
历年试题
分数线
成绩查询
报考流程
升本培训
选择地区
重庆专升本
云南专升本
贵州专升本
四川专升本
山东专升本
湖北专升本
河南专升本
陕西专升本
浙江专升本
山西专升本
安徽专升本
河北专升本
甘肃专升本
江西专升本
新疆专升本
湖南专升本
辽宁专升本
海南专升本
天津专升本
宁夏专升本
内蒙古专升本
黑龙江专升本
广西专升本
点击筛选
取消筛选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升本资讯 > 正文

广西统招专升本考试大纲(语文)(征求版)

2023-12-01
来源:好老师升学帮
阅读 988
导读:本文是广西统招专升本考试大纲(语文),由好老师升学帮整理供大家参考!

广西普通高等教育专升本考试

《考试大纲与说明》(语文) (2024年版征求意见稿)


广西普通高等教育专升本考试(以下简称专升本考试)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是普通高校全 日制高职(专科)应届毕业生升入普通高校全日制本科的选 拔性考试, 旨在促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成长, 培养德智体 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考试目的是科 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在高职(专科) 阶段相关专业知 识、基本理论与方法的掌握程度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利于各本科院校择优选拔, 确保招生质量。

语文作为专升本考试的公共基础课, 注重考查考生的语 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 引导考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

一、考查内容

(一)语文基础知识。

1.语言文字运用

(1)识记: 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词的音、形、义。

(2)表达应用:根据不同语境,正确使用词语(包括 成语) ,理解语意; 正确运用常用修辞手法; 依据现代汉语 语法和语用规则,判断语句表达的规范性、逻辑性以及感情色彩等。


2.文学和文化常识

(1)识记:识记古今中外文学史上著名作家的名号、 国别、时代、代表作、文学成就;默写经典名句;识记中国

文化知识。

(2)分析综合: 理解经典文学作品的思想或情感内涵,分析作品的体裁、题材、风格。

3.实用文知识

了解常见实用文的概念、特点、种类、适用范围、行文规则、语体色彩等。

(二)阅读理解。

1.古诗词鉴赏

(1)理解:理解作品中的字、词、句的意思;说明作 品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诗词艺术手法。修辞手法包括: 比 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双关等。诗词艺术手法包括: 押韵、对仗、用典、象征、赋、比、兴等。

(2)分析综合:说明作品中重要的字、词、句的艺术效果;分析重要意象的情感内涵;理解全篇的情感与思想。

(3)鉴赏评价: 赏析领悟作品艺术魅力; 分析作品审美价值。

2.文言文阅读

(1)识记:识别字词的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通假字等。

(2)理解: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和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特殊句式的意义,理解文中句子含义。

(3)分析综合:理解句、段、篇的内容, 分析文章的写作方法。

3.现代文阅读

阅读鉴赏文学类文本或阅读分析论述类文本。文学类文本包括小说、散文等。论述类文本包括杂文、评论等。

(1)理解: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分析文章结构,了解文章思路; 简述 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和文中的观点; 说明文章的主要写

作手法。

(3)鉴赏评价:分析作品的形象、内涵及艺术特色;分析文章的价值判断或审美取向。

(4)探究:解读文章所包含的文化内涵、人文精神或时代意义,提出自己的见解。

(三)写作。

1.应用写作

根据提供的材料或情境, 选用恰当的文体,撰写相应的 应用类文章。主要文种包括: 请示、报告、函、通报、通知、计划、总结、求职信、演讲稿等。

写作要求:符合文体要求,达到所设定的写作目的; 中 心明确,内容充实; 结构完整,语言通顺;格式规范, 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

2.文学写作

运用适当文体样式撰写记叙类、议论类和抒情类文章(诗歌除外)。

写作要求:符合题意和文体要求;思想健康、感情真挚; 中心明确、内容充实; 结构完整,语言通顺; 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考试形式。

闭卷、笔试。

(二)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满分 150 分。

考试时间 120 分钟。

(三)题型结构。

1.题型与分值

 

题型

题量

分值

单项选择题

20 题

20 分

填空题

共 8 题,任选 6 题作答

6 分

 

 

阅读题

 

 

3 题

古诗词鉴赏 14 分

文言文阅读 24 分

现代文阅读 16 分

 

材料写作题

 

2 题

应用写作 20 分

文学写作 50 分

2.内容结构

 

考试内容

分值

语言文字运用

约 10 分

文学和文化常识

约 10 分

经典篇目默写

6 分

古诗词鉴赏

约 15 分

文言文阅读

约 25 分


 

现代文阅读

约 14 分

应用写作

20 分

文学写作

50 分

三、题型示例

(一)单项选择题。

1.先秦诸子散文中, 善于用寓言且具有浓厚的文学色彩是

A. 《庄子》  B. 《淮南子》 C. 《韩非子》  D. 《论语》

考试目的:识记文学和文化常识。

解析: 瑰丽的想象、大胆的夸张,善于运用比喻和寓言故事,这是庄子散文最主要的特点。

因此,选择 A 是正确的。

2.诗歌风格具有沉郁顿挫特点的是

A.李白  B.王维  C.孟浩然  D.杜甫

考试目的:识记文学和文化常识。

解析: 李白的诗歌风格飘逸、奔放、雄奇、壮丽,具有 浪漫主义的特点;王维的诗歌多以山水田园诗为主, “诗中 有画”是王维诗歌作品艺术特征,风格清新淡远、自然脱俗; 孟浩然的诗歌主要表达闲适、羁旅愁思, 诗风清淡自然, 而杜甫的诗歌主要风格是沉郁顿挫,忧国忧民。

因此,选择 D 是正确的。此题属于识记层次,容易题。

3.下列选项中, 属于鲁迅回忆性散文集的是

A. 《呐喊》 B. 《彷徨》 C. 《朝花夕拾》  D. 《野草》

考试目的:识记文学和文化常识。

解析: 《朝花夕拾》为鲁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 结集, 共十篇。“朝”表示早年时期, “夕”表示晚年时期, 书名的意思是早上的花晚上来捡,这里指鲁迅先生在晩年回 忆童年、少年、青年时期的人和事。散文集多侧面地反映了 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 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

因此,选择 C 是正确的。此题属于识记层次,容易题。

(二)名句默写题。

1.曹操《短歌行》(其一):譬如朝露,           。

考试目的: 识记古今中外文学史上著名作家的经典名句。

答题要点:去日苦多

2.杜甫《登高》:              ,不尽长江滚滚来。

考试目的: 识记古今中外文学史上著名作家的经典名句。

答题要点:无边落木萧萧下

3. 张 若 虚 《 春 江 花 月 夜 》 : 滟 滟 随 波 千 万

里,             。

考试目的: 识记古今中外文学史上著名作家的经典名

句。

答题要点:何处春江无月明

(三)阅读题。

1.古诗词鉴赏

请阅读《行行重行行》, 回答以下问题。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1) “胡马依北风, 越鸟巢南枝。”这句诗中的“依”

和“巢”是什么意思?

考查目的:理解作品中字词的意思。

答题要点:“胡马依北风, 越鸟巢南枝”这句诗中的“依”

的意思是“依恋”,“巢”的意思是“做巢、筑巢”。

(2)“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采用什么诗歌创作

艺术手法,表达了什么情感?

考查目的:说明作品中所运用的艺术手法,分析重要意

象的情感内涵。

解析: 胡马来自北方,故依恋北风;越鸟来自于南方, 故巢宿于南枝。“依北风”“巢南枝”是动物怀念乡土情感

的本能的表现。诗歌通过胡马、越鸟比兴寄托对远人的思念。

答题要点: “胡马依北风, 越鸟巢南枝”采用的诗歌创 作艺术手法是比兴, 表达了诗中女子对远行君子深情的依恋

和热烈的相思之情。

(3)《古诗十九首》继承《诗经》的优良传统, 特别 是汲取乐府民歌的营养, 保持了抒情民歌的基本特色。请简

要分析“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的语言艺术特点。


考查目的:赏析领悟作品艺术魅力。

解析: 《古诗十九首》继承《诗经》的优良传统,特别 是汲取乐府民歌的营养, 保持了抒情民歌的基本特色。《行 行重行行》词语重叠反复,语义浅显, 同一相思别离用或显、 或寓、或直、或曲、或托物比兴的方法层层深入,语短情长。 语言单纯优美,感情真挚感人,是《行行重行行》的艺术魅

力所在。

答题要点:诗句节奏重叠反复, 语义浅显。“行行重行 行”一句中,“行行”,走啊走啊。“重”, 又。两个“行 行”重叠,中间再加上一个“重”,实写远行君子愈走愈远, 虚写女子思念的深切和心情的惆怅, 诗的开头就笼罩上了离 愁别恨的气氛。 “与君生别离 ”,和你活生生分开。这句诗

以平浅、朴实的语言,表现了深沉、浓郁的情感。

2.文言文阅读

伯夷列传

[ 汉 ] 司马迁

夫学者载籍极博,犹考信于六艺。《诗》《书》虽缺, 然虞、夏之文可知也。尧将逊位,让于虞舜, 舜禹之间,岳 牧咸荐, 乃试之于位,典职数十年,功用既兴, 然后授政, 示天下重器, 王者大统, 传天下若斯之难也。而说者曰尧让 天下于许由,许由不受, 耻之, 逃隐。及夏之时,有卞随、 务光者。此何以称焉?太史公曰:余登箕山, 其上盖有许由 冢云。孔子序列古之仁圣贤人, 如吴太伯、伯夷之伦详矣。

余以所闻由、光义至高, 其文辞不少概见,何哉?

孔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 怨是用希。”“求

仁得仁, 又何怨乎?”余悲伯夷之意, 睹轶诗可异焉。其传


曰: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

叔齐让伯夷。伯夷曰: “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

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

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 东伐纣。

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 爰及干戈,可谓孝乎?

以臣弑君, 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 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   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 作歌。其辞曰: “登   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 不知其非矣。神农、虞、  夏忽焉没兮, 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 命之衰矣! ”遂饿死

于首阳山。由此观之,怨邪非邪?

或曰: “天道无亲, 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 善人者非邪?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 且七十子之徒, 仲尼独 荐颜渊为好学。然回也屡空, 糟糠不厌, 而卒蚤夭。天之报 施善人, 其何如哉?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 暴戾恣睢, 聚党数千人, 横行天下, 竟以寿终。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 彰明较著者也。若至近世,操行不轨, 专犯忌讳,而终身逸 乐, 富厚累世不绝。  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 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余甚惑焉,倘所谓天道,

是邪非邪?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故曰“富贵 如可求, 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岂以

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

“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贾子曰: “贪夫徇财, 烈


士徇名, 夸者死权, 众庶冯生。”“同明相照, 同类相求。”

“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伯夷、叔齐虽贤,

得夫子而名益彰。颜渊虽笃学, 附骥尾而行益显。岩穴之士, 趋舍有时若此,类名湮灭而不称,悲夫! 闾巷之人, 欲砥行 立名者, 非附青云之士, 恶能施于后世哉? (选自[汉]司马 迁撰, [宋]裴骃集解, [唐]司马贞索隐,[唐]张守节正义《史

记》之卷六十一·伯夷列传第一, 中华书局 2013 年第 1 版)

(1)下列各句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学者载籍极博。   博:多, 丰富。

B.尧将逊位,让于虞舜。   逊: 逊色。

C.盍往归焉。   归:投奔,归附。

D.然回也屡空, 糟糠不厌。  厌:满足。

考查目的:考察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

解析:“夫学者载籍极博”意为“世上记事的书籍很多”。 “尧将逊位, 让于虞舜”意为“尧将退位,让给虞舜”。“盍 往归焉”意为“我们何不去投奔他呢”。“然回也屡空,糟 糠不厌”意为“然而颜回常常为贫穷所困扰, 连酒糟谷糠一

类的食物都吃不饱”。

答题要点:选择 B。此题属于理解层次,难度中等。

(2)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表达和分析,不正确的一

项为

A.尧要把天下让给许由, 许由不肯接受, 认为是一种耻

辱,于是就逃走隐居起来。

B.伯夷、叔齐认为周武王在文王尸骨未寒时便征讨纣

王, 且以臣伐纣是不仁之举, 所以不肯食周粟, 隐居首阳山。

C.颜渊敏而好学,他立志学习伯夷叔齐的操守, 宁可饿


死也不吃糟糠之食,不幸早逝。

D.太史公以盗跖为例, 对当时那些操行不端、违法乱纪 者却终身安逸快乐, 有操行者却要横遭灾祸的现象感到非常

疑惑。

考查目的:理解文言文的思想内涵。

解析: “然回也屡空, 糟糠不厌,而卒蚤夭”意为“然 而颜回常常为贫穷所困扰,连酒糟谷糠一类的食物都吃不 饱, 终于过早地去世了”。颜渊敏而好学,严格按照孔子关 于“仁”“礼”的要求行事, 以德行著称,并非学习伯夷兄

弟坚守节操以致贫困且不食糟糠之食。

答题要点:选择 C。此题属于理解层次,难度中等。

(3)请用“/”给以下句子断句。

①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

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②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

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

考查目的:掌握文言文断句方法。

答案要点:

①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

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②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

/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

(4)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 “父死不葬,爰及干戈, 可

谓孝乎? 以臣弑君,可谓仁乎? ”

②贪夫徇财,烈士徇名, 夸者死权,众庶冯生。


考查目的:理解文言句子。

答案要点:

①伯夷、叔齐拉住武王的马而谏阻道: “父亲死了却不 安葬,大动干戈去打仗, 这难道是孝的行为吗?身为臣子,

却要去杀害国君,这难道可以算做仁德吗? ”

②贪得无厌的人为追求钱财而不惜一死,胸怀大志的人 为追求名节而不惜一死,作威作福的人为追求权势而不惜一

死,芸芸众生只顾惜自己的生命。

3.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扁担那头的父亲

卞毓方

人说“有其父, 必有其子”,那么,父亲身高一米八,  我该长到一米八五,甚至一米九, 才对得起达尔文的进化论。 遗憾啊遗憾, 我最终只蹿到一米七三, 其余二兄一弟, 还不

如我,两个姐姐,更甭提了。

我为什么不能青出于蓝。家人一致认为, 首先是先天不 足。母亲大人生得过于玲珑, 也就一米五出头, 正应了俗谚 “爹矬矬一个, 娘矬矬一窝”,我的一米七三已属侥天之幸。 其次是后天营养匮乏。正在高速成长的当口, 碰上了三年困

难时期, 裹腹都成了头等难题, 还长什么长?

父亲有顶礼帽, 深灰色, 冠高而圆, 顶部呈三角形凹陷, 底部系以黑色缎带, 帽檐宽大而略微翘起。听母亲讲是早先 闯荡上海时置的,上海人讲究行头, 出客必须穿戴入时。我 懂事后, 偶见父亲戴过一次, 是去兴化出席二哥婚礼时。其

余日子, 礼帽一直放在纸盒里, 搁在竹棚上。说不清从哪一


天起,我萌生了一个大胆的宏愿:将来, 这顶礼帽归我。

将来是什么时候?喏,就是等我长得和父亲一样高时。 小学期间,我曾无数次偷着试戴,那礼帽拿在手里, 温如玉, 软如绒, 阔绰而又帅气。唉唉, 可惜帽冠太大,我的脑瓜又 太小, 往头上一套, 帽檐一直滑溜到眼睛,禁不住想起成语

“沐猴而冠”。没关系, 我还小,有的是长高长壮的机会。

到了高三,悲哉,我的身高早已在不知不觉中定格, 再 次试戴, 仍然嫌大。散场敲锣——没戏了。从此只能仰望父 亲高大的背影兴叹, 那顶礼帽或许在竹棚上窃笑,是的, 它

属于魁梧,属于伟岸。

小时候, 没人说我长得像父亲。除了身高不及, 脸型也 不像, 父亲的脸明显偏长,我的近似于圆;父亲五官的线条 是儒家的,外柔而内刚, 我的线条却是粗糙的; 脾性也不像, 父亲诙谐、幽默,我则木讷、无趣。夏日晚间, 一帮小孩捉 迷藏, 夜深了也不归宿。这时, 各家大人就会出来找。找着 了,还赖着不肯回,大人出手就打:“让你疯! 让你疯! ” 父亲也会出来找我, 他号准我的脉, 料定我会往哪儿躲, 一 下子就逮个正着。见了面,老远扬起右手,作狠抽狠揍状。 我晓得, 那是唱戏的胡子——假生气, 父亲的巴掌不会落下, 吓唬而已。父亲在家里, 从来不发脾气; 对外人,更是笑颜 相对。四弟元气足, 疯劲大,拳头硬,诨名“四乱子”, 与 小朋友玩耍, 常常话不投机就“看家伙”。有的家长就找上 门来, 向我父亲告状。父亲总是千赔礼,万道歉, 答应等“四 乱子”回来, 好生收拾收拾。四弟察知有人告状,蹑手蹑脚 踅回, 躲在屋角,等着挨训。然而父亲故作视而不见状, 仿

佛啥事也没有发生。


是出尔反尔、自食其言吗?非也。“行要好伴,住要好  邻”“恼个邻居瞎只眼”是他的口头禅。事后见了那曾被四  弟欺负的小朋友,他总会好言抚慰。父亲对四弟的“劣行”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并非放任自流, 而是他晓得四弟只是  顽童意气,骨子里还是个仁义的孩子。父亲有句挂在嘴边的  话是“牛大自耕田”,因此,对一时过错无须责打, 重在以

身作则, 言传身教。果然,四弟上学后, 各方面表现皆优。

为人处世,父亲常讲, 宰相肚里能撑船, 小肚鸡肠成不

了大事。他跟我讲过两个故事, 特别强调,是祖上传下来的。

其一, “秦穆饮盗马”。秦穆公丢了几匹马, 官员发现 马被三百多个农夫杀了分吃后, 欲抓农夫治罪。秦穆公不愿 因几匹马而伤害百姓, 且担心百姓食马肉伤身, 让他们喝了 酒, 放他们回家。后来秦穆公在战场上重伤被围,那三百个

农夫赶了来,舍命将秦穆公救出。

其二, “楚客报绝缨”。楚庄王大宴群臣时, 有人趁乱 酒后失礼,拽了楚庄王爱妃许姬的衣袖。许姬扯断对方的帽 缨, 以此为记, 请求庄王查处。庄王认为情有可原, 下令在 座者都把帽缨摘下来,尽情欢饮,失礼之人得以逃过一劫。 七年后, 楚庄王陷入绝境之时, 当年那个非礼许姬的楚军副

将冲入重围,救出了庄王。

这两个故事, 令我想到祖父的待人接物, 原来这是“家

学”。

竹棚上, 在礼帽盒的旁边,还搁着一根扁担。这也是文 物级的古董, 串联着父亲前半生的许多故事。这扁担是曾祖 父留下的,祖父用过。父亲说, 他去上海打工,在码头上装

货卸货, 用的也是它。船与码头之间,搭着一尺宽的跳板,


挑着担子走在上面, 没经验的, 腿会发抖, 一不小心, 就会 栽下河。经验从哪里来? 练呀。巷子里放几条长板凳, 连在 一起, 权当跳板,徒手走,挑着担子走,闭了眼睛走, 练腿

劲,练胆量。

1964 年, 我去北京念大学,上学时因直言贾祸, 陷入困 境。我惶惑,写信给父亲,说不想念书了,干脆回家种田。 父亲回信:  “人都有七灾八难,捆起来经住打,牙打碎了往 肚子里咽,挺一挺就过去了。大丈夫要能伸能屈,一根扁担

能睡三个人,天无绝人之路。”

“一根扁担能睡三个人”,这句话给了我力量。我后来

遇到过更大的苦境、逆境, 也都是凭了这种信念, 咬牙度过。

晚岁揽镜,发现我和父亲竟然有几分相像,而且是愈老 愈挂相。当初为什么觉得不像呢?这是因为, 那时我面对的 是父亲的不惑之年或天命之秋, 以我之稚嫩, 去比照岁月的 沧桑, 当然是合不上辙的。如今我已迈入耄耋, 五官逐渐向

父亲趋同,基因相承,血浓于水,繁华落尽,露了本色。

偶尔玄想,岁月是一根长长的扁担, 父亲在那头,我在

这头。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如玉”“如绒”体现礼帽的昂贵精致,戴上它会显

得阔绰帅气,因此“我”迫切想得到这顶礼帽。

B.父亲寻到晚归的“我”后只扬起手作吓唬状, 对犯错

的四弟故意视而不见,这些都能看出父亲的教育智慧。

C.“一根扁担能睡三个人”是父辈年轻时艰辛生活的真

实再现, 也激励“我”在困难惶惑时咬牙支撑。


D.小时候“我”的外貌与父亲并不相像, 晚年却越长越

像,是因为“我”的性格浸润了父亲的脾性、思想。

考查目的: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内容的能力。

解析:

A. “因此‘我’迫切想得到这顶礼帽”错误。原文是先 想得到礼帽, 后来戴上后发现“如玉”“如绒”,前后颠倒,

强加因果。

C. “是父辈年轻时艰辛生活的真实再现”错误。结合“大   丈夫要能伸能屈,一根扁担能睡三个人, 天无绝人之路”可   知,“一根扁担能睡三个人”是夸张的说法,是父亲激励“我” 的话, 并非真的一根扁担上睡了三个人, 而且原文也无此类

描述,望文生义,无中生有。

D. “是因为‘我’的性格浸润了父亲的脾性、思想”错 误。结合“基因相承, 血浓于水,繁华落尽, 露了本色”可 知, 晚年越长越像是因为基因相承, “我”传承了父辈努力 打拼的精神, 选项却说成“‘我’的性格浸润了父亲的脾性、

思想”, 偷换概念,归因错误。

因此, 选择 B 是正确的。此题属于理解层次, 难度中等。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 不正确的一项

A.开头部分使用了精确的数字描述自己和父母的身高,

流露出“我”对自己不如父亲魁梧、伟岸的遗憾之情。

B. “蹑手蹑脚踅回, 躲在屋角,等着挨训”,用一连串 的动词,细致生动地写出四弟被小朋友家长告状后惶恐不安

的心理。


C.文章语言既诙谐风趣又庄重典雅。回忆儿时往事时, 多用富有生活情趣的口语;写成年后的经历, 多用简洁凝练

的书面语。

D.文章结尾化用余光中《乡愁》的诗句, 将情感寄寓在 寻常事物中, 用诗一般的语言表达出与父亲阴阳相隔的痛苦

之情。

考查目的: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艺术特色的能力。

解析:

D. “用诗一般的语言表达出与父亲阴阳相隔的痛苦之 情”错误。“阴阳相隔”, 无中生有, 文章并没有交代父亲 已经去世,也并无“痛苦之情”,而是表现了对父亲的思念、

感恩与牵挂之情。

因此, 选择 D 是正确的。此题属于理解层次, 难度中等。

(3)文章写“我”在父亲的影响下成长,却写父亲留 下来的“礼帽”,写祖辈传下来的“扁担”,这样写有什么

好处?

考查目的: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艺术特色的能力。

解析:

根据“父亲有顶礼帽, 深灰色, 冠高而圆,顶部呈三角 形凹陷, 底部系以黑色缎带, 帽檐宽大而略微翘起”“我曾 无数次偷着试戴,那礼帽拿在手里, 温如玉, 软如绒, 阔绰 而又帅气”“没关系, 我还小,有的是长高长壮的机会”可 知, 礼帽代表了父亲的气派与风度, 在儿时作者的心中意味

着成年。根据“从此只能仰望父亲高大的背影兴叹, 那顶礼


帽或许在竹棚上窃笑, 是的, 它属于魁梧,属于伟岸”可知, 礼帽吸引着作者, 包含着作者对父亲的仰慕和对成长的向

往。

根据“在礼帽盒的旁边, 还搁着一根扁担。这也是文物 级的古董, 串联着父亲前半生的许多故事。这扁担是曾祖父 留下的, 祖父用过”“大丈夫要能伸能屈, 一根扁担能睡三 个人, 天无绝人之路”可知, 扁担是曾祖父留下的, 祖父用 过, 父亲用扁担为例教育过作者,扁担是父辈努力打拼的见 证,是家风传承的象征。根据“‘一根扁担能睡三个人’, 这句话给了我力量。我后来遇到过更大的苦境、逆境, 也都 是凭了这种信念,咬牙度过”可知, 老一辈人用扁担挑起生

活的重担,扁担也指引“我”, 助“我”渡过困境。

礼帽“阔绰而又帅气”“属于魁梧, 属于伟岸”, 戴礼 帽的父亲的外在形象通过“礼帽”展现出来; “牙打碎了往 肚子里咽”“大丈夫要能伸能屈”等的父亲形象,借助扁担 这个事物刻画出来。从礼帽写到扁担, 层层深入, 由外到内 呈现父亲在儿子心中的形象, 使父亲形象更加鲜明, 同时展现出“我”追随父亲不断成长的过程。

答题要点:

①礼帽代表了父亲的气派与风度,在儿时作者的心中意 味着成年;礼帽吸引着“我”,包含着“我”对父亲的仰慕和对成长的向往。


②扁担是父辈努力打拼的见证, 是家风传承的象征; 老  一辈人用扁担挑起生活的重担,扁担也指引“我”,助“我”渡过困境。

③从礼帽写到扁担, 层层深入, 由外到内呈现父亲在儿 子心中的形象,使父亲形象更加鲜明, 同时展现“我”追随父亲不断成长的过程。

其它答案根据实际情况酌情给分。

(4)这篇散文讲述了作者在父亲言传身教的影响下, 形成自己的涵养,学会待人处世,到晚年觉得自己越来越像 自己的父亲,并醒悟到“家学”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请结合全文分析,作者在父亲身上学到哪些“家学”?考查目的: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艺术形象的能力。

解析:

根据“父亲也会出来找我,他号准我的脉,料定我会往 哪儿躲, 一下子就逮个正着。见了面, 老远扬起右手, 作狠 抽狠揍状。我晓得, 那是唱戏的胡子——假生气,父亲的巴 掌不会落下, 吓唬而已”“父亲在家里,从来不发脾气;对 外人, 更是笑颜相对”可知, 父亲有一家之主的风范, 他慈

爱宽容, 不发脾气,不打骂孩子,家庭气氛温馨和睦。

根据“他跟我讲过两个故事, 特别强调, 是祖上传下来  的”“这两个故事,令我想到祖父的待人接物, 原来这是‘家  学’”可知, 父亲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他讲故事教导“我”

要宽容。


根据“事后见了那曾被四弟欺负的小朋友,他总会好言 抚慰”“人都有七灾八难,捆起来经住打,牙打碎了往肚子 里咽, 挺一挺就过去了。大丈夫要能伸能屈, 一根扁担能睡 三个人, 天无绝人之路”可知, 父亲对人笑颜相对, 对曾经 与四弟发生矛盾的小朋友好言抚慰;当“我”遇到苦难时,

父亲写信鼓励“我”咬紧牙关, 给“我”力量。

根据“这扁担是曾祖父留下的,祖父用过。父亲说, 他   去上海打工, 在码头上装货卸货,用的也是它”“‘一根扁   担能睡三个人’,这句话给了我力量。我后来遇到过更大的   苦境、逆境, 也都是凭了这种信念, 咬牙度过”可知, 父亲   重视家风传承。家中保留着曾祖父用过的扁担, 它见证过父   辈的成长与坚持, 父亲又用“一根扁担能睡三个人”鼓励“我”

像父辈一样不怕困难。

答题要点:

①父亲有一家之主的风范。父亲慈爱宽容,不发脾气,

不打骂孩子,家庭气氛温馨和睦。

②父亲对孩子的教育引导重在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他 讲故事教导“我”要宽容; 对人笑颜相对,对曾经与四弟发 生矛盾的小朋友好言抚慰;当“我”遇到苦难时,父亲写信

鼓励“我”咬紧牙关,给“我”力量。

③父亲重视家风传承。家中保留着曾祖父用过的扁担, 它见证过父辈的成长与坚持, 父亲又用“一根扁担能睡三个

人”鼓励“我”像父辈一样不怕困难。

其它答案根据实际情况酌情给分。


(四) 写作题。

1.应用写作

根据给定的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

X 建筑分公司第二项目部原有的水泥车因使用多年经常 出毛病, 维修多次还是不能正常使用, 只能作报废处理。为 此, 项目部打算购买一辆新型的水泥车。经询价,这种车需 花费 50 万元。项目部于 2023 年 4 月 9 日向其上级主管部门 X 建筑分公司申请解决购买车辆的专项费用。请根据以上材料拟写一份请示。

考查目的:掌握请示的写法。

解析: 请示的结构包括标题、主送机关、正文和落款四 个部分。请示是上行文, 标题由发文机关、事由和文种构成。 请示正文是全文的核心部分, 包括请示缘由、请示事项、请 示结语, 三个部分缺一不可。落款处标明发文机关名称和成文日期。此题属于掌握层次,难度中等。

答案要点:

X 建筑分公司第二项目部关于解决购买车辆专项经费的

请示

X 建筑分公司:

我部现有水泥车 1 辆,购买使用多年, 因故障维修多次, 目前已不能正常使用。为了消除安全隐患,提高生产效率, 我部计划购买一辆新型水泥车,经询价, 这种新型水泥车需

花费 50 万元,特此申请购买车辆的专项经费 50 万元。

妥否,请批示。


附件:水泥车购置预算表

X 建筑分公司第二项目部(印章)

2023 年 4 月 9 日

2.文学写作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文章。

“韧性”是指物体柔软坚实、不易折断的性质。中华文 明历经风雨, 绵延至今,体现出“韧”的精神。回顾漫长的 中国历史,每逢关键时刻,这种文明的韧性就体现得尤其明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需要激发出这种文明的韧性。

作为新时代青年,你对此有何感悟与思考?请写一篇不 少于 800 字的文章。 可以从中国的历史变迁、思想文化、语 言文字、文学艺术、社会生活及中国人的品格等角度, 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①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 书写规范,卷面工整。 ③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 不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考查目的:掌握命题作文的写作。

解析: 题目中的“文明”是中心词。 “韧性”是中心词 的特征,意思是文明的绵延不息,世世代代的继承发扬。“文 明”这个词比较宏观抽象,包含多个角度,所以作文主体部 分可以通过小的类别来表现中华文明的韧性。 写作的时候话 题可以缩小、微观化,比如可以通过经典文化、圣哲精神、先贤智慧、诸子思想、英雄气节、烈士操守、名人品行等等来表现文明的坚韧不拔和顽强不屈。

材料中已经提示, “韧性”是指“物体柔软坚实、不易 折断的性质”, 具体而言,可以换成坚韧顽强、愈挫愈勇、 百折不挠、坚贞不屈、知其不可而为之、衔石填海、动心忍 性、百炼成钢、锲而不舍等词语;还可以联想到名言诗句,  如“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等。

要把以上所思所想的内容和五千年文明结合起来,多角 度多侧面取材来写作。写作本文,题材可大可小。小可专写 一人一事,一个较短的时间段典型的人物、事件、现象或者 某个角度,以小见大;大可结合五千年文明,纵向选取典型 人物、事件、现象,或者综合几个角度写,如把语言文字、 文学艺术结合在一起写。不管怎么选材, 题目最好加一个副标题,以使内容更凝练, 主题更鲜明。

此题属于掌握层次,较难题。

答案要点:略。

以上广西统招专升本考试大纲(语文)资料来自小编个人整理汇总,仅供同学们参考。青春因努力而闪光,我们号召更多的同学向学长学姐们看齐,在学习上精益求精,奋勇拼搏,续写佳绩。同时,我们也真心祝福各位专升本考试取得成功的同学,前程似锦,踔厉奋发,绽放自己的青春之花。

推荐专题
留言咨询
* 姓名
* 手机
* 所在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