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作为给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培养师资的重要力量,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具有独特的地位。但近年来新生儿数量下降以及教育机构对从业者学历要求提升,让这类高校的生存与发展面临新挑战。
根据202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名单统计,学校名称中包含“师范”二字的高职(专科)院校共有95所(未计入1所特殊教育学校)。
湖南是拥有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最多的省份,共有10所,且其中6所是在2020年后合并、升格或增设的新校;其后是山西省,共有9所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河北省、江苏省、江西省、辽宁省各有6所。
未来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还将有新成员加入。
2023年1月,地处山西省,由三校合并组建的吕梁高等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已在教育部正式备案。位于江苏省的宿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也在积极筹建中……
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走出的毕业生,主要进入幼儿园及小学教育机构担任教师。但面对各级教育机构对师资学历要求“升级”,致力于从教的大学生提升学历意愿也持续增强。
《中国高职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数据显示,教育与体育大类专业的应届高职生,升本比例已从2018届的8.6%跃升至2022届的23.7%,五年间涨幅达到176%。
根据现代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网站(原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公布的《2023年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报》中“计分卡”数据,麦可思研究汇总整理了各师范类专科院校的毕业生人数、升学人数情况。
我们发现在统计到的74所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超过一半(40所)院校的升学人数占比超过20%;升学人数占比达到30%以上的学校有18所,升学人数占比超过40%的院校有10所。
升学率最高的是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高达74.5%,相当于每4名应届毕业生中有3人升本深造。该校在《报告》中提到,学校2022届专升本考试录取及就读比例再创新高。报考专升本考试人数占毕业生总数的93.65%,上线2253人,上线率达86.92%;考取2201人,考取率76.42%。
升学率排在第二、第三位的分别是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62.6%)、朔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58.4%)。
昆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51.3%)、内蒙古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51.2%)、大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50.3%)的2022届毕业生升学比例也都高于50%,相当于应届生中超过一半毕业生继续升学。
需要说明的是,《2023年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报》中“计分卡”升学数据,为各校2022届毕业生整体升学情况,并非应届师范生升学率,且不能仅以升学率判断学校办学质量。但我们仍能从中看出各校整体升学深造氛围。
为顺应社会发展对师资学历要求,除了学生个人升学意愿增强,一些师范类专科院校也争取升格为本科高校。
在2022年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的《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中明确提出,支持部分办学历史悠久、质量优质、效益明显、地方发展急需的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普通本科高校。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符合条件的专科师范学院努力提升办学层次。
2023年2月,云南省教育厅发布了《关于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2所高校考察结果的公示》。前文提到两所升学率超高的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拟升格本科院校——丽江师范学院、德宏师范学院。
2023年7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发布消息,将以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基础设立桂林师范学院。
2023年9月,《甘肃省教育厅关于高等学校设置事项进行公示的公告》中写道:以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基础设置陇南幼儿师范学院。
2023年10月,江苏省教育厅公示以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基础,拟设立市属公办本科层次普通高等学校连云港师范学院……
而“升本”并不是师范类专科学校寻求发展的唯一途径。
今年年初,针对网友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提出的建议:“湖南省整合撤并师范类专科学校,尤其是抓住与独立学院合并转设的机会,提高师范专业培养层次”,湖南省教育厅回应称:
“为积极主动应对生源波动给高等教育带来的新情况,对全省高校布局和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开展了专题调研,制定了《湖南省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实施方案》。同时,督促指导省内师范类学校优化调整专业结构,举办非师范类教育。目前共支持湖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8所师范类学校设置(备案)35个非师范类专业。”
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长杨建义教授,也曾撰文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转型提出4条发展路径:
一是升格为培养农村小学教师为主的师范本科院校,加大农村小学的本科师资培养;二是转型升格为职业技术师范学院,以满足中等职业学校持续增加的师资需求;三是调整现有办学格局,或作为专升本人才培养的前端教育模式,持续培养专科层次人才,或转向以培养学前教育人才为重点;四是放弃师范教育的基础和特色,转型为职业院校。
杨建义教授同时也指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转型发展中要摸清校情,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避免“一刀切”或大杂烩式的发展模式。要强化引导院校发展的顶层设计,赋予学校从实际出发选择发展路径的自主权,走出一条符合学校、地方区域实际的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