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这一新兴领域正焕发勃勃生机。根据中国民航局的预测,到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到2035年更有望达到3.5万亿元。
近年来,低空经济逐渐受到国家政策层面的重视,国家发改委低空经济发展司随之成立。在政策的推动下,高校也开始响应发展低空经济的号召。众多高校相继在低空经济相关专业设置、设立研究院方面发力,为我国的低空经济发展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持。与此同时,一些民办高校、职业学院也纷纷加入低空经济赛道,建设低空经济产业学院。
不得不承认,低空经济在高等教育领域火起来了!
12月23日,教育部公示了低空经济相关本科专业申报材料。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6所高校申请增设“低空技术与工程”新专业,这不仅仅体现了教育部门的前瞻性,更为加强我国低空经济领域人才培养注入了新鲜血液。
12月2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低空经济发展司(以下简称“低空司”)正式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网站亮相。具体职责包括拟订并组织实施“低空经济”发展战略、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有关政策建议,协调有关重大问题等。
“成立低空司,表明国家对这样一个新的经济形态的高度重视,这也将会是‘低空经济’能顺利发展的重要保障。”中国民航大学临空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曹允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对于“低空经济”目前尚无统一标准定义,但从已出台的各项政策文件看,其核心在于将低空自然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
近年来,“低空经济”一词成了政策文件中的常客。从国家层面来看,中央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行业管理等方面出台了多项政策举措,大力支持“低空经济”发展。
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首次将低空经济纳入国家发展规划。
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低空经济”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
2024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
2024年12月25日,国办对外发布《关于优化完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管理机制的意见》,“低空经济”、量子科技、生命科学、商业航天、北斗等新兴产业基础设施等被纳入专项债券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
从地方层面来看,今年以来,全国已有近30个省份将发展“低空经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或出台相关政策。北京、上海、杭州、合肥等15个城市与企业携手共建“低空经济”生态圈,计划到2025年打造涵盖低空飞行路线、低空应用示范区等多个领域上百个示范项目。此外,一些地方政府还建立了专门的产业基金,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资金基础。
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必须统筹好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的关系,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多个部门也都在“低空经济”相关领域有所动作。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网站12月27日信息,低空司已召开两场座谈会,一是低空经济发展司负责人与通信、导航方面有关专家进行座谈,就低空智能网联系统建设进行交流;二是同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等部委和有关中央企业进行座谈,了解相关领域“低空经济”典型场景应用和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情况,并就推动低空基础设施有序规划建设进行交流。
12月27日,交通运输部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加快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通过改革释放发展活力”;在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工信部也明确:“因地制宜建设低空信息基础设施”;12月24日,国家体育总局网站发布系列文章表示:“以航空运动发展助力低空经济腾飞”;国家医保局最新完成的综合诊查类立项指南中就专门新增“航空医疗转运”价格项目,其中涵盖了固定翼飞机、直升机等各类航空器为患者提供的转运服务,实行市场调节价,由医疗机构自主制定收费标准。
此外,从地方政府、企业到资本,各方主体也积极布局,抢滩新赛道。多个省市还专门成立了低空经济国有平台公司,例如:注册资金9亿的上海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注册资金20亿元的湖南省低空经济有限公司,以及浙江通用直升机有限公司、日照低空经济发展有限公司、东莞市低空经济发展有限公司等多个国资低空经济公司纷纷成立。还有多个省市的低空经济公司也正在筹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