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环境保护概论
Ⅰ课程简介
一、内容概述与要求
《环境保护概论》系统介绍了有关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重点阐述水体 环境、大气环境、土壤环境、生态环境、物理等环境的自然特征以及污染的产生、发展和 危害,使学生了解各种环境污染的控制和治理措施,理解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环境规 划与管理等相关内容及研究进展,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必要的专业基础,帮助学生 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全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75 分钟。
试卷包括名词解释、单项选择题、简答题和论述题。单项选择题是四选一。名词解释 20 分,选择题 60 分,简答题 40 分,论述题 30 分。
II.知识要点与考核要求
一、绪论
1 、知识范围
环境及其组成、环境问题和环境科学、环境与人类健康的关系、环境保护的发展历程。
2 、考核要求
( 1) 了解环境、环境质量、环境问题、环境科学的概念,了解环境的分类、环境问题的 分类。
(2) 理解环境的功能、环境污染物对人体作用的影响因素、环境污染物在人体内的转化、 环境容量的含义。
(3) 掌握环境问题的性质和实质、环境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二、生态系统与资源保护
1、知识范围
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功能、生态平衡及其失调、环境保护中的生态学。
2 、考核要求
( 1) 了解生态系统、生态平衡的概念与特征、生态失衡。
(2) 理解维持生态平衡的途径、生态学的一般规律、碳循环的影响、氮循环的影响。
(3) 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功能、生态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三、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循环经济
1、知识范围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循环经济及其特征、清洁生产与清洁 生产审核。
2 、考核要求
( 1) 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及意义、清洁生产与清洁生产审核的概念。
(2) 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循环经济的特征、循环经济的3R 原则、清洁生产的
主要内容。
(3) 掌握实施清洁生产的基本途径。
四、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1、知识范围
大气的结构与组成、大气污染源及大气污染物、影响大气污染的气象因素、大气污染的 防治。
2 、考核要求
( 1) 了解大气的结构与组成、大气污染与大气污染物的含义、对流层的特点。
(2)理解大气稳定度的变化、酸雨的形成、臭氧层的破坏、温室效应、主要大气污染物
控制技术。
(3)掌握主要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影响大气污染的气象因素、大气污染的危害、大气污 染综合控制的原则。
五、水污染及其防治
1、知识范围
水体环境、水体污染及危害、水污染的综合防治、废水处理方法。
2 、考核要求
( 1)了解水体、水体污染、水体污染源的概念。了解天然水中的主要物质、水体污染源 类型。
(2)理解水体污染综合防治的基本原则、废水处理的基本方法、城市污水的处理。
(3)掌握水体主要污染物及其指标、水体自净理论、水体富营养化成因及防治。
六、土壤污染及其修复
1、知识范围
土壤污染、土壤有机污染与修复、土壤无机污染与修复。
2 、考核要求
( 1)了解土壤组成、土壤污染的概念与特点、土壤污染物与污染源、土壤污染的发生类 型、土壤背景值。
(2)理解土壤环境容量含义、土壤的自然净化过程、土壤有机污染的修复、土壤无机污 染的修复。
(3)掌握有机农药在土壤中的迁移、降解和残留,塑料制品在土壤中降解、残留和危害, 土壤的酸化、土壤的重金属污染与修复。
七、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
1、知识范围
固体废物的分类、特点和危害,固体废物的综合防治,固体废物的处理和资源化。
2 、考核要求
( 1)了解固体废物的概念、特点、分类和危害,了解危险废物的概念。
(2)理解固体废物的一般处理技术。
(3)掌握固体废物的资源化途径及应用。
八、噪声及其他物理污染与控制
1、知识范围
噪声污染及其控制、放射性污染及防治、 电磁辐射污染及控制、热污染与光污染。
2 、考核要求
( 1)了解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电磁辐射污染、热污染、光污染的概念。
(2)理解噪声污染、电磁辐射污染、热污染的来源和危害。
(3)掌握噪声污染的控制途径、放射性污染的防治、热污染的防治。
九、环境管理
1、知识范围
环境保护法、环境管理制度、环境标准。
2 、考核要求
( 1)了解环境保护法的目的、任务和作用,环境管理的含义及内容、环境标准的定义。
(2)理解环境保护法的法律责任、环境标准的作用。
(3)掌握环境保护法体系构成、中国主要的环境管理制度、环境标准的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