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好老师升学帮为大家带来的是2023年湖北文理学院专升本《社会学概论》考试大纲及样卷。报考湖北文理学院专升本社会工作专业的同学要好好查看相关内容哦。
《社会学概论》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和性质
(一)能够系统掌握社会学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与研究方法;
(二)能够掌握和理解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与社会运行、文化与社会运行、人的社会化、社会角色、社会群体、社区、社会学研究方法;
(三)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不同人群和不同领域的需求和问题,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二、考试方式
闭卷考试,总分100分。
三、试卷结构
本试卷均为客观题,包括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
1.单项选择题60个,60分
2.多项选择题20个,40分
四、考试主要内容
考试内容主要涵盖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与社会运行、文化与社会运行、人的社会化、社会角色、社会群体、社区七个模块内容。
(一)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1、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综合性社会科学;
2、社会学对象与社会学其他内容的关系;
3、社会学的学科地位;
4、社会学与社会。
(二)社会与社会运行
1、什么是社会;
2、社会运行;
3、社会学考察社会的几种角度。
(三)社会运行与文化
1、文化的含义与特性;
2、文化的区分;
3、文化的结构;
4、文化的功能。
(四)人的社会化
1、社会化的概述;
2、社会化的主体和条件;
3、社会化的过程和机制;
4、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五)社会角色
1、社会角色的理论与概念;
2、社会角色的类型;
3、社会角色的扮演;
4、社会角色的失调。
(六)社会群体
1、社会群体概述;
2、社会群体结构及其作用过程;
3、初级社会群体。
(七)社区
1、社区概述;
2、社区自身的协调发展;
3、社区互动与协调发展。
参考书目: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五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
《社会学概论》考试样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0小题,每小题1分,共60分)
1.( )是组成文化的基本要素或最小单位。
A、文化丛 B、文化特质 C、文化模式 D、文化区
2.社会是( )。
A、人类生活的共同体 B、物质生活共同体
C、精神生活共同体 D、命运共同体
3.“文化堕距”是( )提出的。
A韦伯 B、孔德 C、策哥尔 D、奥格本
4.美国社会学家库利最早提出( )。
A、角色扮演 B、镜中我理论 C、人格发展理论 D、生命历程理论
5.角色距离是( )提出的。
A、戈夫曼 B、米德 C、埃里克森 D、马克思
6.社会化是社会按照一定的标准培养、塑造自己的( )过程。
A、社会角色 B、社会规范
C、社会行为 D、社会成员
7.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相一致的一整套( )的规范与行为模式。
A、权力与义务 B、行为与思想 C、物质与精神 D、群体与个体
8.社会群体又被称为( )。
A、社会网络 B、社会团体 C、社会组织 D、社会支持
9.群体规范是( )遵守的。
A、特定群体 B、部分群体 C、全体成员 D、特殊群体
10.法国社会学家( )在1883年出版的《实证哲学教程》中最早提出社会学概念。
A、列维斯特劳斯 B、福柯 C、孔德 D、哈贝马斯
11.社会学是关于( )和协调发展的综合性社会科学。
A、良性运行 B、恶性运行 C、中性运行 D、低效运行
12.社会学的基本研究问题是( )。
A、社会 B、个人 C、国家 D、社会与个人的关系问题
13.社会学是认识( )改造社会的有效工具。
A、群体 B、组织 C、社区 D、社会
14.文化丛亦称为( )。
A、文化特质丛 B、文化模块 C、文化符号丛 D、文化中心主义
15.初始社会化通常发生在( )。
A、生命早期 B、生命中期 C、生命末期 D、生命历程
16.逆向社会化是是( )。
A、单向的 B、双向的 C、动向的 D、纵向的
17.个体社会化的开端是从( )开始的。
A、家庭 B、婚姻 C、学校 D、单位
18.代差是指( )。
A、相同世代之间 B、不同世代之间 C、相同群体之间 D、不同群体之间
19.从群体的心里归属划分可以分为( )。
A、所属群体与参照群体 B、血缘群体与地缘群体
C、内群体与外群体 D、正是群体与非正式群体
20.社会群体凝聚力也被称为( )。
A、群体内聚力 B、群体外聚力 C、群体中聚力 D、群体间聚力
21.下列属于初级群体的是( )。
A、社区 B、社会 C、社团 D、家庭
22.社区兼有( )两大要素。
A、人群和制度 B、人群和地域 C、人群和组织 D、人群和历史
23.社区研究注重( )。
A、实地调查法 B、文献分析法 C、访谈法 D、问卷法
24.社区发展要重视( )。
A、城市社区 B、农村社区 C、集镇社区 D、城乡协调发展
25.虚拟社区要朝着( )方向发展。
A、自由发展 B、频繁互动 C、健康绿色 D、符号虚拟
26.定量研究注重( )。
A、数据 B、文字 C、描述 D、分析
27.定性研究倾向( )。
A、 人文主义 B、实证主义 C、解释 D、归纳
28.有效测量要满足( )。
A、 自由性 B、准确性 C、安全性 D、发散性
29.城市社区的居住人口较为( )。
A、分散 B、集中 C、连续 D、断裂
30.农村社区人口流动性( )。
A、较低 B、较高 C、固定 D、流散
31.社区是( )的社会。
A、缩小 B、扩大 C、整合 D、分裂
32.社会群体是( )过程中的产物。 B
A、社会活动 B、社会生产 C、社会效应 D、社会集结
33.下列哪个群体最为稳固( )。
A、业缘 B、地缘 C、血缘 D.学缘
34.初级群体的功能是( )。
A、正负功能 B、正反功能 C、正功能 D、负功能
35.社会角色在前台与后台的表现( )。
A、一致 B、不一致 C、特殊性 D、复合性
36.人的社会化( )。
A、在初级阶段 B、在高级阶段 C、在特殊阶段 D、贯穿生命始终
37.朋辈群体对青少年的社会化( )。
A、无影响 B、有影响 C、模式影响 D、模块影响
38.在对待不同的文化时,我们的态度是( )。
A、文化相对主义 B、文化中心主义 C、文化至上主义 D、文化特色主义
39.社会主要是指( )。
A、古代社会 B、近代社会 C、现代社会 D、未来社会
40.《群学肆言》是( )出版的。
A、孙本文 B、费孝通 C、郑杭生 D、严复
41.社会学的研究程序的一般程序包括( )。
A、两个阶段 B、三个阶段 C、四个阶段 D、五个阶段
42.异质文化在传播、接触过程中出现的互相排斥的倾向和状态,被称为( )。
A、文化融合 B、文化传播 C、文化扩散 D、文化冲突
43.当人们认为每一种文化模式都有其合理性的时候,这是文化多样性中的( )。
A、文化中心主义 B、文化相对主义 C、文化霸权主义 D、文化绝对主义
44.当你成年以后的社会化是( )。
A、再社会化 B、重新社会化 C、继续社会化 D、根本社会化
45.当你与他者之间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展开角量和争夺,这种方式为( )。
A、竞赛 B、比赛 C、冲突 D、竞争
46.社会化实现的根本途径是( )。
A、社会观察 B、社会规范 C、社会实践 D、社会活动
47.你的原生家庭、邻里、伙伴都属于( )。
A、次级群体 B、初级群体 C、正式群体 D、非正式群体
48.利益群体的核心关系是( )。
A、群体关系 B、群体规模 C、互惠关系 D、利益关系
49.进入20世纪后,城市社区研究蓬勃发展。其中( )是最知名的学派。
A、冲突论学派 B、互动论学派 C、芝加哥学派 D、牛津学派
50.一般为一对夫妻及其未婚子女生活在一起而组成的家庭被称为( )。
A、核心家庭 B、主干家庭 C、联合家庭 D、完全家庭
51.实现阶层向上流动的正常途径为( )。
A、教育学习 B、深耕细作 C、低买高卖 D、做白日梦
52.因不被社会认可的偏差行为被称为( )。
A、偏差行动 B、偏差心里 C、偏差习惯 D、偏差文化
53.社会学在中国传播和发展过程中,恢复重建时期开始于( )。
A、1976年 B、1979年 C、1986年 D、1989年
54.历代相延积久而成的被人们普遍遵守的行为模式被称为( )。
A、宗教 B、法律 C、道德 D、习俗
55. 当人们面对不熟悉的文化习惯时,或身处一个陌生文化环境中,原来习得的文化不能帮助他理解外部世界时,常会经历迷惑、不确定甚至恐惧的感觉,这种情况被称( )。
A、文化再造 B、文化断裂 C、文化震惊 D、文化迷圈
56.“你认识那个谁谁吗?”“你不是经常和谁在一起?”
“你最近和谁联系过吗?我好长时间没跟他打电话了?”
“改天约上谁和谁,我们一起聚一下?”
“那个谁朋友真多,没有他不认识的人了”
“明天晚上有个饭局,你跟我一起去吧,到时介绍几个朋友给你认识。”
“这事你找那个谁呀,找他肯定能办成。”
上述内容都在提及一个重要概念是( )
A、社会群体 B、社会资本 C、社会网络 D、社会节点
57.一副日常生活图:星期天的公园里,有一群人在小吃摊前排队买东西吃;还有六个大约十几岁的少年,他们穿着红色T恤,骑着山地自行车一路说笑而来;路边大树下还有一些零星散步的老人、儿童;另一边有几张石凳子,围着素不相识的大人和小孩子在聊天。这以人群中哪些是社会群体?( )。
A、穿红色衣服的少年群体 B、大树下的老人 C、大树下的儿童 D、素不相识的人群
58.父母尤其是父亲的教育程度和职业对子女的社会地位有很大的影响。父亲的职业和父亲的教育程度同时影响儿子的教育和儿子的第一份职业,其中尤以父亲的职业对儿子的教育影响最为显著;儿子的第一份职业和他所受的教育同时影响他现在的职业,其中尤以第一份职业的影响最大。上述内容讨论的是( )。
A、代内流动问题 B、代际流动问题 C、垂直流动问题 D、水平流动问题
59.中国的成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以及《三字经》中的“性相近、习相远”,都表达了环境对人的成长所带来的影响。也就是说,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他人对自身成长的影响也很重要。不同的环境以及个体所接触到的不同群体,对个体的成长带来的影响,也是社会学家和社会心理学家研究人的社会化时所关注的现象。请问,一个人的社会化能与社会完全隔离嘛?( )。
A、可以 B、不可以 C、适度隔离 D、区域隔离
60.与地区冲突、核武器扩散、毒品走私一起被称为国际社会四大恶的是( )。
A、贪污腐败 B、家庭暴力 C、恐怖主义 D、自然灾害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 美国社会学家英克尔指出社会学定义的三条路径是( )。
A、历史的途径 B、经验的途径 C、分析的途径
D、学术的途径 E、专业的途径
2.社会的特点是( )。
A、社会是由人群组成的 B、社会是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
C、社会是有文化、有组织的系统 D、铁社会是以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的
E、社会系统既有心理的、精神的联系 F、社会是一个具有主动性、创造性的机体
3.社会的功能( )。
A、整合的功能 B、交流的功能 C、导向的功能 D、继承和发展的功能
4.评价社会运行的原则( ) 。
A、综合性原则 B、协调性原则 C、体系性原则 D、满足需要的原则
5.社会学考察社会的几种角度有( ) 。
A、宏观社会与微观社会 B、个人关系、群体关系和社会制度的角度
C、血缘、地缘和业缘的角度 D、横向和纵向的角度
6.文化的特点是 ( )。
A、文化具有超生理性和超个人性 B、文化的复合性
C、文化的象征性 D、文化的传递性 E、文化的变迁性
7.文化的功能有( )。
A、文化是社会或民族分野的标志 B、文化使社会有了系统的行为规范
C、文化使社会团结有了重要的基础 D、文化塑造了社会的人
8.社会化的类型有( )。
A、初始社会化 B、预期社会化 C、发展社会化 D、再社会化 E、逆社会化
9. 社会化的社会主体有( )。
A、家庭 B、学校 C、同龄群体 D、工作单位 E、大众传播媒介
10.弗洛依德将人格划分为( )。
A、本我 B、自我 C、超我 D、无我
11.社会化的生命周期历经( )。
A、儿童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成年期 E、老年期
12. 社会角色的类型( )。
A、先赋与自致角色 B、自觉与不自觉的角色
C、规定性与开放性角色 D、功利性与表现型角色
13.社会角色的失调有( )。
A、角色冲突 B、角色不清 C、角色中断 D、角色模糊
14.社会群体的类型分为( )方面。
A、初级群体与次级群体 B、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 C、内群体与外群体
D、所属群体与参照群体
15.初级群体的特点有( )。
A、成员有限 B、面对面互动 C、成员难以替代 D、整合度低
16.在传统乡村社会,家庭不仅是一个经济生产单位,还承担传宗接代、延续子嗣的功能,而孩子则被视为维持家庭完整的重要纽带。但随着相应生育政策的推行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中国的家庭变迁异常快速。呈现出( )特点。
A、家庭规模的小型化 B、家庭成员的个性化 C、家庭问题的复杂化
D、家庭功能的过渡性 E、家庭关系的过渡性
17.如果让你独自在一个孤岛上生活,岛上基本的日常生活用品样样俱全,但无法跟外界进行联络,你能坚持多久?“谁都会承认人是一个社会性的生物。不说别的,单说他不喜欢过孤独的生活,而喜欢生活在比他自己的家庭更大的群体之中,就使我们看到了这一点。独自一人的禁闭是可以施加于一个人的最为严厉的刑罚的一种。”上述内容说明人是( )。
A、群体性的 B、社会性的 C、联结性的 D、独立性的
18.社会学研究方法体系包含( )。
A、方法论 B、研究方式 C、研究原理 D、具体的研究技术
19.假设:当面对一个陌生老人,别人过来和小孩子打招呼时,你会让你的孩子叫“爷爷”。如果你的孩子问你:“为什么我要叫他爷爷,而不能叫他伯伯?”你肯定会说:那不乱了辈分!或者说你那是没大没小。如果是在农村里,按照家族里的辈份,如果那位老人和你是同辈的,你的孩子管那位老人叫“爷爷”,你也一定会说,你应管他叫“伯伯”,叫“爷爷”则是乱了辈份。当你对孩子说“乱了辈份”的时候,就已经表明( )。
A、社会规范的确立 B、社会规则的建立 C、社会位置的确定 D、社会角色的成立
20.随着科技传媒的进步,互联网的兴起,人们可以通过电子化的方式建立社会网络,不再需要单纯地依靠面对面的接触来进行互动。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日常中个体之间的互动方式变化,也体现在社会组织与民众之间的互动。社会学家卡斯特尔认为,新兴的电子化社会对于新组织和现存组织机构的发展,都非常重要,对人们互动方式的改变影响很大。主要表现在( )。
A、互动更加便捷、频繁 B、互动密度、强度提高 C、社会交往更加复杂,风险性、虚假性增加 D、社会更加趋于“扁平化” E、社会治理难度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