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大纲的作用是指明考试范围、简要指出考试的知识点,可以根据考试大纲看出考试侧重于哪方面的知识点。今天,好老师升学帮为大家带来的是2023年湖北第二师范学院专升本生物科学专业考试大纲。报考湖北第二师范学院专升本生物科学专业的同学要好好查看相关内容哦。
2023年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生物科学专业专升本考试大纲
本考试的目的是选拔部分高职高专毕业生升入普通本科高校继续进行相关专业本科阶段的学习,考查考生对微生物学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利用各种有益微生物和控制有害微生物的方法分析解决生产实践中的一般问题的能力。
一、考试科目名称:《微生物学》
二、考试形式:闭卷、笔试
三、考试时长:90分钟
四、试卷结构与分值:满分100分
1.名词解释题(共10分)
2.单选题(共15分)
3.判断题(共15分)
4.简答题(共30分)
5.分析讨论题(共30分)
五、考试的基本要求
微生物学是现代生物学的重要分支学科,是许多学科专业的基础课程。学生应全面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掌握不同类群微生物的形态、结构、菌落特征、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等规律特征,也应具备完整的微生物学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并掌握如何利用各种有益微生物和控制有害微生物的方法分析解决生产实践中的一般问题。
六、考试范围
第一章绪论微生物与人类
1.什么是微生物
2.人类对微生物世界的认识史
3.微生物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的进步
4.微生物的五大共性
5.微生物学及其分科
重点:微生物的特点,微生物学的发展史、重要事件和人物。
第二章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1.细菌
2.放线菌
3.蓝细菌
4.枝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
重点:各种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各种原核生物的群体特征和繁殖方式;细菌各特殊结构的形成及功能。
第三章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1.真核生物概述
2.酵母菌
3.丝状真菌——霉菌
4.产大型子实体的真菌——蕈菌
重点:各种真核微生物形态结构、群体特征和繁殖方式。
第四章 病毒和亚病毒因子
1.病毒
2.亚病毒因子
3.病毒与实践
重点:病毒和亚病毒的特点、定义及化学组成;病毒的复制周期、群体形态、一步生长曲线的概念和阶段,溶源性感染对细胞的影响,增殖性感染和非增殖性感染的异同。
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
1.微生物的6类营养要素
2.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3.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
4.培养基
重点:微生物的6种营养要素,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培养基的定义、种类,选用和设计培养基的原则和方法。
第六章微生物的新陈代谢
1.微生物的能量代谢
2.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的联系
3.微生物独特合成代谢举例
重点:发酵的概念和发酵的类型;异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过程及类型;化能自养微生物、化能异养微生物的产能方式。
第七章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
1.测定生长繁殖的方法
2.微生物的生长规律
3.影响微生物生长的主要因素
4.微生物培养法概论
5.有害微生物的控制
重点:微生物生长测定的测生长量和计繁殖数方法,单细胞微生物的典型生长曲线;同步培养和连续培养;控制微生物常用的化学物质和物理因素
第八章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
1.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2.基因突变和诱变育种
3基因重组和杂交育种
4.菌种的衰退、复壮和保藏
重点:微生物遗传变异的特点,真核微生物基因重组的方式,菌种保藏的原理与方法;微生物基因突变及其育种,原核微生物基因重组的方式,防止衰退的措施。
第九章微生物的生态
1.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与菌种资源的开发
2.微生物与生物环境间的关系
3.微生物的地球化学作用
4.微生物与环境保护
重点:微生物在硫和磷循环中的作用;微生物与生物环境间的相互关系:互生、共生、寄生、拮抗、竞争、捕食,微生物在碳素循环和氮素循环中的作用。
第十章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
1.通用分类单元
2.微生物在生物界的地位
3.各大类微生物的分类系统纲要
4.微生物分类鉴定的方法
重点:各大类微生物的分类系统纲要,微生物在生物界中的地位;微生物分类鉴定的方法。
七、参考书目
《微生物学教程》(第4版),周德庆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4
《微生物学实验教程》(第4版),徐德强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4
《生物化学》考试大纲
本考试的目的是选拔部分高职高专毕业生升入普通本科高校继续进行相关专业本科阶段的学习,考查考生的对生物化学基本物质的结构和化学反应的理解情况和初步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一、考试科目名称:《生物化学》
二、考试形式:闭卷、笔试
三、考试时长:90分钟
四、试卷结构与分值:全卷共41小题,满分100分
1.单选题(共20分)
2.填空题(共20分)
3.名词解释题(共15分)
4.简答题(共30分)
5.综合应用题(共15分)
五、考试的基本要求
生物化学是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专升本入学考试中的考试科目,是生物科学及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基础课程。
本课程主要考察考生对生物大分子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分离提取和物质代谢及调控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及应用生物化学的基本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考试范围
第一章蛋白质化学
1. 氨基酸分类、结构、三字母缩写,氨基酸的理化性质,两性解离和等电点;
2. 氨基酸与蛋白质重要的研究方法,理解其原理;
3. 肽的结构,重要的多肽;
4. 蛋白质一级结构及测定方法;
5. 蛋白质二级和三级结构的概念,类型及特点,四级结构的概念及意义;
6.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7. 蛋白质的性质,分离与纯化。
重点:氨基酸的两性解离,等电点的计算,氨基酸、蛋白质的结构与性质,一级序列测定和几种重要的蛋白质分离纯化方法,高级结构与功能的统一。
第二章 核酸化学
1. 核酸的组成与结构;
2. DNA和RNA一级结构的概念和二级结构要特点;DNA的三级结构;
3. RNA的分类,各类RNA的结构及生物学功能;
4. 核酸的主要理化特性;
5. 核酸的研究方法。
重点:核酸的组成与结构,核酸的变性、复性及分子杂交,重要的核酸研究方法。
第三章酶学
1. 酶的概念及酶的特点,酶的分类及命名;
2. 酶的重要结构与活性中心;
3. 酶的作用机制;
4. 酶促反应动力学;
5. 影响酶作用因素,酶活力的测定;
6. 其他酶如抗体酶、核酶,固定化酶基本概念和应用。
重点:酶的重要结构及活性中心,米氏方程及Km的定义及意义,酶活测定及基本概念。
第四章 维生素
1. 水溶性维生素的生理功能(主要在辅酶方面的作用)
2. 脂溶性维生素的主要生理功能
重点:维生素与辅酶的关系及生物学意义。
第五章生物氧化
1. 生物氧化的方式、特点及酶类;
2. 呼吸链的概念、两条呼吸链的主要组成成分及排列顺序;
3. 氧化磷酸化作用机制的化学渗透学说的基本要点及ATP合酶;
4. 氧化磷酸化及底物水平磷酸化的概念、氧化磷酸化的偶联部位;
5. ATP与高能磷酸化合物;
重点:呼吸链,氧化磷酸化,化学渗透学说,解偶联剂,抑制剂等。
第六章糖类及其代谢
1. 糖类的概念及功能,重要的单糖、二糖、寡糖和多糖的结构和性质;
2. 糖代谢的概念及多糖、低聚糖的酶促降解;
3. 糖酵解的概念、部位、过程、限速酶、ATP生成;
4. 糖酵解、丙酮酸的氧化脱羧和三羧酸循环的反应过程及催化反应的关键酶;
5. 糖酵解、TCA循环、HMS途径、乙醛酸循环的意义;
6. 糖异生作用的概念、场所及原料;
重点:理解糖的无氧分解、有氧氧化的概念、部位和过程,各代谢发生场所及意义。
第七章脂类及其代谢
1. 脂质的分类、功能;
2. 血脂组成、来源与去路,脂肪动员的概念;
3. 脂肪的分解代谢:甘油的氧化;脂肪酸β-氧化反应过程及概念,α-氧化、ω-氧化的概念。
4. 酮体的概念、合成原料、酮体生成和利用的部位、生理意义;
5. 脂肪酸合成的原料、部位和过程及与β-氧化的比较。
重点:脂肪的分解代谢,掌握脂肪酸β-氧化过程及能量生成的计算,酮体代谢意义,脂肪酸的合成。
第八章氨基酸代谢
1. 蛋白质的酶促降解、氨基酸的吸收及必需氨基酸的概念。
2. 联合脱氨基作用:概念、过程。
3. 氨的来源与去路。
4. 尿素合成的部位、鸟氨酸循环的基本步骤、尿素分子中2个氮原子的来源及鸟氨酸循环的意义。
重点: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转氨的意义,氨的代谢过程。
第九章核酸的代谢
1. 嘌呤和嘧啶核苷酸分解代谢的终产物。
2. 核苷酸合成的两条途径(从头合成及补救途径)的概念及合成部位。
3. 从头合成中嘌呤核及嘧啶核各原子的来源及合成的基本过程。
4. 核苷酸及脱氧核苷酸的生成。
5. 核苷酸从头合成的抗代谢物及意义。
重点:嘌呤核,嘧啶核和核苷酸的从头合成,抗代谢物研究意义。
七、参考书目
《生物化学简明教程(第5版)》,张丽萍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5
《简明生物化学》,王玮主编,科学出版社,2012
资料来源:https://jwc.hue.edu.cn/2023/0315/c10338a149134/page.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