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协议
南华大学由原中南工学院与衡阳医学院于2000年3月合并组建,2002年10月,核工业第六研究所并入。原中南工学院的前身是1959年创办的衡阳矿冶工程学院,原衡阳医学院的前身为创建于1958年的湖南省衡阳医学院。学校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与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建,是湖南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支持建设高校。
在长期办学历程中,学校形成了鲜明的“核特色”“医品牌”和“环保优势”。是一所以工学、医学为主,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理学、管理学、艺术学等9大学科门类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设有直属学院25个,直属型附属医院7所,研究生协作培养单位23个。设有本科专业7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9种;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学校面向全国(含港澳台)以及部分国家和地区招生。现有全日制本科生34442人,博士、硕士研究生5669人,国际学生483人。
学校师资队伍包括临床教师在内共有4015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2706人,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人员1120人。学校是国家“111计划”学科创新引智基地;有国家国防科技创新团队、部省级创新团队、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省级教学团队31个;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重点人才计划专家、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专家、国家级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100余名,有湖南省芙蓉学者、百人计划专家、杰出青年等159名。
学校拥有19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国防重点专业和紧缺专业、卓越计划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国家级一流课程7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和精品开放课程3门。有省级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创新创业带动就业示范基地等27个,综合性实习基地413个。在全国率先实施“免费医学生”政策,推进“医+X”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入选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单位,入选全国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被评为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青年就业创业教育先进集体。
学校临床医学、化学、工程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学科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拥有湖南省国内一流学科3个,服务湖南省“三高四新”战略优势特色学科群1个。有国家核医结合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核燃料循环技术与装备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核能与核安全国家示范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级平台12个;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社科研究基地等83个。学校先后承担“863”计划、“973”计划、科技部重大专项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重点项目、国防基础研究计划、核能开发专项等科研项目3000余项;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12项,省部级科技奖励300余项、省部级优秀社科成果奖20余项。
学校与国际原子能机构、英国剑桥大学、美国哈町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等国内外35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协作关系。学校留学生教育通过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来华留学教育和管理质量”认证。
学校7所直属型附属医院分布在衡阳和长沙,其中附属第一医院、附属第二医院、附属南华医院、附属长沙中心医院为三级甲等医院,附属第七医院是全国首家转隶高校的省级荣军医院。获批国家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和区域医疗卫生中心依托建设单位。共有开放床位9099张,年门急诊量超500万人次,年手术量12.8万台次。
学校图书资源总量345万余册,其中纸质藏书207万余册,纸质中外文期刊2400余种,拥有WOS、IEL、CNKI、超星等30余个数据库。学校主办《中国动脉硬化杂志》《中南医学科学杂志》《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学术期刊。
60多年来,学校为国家及地方输送30万名各类高素质专门人才,是核工业“人才培养的摇篮”,衡医“80现象”蜚声中外,毕业生广泛分布在国防工业、核工业、卫生与健康、环境保护、装备制造、金融管理等行业,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立足新时代,学校秉承“明德、博学、求是、致远”的校训,弘扬“勤勉务实、甘于奉献、刚健自强、敢为人先”的南华精神,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服务国家和社会需求,综合实力不断提升,正朝着“双一流”建设目标,在新时代高水平大学的征程上奋勇迈进。
(注:文中数据截至2022年3月)
类别 | 专业名称 |
---|
湖南专升本为统考,所以湖南专升本院校的报名条件即为湖南省教育考试院发布的专升本报名条件。
2025年湖南专升本招生对象
报名参加我省普通高校专升本招生考试的考生(含免试生)应符合下列条件:
(一)遵纪守法,身体状况符合相关要求。
(二)我省2025届普通高校全日制专科毕业生(含高职院校、高等专科学校毕业生及本科院校的专科毕业生,以学信网学历证书电子注册信息为准)。
(三)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应、往届退役大学生:
1.我省普通高校全日制专科毕业生应征入伍并退役的大学生。
2.我省普通高校全日制专科在校生(含新生)应征入伍退役后复学,继续完成学业并取得全日制专科学历的毕业生(退役后重新参加高考录取取得其他学校学历的除外)。
3.具有我省户籍的外省普通高校全日制专科在校生(含新生)或毕业生在我省应征入伍并取得本校普通全日制专科学历的退役大学生。
(四)下列人员不得报名:
1.在校及入伍期间受到记过及以上纪律处分,且在报名前还没有解除处分的。
2.因触犯刑法已被有关部门采取强制措施或正在服刑者;因违反国家教育考试规定被给予暂停参加高校招生考试处理且仍处于停考期的。
3.上年度已报名参加过专升本普通计划考试的考生及上年度已被录取的退役大学生士兵(含放弃录取资格的考生)。
一、科目设置。考试科目包括统考公共科目和专业综合科目。统考公共科目设大学英语、大学语文、高等数学3门,由省教育考试院统一命题;专业综合科目,由各招生高校按照相关要求自主命题。
所有招生专业(外国语言文学类中非英语专业除外)对应考试科目均为2门统考公共科目+1门专业综合科目。各招生高校根据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在3门统考公共科目中自选2门。外国语言文学类非英语专业对应考试科目为1门统考公共科目+2门专业综合科目,各招生高校自选1门统考公共科目,2门专业综合科目中有1门应是其他语种专业基础科目。有关院校艺术、体育类等专业如有需要可组织专业技能加试,加试内容及考核方式等由招生高校自行确定。
二、科目分值。各学科专业(不含外国语言文学类非英语专业),每门统考公共科目满分值150分,专业综合科目满分值200分,总分满分500分。外国语言文学类非英语专业,统考公共科目满分值150分,其他语种专业基础科目满分值150分,专业综合科目满分值200分,总分满分500分。有加试科目的专业,总分满分500分,原则上专业综合科目满分值100分,加试科目满分值100分。
三、考试时长。大学英语90分钟(含外国语言文学类非英语专业的其他语种专业基础科目),大学语文和高等数学各120分钟,专业综合科目考试时长150分钟。有加试科目的专业,专业综合(理论考试)科目时长90分钟;专业技能考核(如音乐、舞蹈、播主、设计、绘画、体育等)科目以及加试科目考试时长由各招生高校自定。
四、考试方式及内容。统考公共科目由省教育考试院统一命题、统一制卷、统一评卷;其他语种专业基础科目、专业综合科目、有关专业加试科目由招生高校按照相关要求自主命题、自行制卷、自主评卷。其中,统考公共科目命题依据《湖南省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专升本公共科目考试要求》(湘教考命字〔2023〕3号);其他语种专业基础科目、专业综合科目、有关专业加试科目命题由招生高校提前发布自命题考试大纲或考试说明。
附:《湖南省2025年普通高校专升本招生专业考试科目一览表》点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