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

400-023-1785

在线咨询

微信咨询

微信扫码咨询

微博关注

在线客服

顶部

切换栏目
选择分类
升本政策
考试科目
考试大纲
招生简章
报名时间
考试时间
招生计划
专业对照
招生院校
历年试题
分数线
成绩查询
报考流程
升本培训
选择地区
重庆专升本
云南专升本
贵州专升本
四川专升本
山东专升本
湖北专升本
河南专升本
陕西专升本
浙江专升本
山西专升本
安徽专升本
河北专升本
甘肃专升本
江西专升本
新疆专升本
湖南专升本
辽宁专升本
海南专升本
天津专升本
宁夏专升本
内蒙古专升本
黑龙江专升本
广西专升本
点击筛选
取消筛选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升本资讯 > 正文

2022年武汉学院专升本《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2022-07-06
来源:好老师升学帮
阅读 1890
导读:《管理学》是2022年武汉学院专升本考试科目之一,课程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明确企业或一般社会、经济组织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在熟练掌握上述内容的基础上,能利用有关理论和方法,分析各类工商企业和一般社会、经济组织管理中的具体问题。学习和研究管理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基本指导,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去思考管理实践,探讨管理理论的运用和发展。2022年武汉学院专升本《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已经公布,教学大纲明确了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重难点等。

《管理学》是2022年武汉学院专升本考试科目之一,课程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明确企业或一般社会、经济组织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在熟练掌握上述内容的基础上,能利用有关理论和方法,分析各类工商企业和一般社会、经济组织管理中的具体问题。学习和研究管理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基本指导,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去思考管理实践,探讨管理理论的运用和发展。2022年武汉学院专升本《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已经公布,教学大纲明确了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重难点等。需要考试该科目的同学一定要研究教学大纲,院校会根据教学大纲进行出题,具体教学大纲内容请参考下方。

武汉学院专升本教学大纲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教学目标及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明确企业或一般社会、经济组织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在熟练掌握上述内容的基础上,能利用有关理论和方法,分析各类工商企业和一般社会、经济组织管理中的具体问题。学习和研究管理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基本指导,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去思考管理实践,探讨管理理论的运用和发展。

具体任务包括:

1.使学生了解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的产生与演变过程;

2.使学生了解管理学主要理论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理论贡献;

3.使学生掌握管理中的基本原理、原则和方法;

4.使学生熟悉管理过程的主要工作内容及其组织方法;

5.使学生能将所学的知识用来分析和认识说明管理中的某些实际问题和案例;

6.使学生能够正确判断一定的计算方法的适用对象和条件;

7.使学生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理论教学内容

授课思路如下:

 

第一章 管理导论

【教学目的】

管理理论是在思考和总结管理实践的基础上对管理活动一般规律的抽象和总结。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对管理学的历史演变有基本了解,熟悉管理学的经典理论。

【教学要求】

了解管理学的产生和发展、时代背景;理解管理学的学习意义、组织与管理两个概念的定义和内涵;掌握管理学的对象,管理的本质、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工具。

【重点难点】

1.理解组织与管理的内涵。

2.认识组织的特征及企业的特征。

3.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

4.理解管理的本质。

5.如何理解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6.管理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与工具。

7.认识理性分析与直觉判断的关系。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管理的内涵与本质

1.组织与管理  2.管理的内涵  3.管理的本质

第二节 管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1.管理的基本原理  2.管理的基本方法  3.管理的基本工具

第三节 管理活动的时代背景

1.全球化  2.信息化  3.市场化

 

第二章 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

【教学目的】

管理理论是在思考和总结管理实践的基础上对管理活动一般规律的抽象和总结。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对管理学的历史演变有基本了解,熟悉管理学的经典理论。

【教学要求】

了解古典、现代、当代管理理论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背景;理解不同时期的划分特征、理解“管理理论丛林”的含义及主要流派分类;理解组织趋同、合法性、企业再造等概念。掌握古典管理学派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基本观点、先进性和局限性;掌握现代管理各流派的代表人物、基本观点、先进性和局限性;掌握组织趋同的不同机制,和企业流程再造的原则和过程。引导学生综合理解管理理论的发展史,突出法治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重点难点】

1.理解泰勒科学管理的基本思想。

2.理解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的主要思想。

3.理解韦伯组织理论在管理实践中的意义。

4.组织协调机制主要有哪些形式?

5.理解组织合法性的内涵以及对组织结构变化的影响。

6.现代系统与权变管理理论的主要思想。

7.理解西蒙决策理论的主要观点。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古典管理理论

1.科学管理研究  2.一般管理研究  3.科层组织研究

第二节 现代管理流派

1.管理思维的系统与权变研究  2.管理本质的决策与协调研究  3.管理分析的技术与方法研究

第三节 当代管理理论

1.制度视角的研究:新制度学派的组织趋同现象  2. 技术视角的研究:企业再造理论

 

第三章 决策与决策过程

【教学目的】

管理的核心是决策,制定决策并承担相应的责任是管理人员工作的基本内容。本章从决策的界定出发,阐述决策的类型和特征,解析决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提升学生对管理决策内涵体系的认识,为深入理解决策分析和制定奠定理论基础。

【教学要求】

了解决策的要素、功能和任务;理解决策与计划之间的关系、决策的不同分类标准;能够区分不同的决策类型;掌握决策的概念和特征;掌握决策过程模型和决策准则,能够在不确定情境下根据不同的标准做出不同的决策。

【重点难点】

1.如何理解决策,决策有哪些基本特征?

2.理解决策与计划之间的关系。

3.不同的决策类型及其异同之处。

4.理解一般的决策过程是如何制定的。

5.决策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6.按照不同准则分别选择最优决策方案。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决策及其任务

1.决策的概念和要素   2.决策与计划   3.决策的功能与任务

第二节 决策的类型与特征

1.决策分类  2.决策的特征

第三节 决策过程与影响因素

1.决策过程模型  2.决策的影响因素  3.决策的准则

 

第四章 环境分析与理性决策

【教学目的】

组织活动是在一定环境中进行的,环境的复杂与动态特点以及人的认知与行动能力的局限性决定了组织决策的理性与正确程度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为尽可能减少这些限制,就要对组织活动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充分的调查和研究。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理解环境对决策过程的影响,掌握PEST、SWOT等环境分析方法,熟练应用决策树等决策方法进行简单分析和决策。

【教学要求】

了解环境的动态性和复杂性;了解行为决策、非理性决策的主要模型;了解机会评价框架;理解一般环境、具体环境和组织内部环境的主要构成部分和彼此之间的关系;理解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之间的关系。掌握环境分析工具;掌握西蒙的理性决策理论;掌握环境不确定性评估模型、决策背景分析步骤,以及活动方案生成方法;能够使用决策树工具对活动方案做出评价。

【重点难点】

1.理解组织与环境的关系。

2.环境分析有哪些主要方法?

3.理性决策、非理性决策和行为决策。

4.决策方案生成的主要方法是什么?

5.用决策树方法来评价和选择一个具体的决策方案。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组织的内外部环境要素

1.环境分类  2.环境分析的常用方法

第二节 理性决策与非理性决策

1.理想决策  2.行为决策  3.非理性决策  4.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对立

第三节 决策方法

1.决策背景研究方法  2.活动方案生成与评价方法  3.选择活动方案的评价方法

 

第五章 决策的实施与调整

【教学目的】

决策是选择组织未来活动的目标和方向,计划则是将决策选择的内容展开,保证组织目标的达成。本章使学生了解到与决策相对应的计划类型与特征,掌握计划编制以及组织实施的方法,以更好理解如何根据内外部变化而进行适时的调整。

【教学要求】

了解不同的计划分类标准和类型;了解不同的预算管理类型和主要的预算方法;理解计划编制过程;理解预算管理的内涵;理解决策追踪与调整的意义和程序;掌握计划的定义、内涵和作用;掌握滚动计划法、项目计划技术、计划评审技术等计划编制方法;掌握目标管理的基本观点、特点、过程和评价;掌握PDCA循环的内涵和实施步骤。

【重点难点】

1.理解计划与决策的区别。

2.掌握目标管理的基本主张和特点。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实施决策的计划制定

1.计划的本质与特征  2.计划的类型与作用  3.计划编制的过程与方法

第二节 推进计划的流程和方法

1.目标管理  2.PDCA循环  3.预算管理

第三节 决策追踪与调整

1. 决策追踪与调整的内涵   2.决策追踪与调整的原则  3.决策追踪与调整的程序与方法

 

第六章 组织设计

【教学目的】

组织设计对管理活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章使学生认识组织设计的主要任务和影响因素,更好理解组织结构的选择及组织力量的整合,培养学生探索精神。

【教学要求】

了解机械式组织和有机式组织的表现形式;了解组织结构的演变趋势;理解组织整合过程中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管理幅度和管理层级、集权和分权、直线和参谋之间的关系。掌握组织设计的定义、任务、影响因素和原则;掌握组织结构的定义、内容和表现形式,能够说出各种组织结构的优缺点。

【重点难点】

1.理解组织结构设计包括哪些内容。

2.理解机械式组织与有机式组织的区别。

3.理解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整合。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分析组织设计的任务与影响因素

1.组织设计的任务  2.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  3.组织设计的原则

第二节 组织结构

1.组织结构的概念 2.机械式组织与有机式组织 3.组织结构的形式  4.组织结构的演变趋势

第三节 组织整合

1.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整合  2.层级整合  3.直线与参谋的整合

 

第七章 人员配备

【教学目的】

人员配备是现代组织进行人才建设的基础。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意识到人员配备的重要地位,熟悉掌握人员配备的基本流程。

【教学要求】

了解人员配备的任务、工作内容和人员来源;了解人员录用的流程和方法;了解人事考评的方法和程序;理解人员配备的原则;理解人事考评的功能和要素;掌握人员配备的原则;掌握人员选聘的标准、主要途径和方法及各自的优缺点;理解人员培训的主要方法及各自的优缺点。

【重点难点】

1.理解人员配备的主要任务。

2.员工来源有组织内部人员和组织外部人员两种来源。

3.掌握人事考评的功能。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人员配备的任务、工作内容和原则

1. 人员配备的任务  2. 人员配备的工作内容  3. 人员配备的原则

第二节 人员选聘

1.人员的来源  2. 人员选聘的标准  3. 人员选聘的途径与方法  4.人员录用

第三节 人事考评

1.人事考评的功能与要素  2. 人事考评的方法  3. 人事考评的工作程序

第四节 人员的培训与发展

1.人员培训的功能 2. 人员培训的任务 3. 人员培训的方法

 

第八章 组织文化

【教学目的】

组织的良好运行和发展,得益于组织文化的协调和凝聚作用。通过本部分的学习,让学生理解组织文化在推进组织健康发展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教学要求】

了解组织文化的分类;理解组织文化的塑造过程;掌握组织文化的定义、特征和影响因素;掌握组织文化的构成、功能和反功能。

【重点难点】

1.理解影响组织文化的不同因素。

2.理解组织文化的构成。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组织文化概述

1.组织文化的概念与分类  2.组织文化的特征  3.组织文化的影响因素

第二节 组织文化的构成与功能

1.组织文化的构成  2.组织文化的功能  3.组织文化的反功能  

 

第九章 领导的一般理论

【教学目的】

领导是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理论强调对社会的领导绝不是对人民的统治和剥削,而是为人民服务。本章使学生明确领导的内涵与特征,理解领导者、被领导者和领导情景三项影响领导有效性的决定性因素。通过本章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领导的一般理论,更好地理解管理活动。

【教学要求】

了解领导三要素;理解领导与管理之间的关系;理解文化对领导的影响作用;掌握领导的内涵和特征;掌握领导特质理论、行为理论、团队理论、情景领导模型、领导——成员交换理论、领导者角色理论、权变领导理论以及路径——目标领导理论,从而培养学生的领导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重点难点】

1.领导是管理的重要内容,理解领导和管理各自的内涵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2.领导的三要素分别是什么?

3.密歇根州立大学和管理方格理论对领导行为的研究内容。

4.俄亥俄州立大学确立的定规和关怀维度的含义以及对领导行为是如何划分的?

5.费德勒权变领导理论的内容。

6.路径——目标领导理论的内容。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领导的内涵与特征

1.领导与管理  2.领导权力的来源 3.领导三要素

第二节 领导与领导者

1.领导者特质理论  2.领导者行为理论 3.领导者团队理论

第三节 领导与被领导者

1.情境领导模型  2.领导——成员交换理论  3.领导者角色理论

第四节 领导与情境

1.费德勒的权变领导理论  2.豪斯的路径——目标领导理论  3.中国情境下的领导

 

第十章 激励

【教学目的】

激励是促使个体行为与组织目标趋同的管理过程,运用激励理论有助于提高员工积极性,落实人才兴企战略。通过本章的学习,帮助学生理解激励的实质和激励理论,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人的行为进行调节和激励。

【教学要求】

了解激励的基础;理解激励机理,理解不同人性假设下的不同激励方法。掌握行为基础理论、过程激励理论和行为强化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各自的先进性和局限性;掌握常用的激励方法。

【重点难点】

1.理解激励的内涵,了解有代表性的人性的假设以及不同假设下的激励方法。

2.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基本观点。

3.双因素理论的内容和意义,准确理解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的内涵。

4.公平理论的内容和不足之处。

5.期望理论的内容。

6.强化理论的主要观点,四种强化类型和应用原则。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激励的基础

1.人的行为过程及特点  2.有代表性的人性的假设,包括经济人假设(X理论)、社会人假设(人际关系理论)、自我实现人假设(Y理论)和复杂人假设(超Y理论)  3.激励的发展以及激励机理。

第二节 激励理论

1.行为基础理论  2.过程激励理论  3.行为强化理论。

第三节 激励方法

1. 工作激励  2.成果激励  3.综合激励。

 

第十一章 沟通

【教学目的】

信息的有效传递是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因此,管理者的大部分时间用于各种方式的沟通。管理实践中,个体和组织存在着信息传递的障碍,沟通不足而引发的管理冲突。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体会到沟通在管理实践中的重要地位,正确认识沟通障碍和管理冲突。

【教学要求】

了解有效沟通的标准;了解冲突产生的可能原因。理解不同类型的沟通之间的差别;理解如何克服沟通障碍;理解不同冲突类型及其对组织的影响。掌握沟通的定义、作用和沟通过程模型;掌握主要的沟通障碍来源;掌握冲突的定义和特征;掌握冲突管理的策略。

【重点难点】

1.沟通是信息传递和理解的过程,正确认识沟通在管理实践中的重要意义。

2.有效沟通的标准有哪些?

3.理解不同类型的沟通之间的差异。

4.影响沟通的主要障碍是什么?如何克服这些障碍?

5.冲突的内涵及特征。

6.冲突有哪三大来源?

7.冲突管理的策略有哪些?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沟通与沟通类型

1.沟通及其功能  2.沟通过程  3.沟通类型与渠道

第二节 沟通障碍及其克服

1.有效沟通的标准  2.影响有效沟通的因素  3.克服沟通障碍

第三节 冲突及其管理

1.冲突的概念与特征  2.冲突的原因与类型  3.冲突观念的变迁  4.管理冲突

 

第十二章 控制的类型与过程

【教学目的】

控制是组织计划顺利进行的保障,在管理活动中至关重要。在组织中,完成计划需要各级管理人员的努力,承担各自责任范围内的控制工作。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理解控制的内涵和类型,了解控制的原则和过程。

【教学要求】

了解控制系统的组成,主要的管理控制信息技术;理解不同的控制类型及其优缺点;掌握控制的定义、内涵、原则和控制的过程;掌握常用的控制方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素养。

【重点难点】

1.从多方面理解控制的内涵,掌握控制系统的构成。

2.进行有效控制需要遵循哪些原则?

3.理解不同的控制类型以及各自的优缺点。

4.控制的过程包含哪些步骤?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控制的内涵与原则

1.控制的内涵   2. 控制的系统  3. 控制的原则

第二节 控制的类型

1. 控制进程可以分为前馈控制、现场控制和反馈控制  2.按控制职能可以分为战略控制、财务控制和营销控制  3.按控制内容可以分为制度控制、风险防范控制、预算控制、激励控制和绩效考评控制

第三节 控制的过程

1.确定标准  2.衡量绩效  3.分析与纠偏

 

第十三章 控制方法与技术

【教学目的】

在一个组织的管理体系中,控制的方法与技术都属于“术”的层面,发挥着使“道”落地的作用,直接决定着控制的理念和系统付诸实践的效果。通过本部分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层级控制、市场控制与团体控制三个层面的控制方法和质量控制方法,了解主要的控制技术。

【教学要求】

了解主要的管理控制信息技术;理解主要的质量控制方法。

【重点难点】

1.理解层级控制、市场控制与团体控制三类方法不同的控制逻辑。

2.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3.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事实原则和基本方法。

4.如何从管理哲学的高度来理解六西格玛管理方法。

5.柔性对企业的重要性,以及柔性工作系统如何能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层级控制、市场控制和团体控制

1. 层级控制  2. 市场控制  3. 团体控制

第二节 质量控制方法

1. 工作质量与过程控制  2.全面质量管理方法  3.六西格玛管理方法

 

第十四章 风险控制与危机管理

【教学目的】

由于内外环境的变化,组织在运营过程中会面临各种风险,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引发企业危机。因此,本章教学目的在于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到风险对企业经营的影响,理解风险和危机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对风险管理和危机管理的目标、内容和方法有基本的认识。

【教学要求】

了解风险及其分类;理解风险管理的目标;理解风险评估的标准;理解危机和风险之间的区别;掌握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的过程和主要方法、策略;掌握危机预警、反应和恢复的基本流程。

【重点难点】

1.风险管理目标具有两面性,风险管理不仅只为了应对风险发生后的影响,更应该深谋远虑,尽可能地消除、降低或转移风险事故的发生。

2.为了更全面地识别出风险,需要重点关注哪些方面。

3.有哪些风险控制策略,这些策略的实质是什么?

4.风险和危机之间的关系。

5.有效的危机反应和恢复过程应当包括哪些?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风险识别与分析

1.风险及其分类  2.风险管理的目标  3.风险识别的过程  4.风险识别的方法

第二节 风险的评估与控制过程

1.风险评估的标准  2. 风险评估的方法  3.控制风险的策略

第三节 危机管理

1.危机及其特征  2.危机预警  3. 危机反应与恢复管理

 

第十五章 创新

【教学目的】

创新是企业基业长青的基础。不管是技术变化速度还是社会沟通与交往复杂程度,都对管理活动提出了新的挑战。在这种动态的复杂环境中,管理活动必须通过创新主动适应环境变化的要求,不断调整组织活动。因此,本部分的学习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到创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再进一步理解不同的组织创新类型和组织创新的逻辑;理解组织创新的主要模式和变革中的障碍,对学习型组织有基本的认识。

【教学要求】

掌握创新的定义和内涵;理解管理创新和维持之间的关系;理解不同的管理创新类型;掌握创新的主要动力、创新管理决策和创新领导;了解不同组织结构创新的历史背景;了解勒温的组织变革理论;了解不同组织结构创新的历史背景;掌握组织变革的四条路径,变革过程的障碍以及克服障碍的方法;掌握知识创新的模式和过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案例情景进行分析,从而起到很好的思政引领作用。

【重点难点】

1.如何理解管理工作的维持与创新关系。

2.如何理解创新和管理的其他职能之间的关系。

3.组织变革的模式和四条路径。

4.组织变革的障碍与管理。

5.知识创新的模式,知识创新的五个阶段。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组织管理的创新职能

1. 管理创新的内涵  2.管理工作的维持与创新关系  3.管理创新工作的内在规定性

第二节 管理创新的类型和基本内容

1.不同方式的管理创新  2.不同职能领域的管理创新  3.不同要素水平的管理创新

第三节 创新过程及其管理

1.创新动力来源  2.创新管理决策  3.实施创新领导

第四节 组织变革与创新

1.组织变革模式和路径  2.组织变革的障碍  3.组织变革过程管理 4.组织结构创新

第五节 创新与学习型组织

1.作为知识体系的组织  2.知识创新的模式与过程  3.组织学习与组织修炼

  

研究教学大纲,对大纲中的考点及相关要求进行认真研究,是应考的关键。正在备考专升本的同学,关注湖北好老师升学帮网站可以了解更多专升本的考试信息。如果在学习上有困难,自制力差,可以在下方留下你的联系方式,我们的老师会针对你的学习情况给出建议。


推荐专题
留言咨询
* 姓名
* 手机
* 所在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