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

400-023-1785

在线咨询

微信咨询

微信扫码咨询

微博关注

在线客服

顶部

切换栏目
选择分类
升本政策
考试科目
考试大纲
招生简章
报名时间
考试时间
招生计划
专业对照
招生院校
历年试题
分数线
成绩查询
报考流程
升本培训
选择地区
重庆专升本
云南专升本
贵州专升本
四川专升本
山东专升本
湖北专升本
河南专升本
陕西专升本
浙江专升本
山西专升本
安徽专升本
河北专升本
甘肃专升本
江西专升本
新疆专升本
湖南专升本
辽宁专升本
海南专升本
天津专升本
宁夏专升本
内蒙古专升本
黑龙江专升本
广西专升本
点击筛选
取消筛选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升本资讯 > 正文

2023年云南专升本《历史》考试大纲公布!

2022-12-19
来源:好老师升学帮
阅读 1119
导读:本文是2023年云南专升本《历史》考试大纲,由好老师升学帮整理。

2023年云南专升本《历史》考试大纲公布!部分科目考试大纲有修订,好老师升学帮整理如下,请各位考生及时查看!


《历史》[中国通史、世界通史]考试大纲中国通史

一、考试要求

    1.具有对高等专科历史教育专业中国通史的基本史实以及相关概念的识记能力。

    2.了解有关中国历史资料的分布与利用情况及相关的基础知识。

    3。掌握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学的基本理论。

    4,具有运用基本理论对所学中国历史重大问题的诸多因素进行初步分析、归纳、综合、比较的能力,以及对历史发展总趋势理解的能力。

    二、考试形式

    考试采用闭卷、笔答的考试方式。

    满分:150分(单科成绩)。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三、试题难易程度分布

    较易试题    约占50%

    中等试题    约占30%

    较难试题    约占20%

    四、题型及题型分值分布

    单选题    约占10%

    多选题    约占10%

    填空与简答题    约占60%

    综合题    约占20%

    五、内容比例

    中国古代史    约占40%

    中国近代史    约占20%

    中国现代史    约占10%

    世界史    约占30%

    六、参考教材

    1.赵毅、赵轶峰主编:  《中国古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年版。

    2.武吉庆主编:《中国近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3.王桧林主编:  《中国现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4.吴本祥主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年版。

    5.童自觉等主编:《世界古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6.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近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7.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现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年版。

    8.曹卫平等主编:《世界当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七、考试内容及要求

    中国古代史

    一、中国原始社会

    (一)中国历史的开端

    了解:我国境内的原始群。

    (1)元谋人的发现;(2)北京人的发现及其特征。

    (二)母系氏族公社的繁荣

    掌握:1.母系氏族公社繁荣阶段的文化遗址。

    (1)河姆渡文化的发现及其特征;  (2)仰韶文化的发现、典型遗址及其意义。

    了解:2.经济生活。

    (1)磨光石器的特点及种类;  (2)现已发现的最早陶器及早期陶器的特点。

    (三)父系氏族公社与原始公社的解体

    掌握:1.父系氏族公社的文化遗址。

    (1)大汶口文化的发现及其特征与意义;  (2)龙山文化的发现及其特征与意义。

  理解:2.远古的历史传说。

  (1)黄、炎部落;(2)尧、舜、禹时代的禅让制度。

     二、夏、商、西周奴隶制的确立和繁荣

    (一)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

    了解:1.夏朝的建立及其国家机构。

    了解:2.桀的暴虐与夏的灭亡。

    (二)商朝奴隶社会的发展

    商朝的建立与巩固(1)盘庚迁殷的原因、地点及意义; (2)武丁时期商朝的鼎盛局面。

    (三)强盛的奴隶制国家——西周

    掌握:1.西周的建立与巩固。

    (1)武王伐纣的背景、结局及意义;  (2)周公东征的原因与影响。

    了解:2.奴隶主专政的加强。

    (1)西周分封制形成的原因、内容及意义;  (2)宗法制的内容与作用。

    理解:3.西周后期的社会矛盾与西周的衰亡。

    (1)国人暴动的原因与经过;(2)“共和行政”;(3)平王东迁的原因和意义。

    (四)夏、商、西周时期的文化

    掌握:文学与艺术。(1)甲骨文的发现;(2)典型青铜器所反映的艺术水平。

    三、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春秋战国

    (一)春秋时期奴隶制的解体

    掌握:1.大国争霸。

    (1)大国争霸局面形成的原因;(2)“春秋五霸”的出现; (3)大国争霸的实质及其影响。

    运用:2.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1)铁器的出现与影响;(2)牛耕的出现及其对农业生产的作用。

    3.封建生产关系的产生原因与表现。

    (二)战国时期封建制的形成

    掌握:1。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

    (1)战国初期的社会形势与变法运动形成的原因;  (2)李悝变法的内容与影响;(3)商鞅变法的内容及意义。

    掌握:2.封建制度的确立与经济的发展。

    (1)封建集权制度的形成、中央官僚机构、郡县制代替分封采邑制、征兵制与常备兵、俸禄制、符玺制和上计制;  (2)战国时代经济发展的原因与表现。

    理解:3.兼并战争与秦的统一。

    (1)以“合纵”与“连横”为代表的外交活动;(2)秦统一的客观原因和主观条件。

    (三)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

    了解:1.科学技术。   

    (1)甘德、石申的成就;(2)扁鹊的成就;(3)司南。

    运用:2.学术思想。

    (1)老子与《道德经》;  (2)孔子的主要思想及其在文化教育上的贡献;  (3)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  (4)儒、法、道、墨诸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掌握:3.文学与史学。

    (1)《诗经》的主要内容及史料价值;(2)屈原与《楚辞》的文学地位。

    四、秦汉时期封建社会大一统局面的出现

    (一)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运用:1.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1)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的内容;  (2)中央集权制确立的意义。

    掌握:2.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1)“使黔首自实田”的内容和意义;  (2)统一文字、货币、车轨、度量衡的意义;(3)“焚书坑儒”的经过与影响。

    理解:3.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初步发展。

    (1)秦反击匈奴与万里长城的修筑;  (2)秦攻南越与开凿灵渠;(3)秦朝的疆域。

    了解:4.秦末农民战争。

    (1)大泽乡起义的原因、经过;  (2)秦朝是怎样灭亡的; (3)秦末农民战争的历史意义。

    (二)西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了解:1.西汉前期的制度和政策。

    (1)休养生息政策的实施、黄老政治的实质、裁减士兵归乡、奖励军功、“复故爵田宅”、对商人的抑制政策、什伍税一; (2)“文景之治”局面的形成。

    掌握:2.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

    (1)打击封君强化酎金令、实行推恩令、颁布左官律和“附益之法”,削夺王侯爵位;(2)限制相权建立“中朝”设立十三州部刺史;  (3)财经集权、统一铸币、盐铁专营、均输平准、算缗告缗、罢轮台、屯田诏;(4)“独尊儒术”,董仲舒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了解:3.社会经济的发展。

    (1)农业的发展铁器和牛耕更加普及、耕作技术的提高、代田法、耧车、水利的兴修、耕地面积扩大和人口的增加;(2)手工业和商业、冶铁、煮盐、纺织和漆器、商品交换和都市的发展。

    了解:4.  国内各民族联系的加强与中西交通的发展。

    (1)汉武帝反击匈奴的胜利及意义;  (2)呼韩邪内附与王昭君出塞及其意义;  (3)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经过、西域都护的设置、张骞通西域的作用与影响。

    了解:5.西汉后期的社会矛盾与绿林、赤眉起义。

    (1)西汉后期的社会矛盾土地兼并加剧与限田限奴议、政治黑暗与“易姓受命”;(2)王莽改制及其失败改制的内容及其影响;(3)绿林、赤眉起义爆发的原因、昆阳之战;  (4)王莽政权的崩溃、起义军的失败、刘秀建立东汉政权。

    (三)东汉豪强地主的统治

理解:1.东汉前期巩固统治的措施。

(1)度田和释放奴婢;  (2)功臣不委重任与限制外戚; (3)加强尚书台与改革刺史制度;(4)察举与征辟。

掌握:2.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豪强势力的扩张。

(1)社会经济的发展、牛耕技术的改进、王景治理黄河、水排与冶铁、火井煮盐、纺织业、蔡伦改进造纸术、商业的继续发展、合市;(2)大地主、田庄豪强地主的形成、豪族地主田庄封建依附关系、自耕农的贫困。

了解:3.东汉中后期宦官与朋党的斗争。

(1)外戚与宦官轮流专政;(2)党锢之祸及其影响。

了解:4.黄巾大起义。

(1)黄巾大起义的原因、特点;(2)黄巾大起义的历史意义。

(四)秦汉时期的文化

掌握:1.科学技术。

(1)造纸术的发明与蔡伦改进造纸术、西汉纸的出现、东汉和帝时的“蔡侯纸”;(2)张衡的科学成就、天文学著作《灵宪》、浑天仪、地动仪;(3)《周髀算经》、《九章算术》;  (4)张仲景的医学成就《伤寒杂病论》、“四诊”、“八纲”的诊病原则;(5)华佗的医学成就、麻沸散与“五禽戏”。

掌握:2。哲学与宗教。

(1)谶纬之学;(2)王充及其《论衡》;  (3)佛教的传人与道教的兴起。

理解:3.文学与艺术。

(1)乐府诗;(2)秦始皇兵马俑的发现;(3)两汉的雕塑及代表作品。

五、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治分裂和民族融合

(一)三国鼎立

了解:1.军阀混战与曹操统一北方。

(1)军阀混战的形成与曹操势力的发展、军阀割据势力形成的原因;(2)官渡之战与曹操统一北方。

理解:2.赤壁之战与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1)曹操兵临长江;  (2)孙刘联合抗曹、赤壁之战;  (3)三国鼎立局面出现的历史条件。

理解:3.曹魏的政治与经济。

(1)屯田的起源与曹操对屯田的发展、曹魏屯田制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2)曹丕实行“九品中正”制的内容及其影响; (3)世族门阀的形成及其影响。

运用:4.诸葛亮治蜀。

(1)诸葛亮治蜀的主要措施、严行法治,任人唯贤,发展经济和抚夷戎;(2)南中之战与诸葛壳的民族政策、七擒孟获、西南经济的发展。

(二)西晋的短期统一

理解:1.西晋的士族门阀政治。

(1)门阀士族的政治特权;(2)门阀士族的经济特权、占田制与户调制的内容与实质;(3)门阀士族统治集团的腐朽与残暴。

了解:2.西北边境各族的内迁。

(1)匈奴、羯、氐等族内迁;(2)大量胡族内迁的影响。

了解:3.西晋的灭亡。

(1)统治集团内部争权与“八王之乱”;  (2)民族矛盾的尖锐;(3)胡汉人民斗争的汇合。

(三)东晋时期南方经济的发展

理解:1.东晋偏安江南。

(1)门阀制度的鼎盛、侨姓士族与吴姓士族门阀士族内部的矛盾;(2)祖逖北伐、统治集团内部对北伐的态度、北伐的失败;(3)淝水之战、淝水之战双方胜负的原因、淝水之战的意义;(4)孙恩起义。

了解:2.南朝政权的更迭与世族的腐朽。

(1)刘宋、萧齐、梁、陈政权的更迭;  (2)世族统治的没落、没落的原因、侯景之乱。

运用:3.南方经济的发展。

(1)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北方人口大批南下、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的融合、南方的相对和平环境;  (2)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农业上大量垦荒自然条件优越,土地可多种经营、水利事业迅速发展、手工业基础较好又吸取了北方的技术、商业尤其是海外贸易比较发达;(3)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4)寺院经济与僧侣地主势力的发展、门阀制度延缓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四)十六国北朝时期北方的民族大融合

了解:1.十六国的兴亡。

(1)十六国频繁更迭的原因;  (2)苻坚的汉族地主统治政策及其作用。

运用:2.北魏孝文帝改革。

(1)北魏前期的社会矛盾;(2)黄河流域的民族融合趋势; (3)官吏俸禄制;(4)均田制与三长制;(5)迁都洛阳与一系列汉化的改革;(6)改官制与修法律;(7)尊孔崇儒、立学校、修明堂、筑灵台;(8)孝文帝改革的重大意义。

理解:3.北方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1)均田制使劳动力与土地较好的结合,农业得到发展;(2)奴隶与杂户的解放使手工业恢复发展;(3)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业的活跃,尤以中原与周边民族以及国际贸易突出。

了解:4.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1)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的建国时间;  (2)东魏、西魏、北齐、北周政权的建立者;  (3)隋代周并统一全国、隋统一的历史条件、隋统一的历史意义。

(五)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与中外交往

掌握:1.科学技术。

(1)祖冲之与圆周率;  (2)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3)郦道元的《水经注》。

理解:2.哲学与宗教。

(1)玄学出现的原因及其基本思想和代表性人物;(2)反玄学斗争;(3)魏晋以后佛教广为流行的历史条件及其影响;(4)道教教义在魏晋以后的新变化;(5)范缜的《神灭论》之主要内容。

了解:3.文学与艺术。

(1)魏晋南北朝民歌中的代表性作品;  (2)石窟艺术、西晋末开凿的新疆拜城克孜尔石窟、前秦以后开凿的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  (3)书法、  “书圣”王羲之、“魏碑”体。

了解:4.中外交往。

(1)法显与《佛国记》;  (2)中国与东南亚、朝鲜、日本友好交往。

六、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发展与繁荣

(一)隋朝的短期统一

了解:1.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1)隋朝的建立;  (2)隋统一全国;  (3)隋统一的历史意义。

掌握:2.隋朝的政治与经济。

(1)三省六部制的确立;(2)科举制的创立;(3)大索貌阅;(4)大运河的开凿。

了解:3.隋末农民大起义。

(1)隋炀帝的暴政;(2)王薄领导的长白山起义;(3)李密、窦建德、杜伏威三支主力军的形成。

(二)唐朝前期的繁荣

理解:1.唐朝前期的政治。

(1)唐朝的建立及统一过程;(2)玄武门之变;(3)唐太宗与“贞观之治”;(4)唐律与《唐律疏议》;(5)武则天称帝;(6)唐玄宗时期的改革;(7)“开元盛世”产生的原因及其表现。

了解:2.恢复生产的措施与社会经济的繁荣。

(1)均田制与租庸调法;(2)农业生产的发展;(3)官私手工业的发达;(4)长安的繁荣。

(三)唐朝边疆各族的发展与对外交往的频繁

理解:1.唐朝边疆各族的发展及其与唐的关系。

(1)唐与东突厥的关系;  (2)安西、北庭都护府的设置; (3)回纥与唐的关系;(4)吐蕃与唐的关系;(5)唐代疆域的大致范围。

了解:2.唐朝的对外交往。

(1)唐与朝鲜的密切往来;(2)唐与日本的友好往来及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3)玄奘与《大唐西域记》。

(四)唐朝后期的社会矛盾与唐未农民战争

了解:1.开元天宝年间社会危机的潜伏。

(1)土地兼并与均田制的破坏;  (2)府兵制的破坏;  (3)节度使势力的增强;(4)统治集团的腐朽。

了解:2.“安史之乱”及其对唐朝的影响。

(1)  “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  (2)唐政府的平叛过程; (3)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4)德宗、宪宗对藩镇的斗争。

运用:3.两税法的内容及其意义。

(1)两税法实施的原因;(2)两税法的内容;(3)两税法推行的历史意义。

了解:4.唐后期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与唐末农民起义。

(1)唐后期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2)宦官专权;(3)牛李党争;(4)永贞革新;(5)甘露之变;(6)唐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经过、教训及其意义。

(五)隋唐时期的文化

理解:1.科学技术。

(1)赵州桥;(2)雕版印刷术;(3)《唐本草》;(4)天文历法与僧一行。

理解:2.宗教。

(1)景教、伊斯兰教的传人;(2)佛教的兴盛。

了解:3.唐诗与李白、杜甫、白居易的成就。

理解:4.史学。

(1)刘知几的《史通》;(2)杜佑的《通典》。

理解:5.敦煌莫高窟艺术。

七、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进一步融合和封建经济继续发展

(一)五代十国与辽的兴起

了解:1.五代的更替与十国的割据。

2.契丹的兴起与辽的建国。

3.周世宗改革。

(二)北宋与辽、西夏的并立

了解:1.北宋的建立与割据局面的结束。

掌握:2.北宋的政治与经济。

(1)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2)分割相权;  (3)集军权、财权、司法权于中央;  (4)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和影响;(5)不抑兼并政策;  (6)主户与客户;  (7)租佃制的发展;(8)农业经济的发展;  (9)手工业技术的进步;  (10)交子的出现;(11)商业的繁荣与对外贸易的发展。

理解:3.社会矛盾的激化与北宋的政治改革。

(1)王小波、李顺起义;  (2)北宋中期社会矛盾的激化; (3)庆历新政;(4)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及其后果;(5)北宋末年的政治腐败和宋江、方腊起义。

了解:4.北宋与辽的战争、“澶渊之盟”。

了解:5.西夏的建立与宋夏和战。

    (三)女真族的兴起与宋金对峙

    了解:1.金的建立与辽、北宋的灭亡。

    理解:2.南宋与金的对峙。

    (1)南宋的建立;(2)岳飞等的抗金活动;(3)绍兴和议与宋金对峙局面的形成。

    运用:3.南方社会经济的发展。

    (1)北方人口的南迁;  (2)江南农业的发展;  (3)手工业、商业和海外贸易的发展;(4)全国经济重心的南移。

    了解:4.宋金对峙时期的社会矛盾。

    (1)钟相、杨么起义;(2)红袄军起义。

    (四)大一统的元朝

    理解:1.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统一。

    (1)蒙古族的兴起;(2)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3)蒙古西征和四大汗国的建立;  (4)蒙古的南下和夏、金的灭亡;(5)忽必烈建立元朝;(6)文天祥等的抗元活动与南宋的灭亡。

    了解:2.元朝的政治。

    (1)元朝的统治机构与行省制度;  (2)四等人的划分与民族压迫。

    了解:3.元朝的社会经济。

    (1)恢复和发展农桑的措施;(2)黄道婆改革棉纺织技术; (3)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与赋役制度;(4)大都和泉州的商业; (5)漕运与海运。

    了解:4.马可·波罗及其“游记”。

    了解:5.元末农民大起义。

    (1)元朝后期社会矛盾的激化;  (2)红巾军起义的爆发; (3)朱元璋势力的发展;(4)朱元璋北伐及元朝的灭亡。

    (五)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

    理解:].科学技术。

    (1)活字印刷术;(2)指南针和火药的使用。

    掌握:2.哲学与史学。

    (1)理学的形成;(2)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3)陈亮与叶适;(4)司马光与《资治通鉴》;(5)《通志》与《文献通考》;(6)《太平御览》与《册府元龟》。

    了解:3.文学艺术与教育。

    (1)词的兴盛及其代表作家;  (2)元曲及其代表作家; (3)绘画与书法;(4)书院。

    八、明清(鸦片战争以前)时期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

    (一)明代前期的政治与经济

    了解:1.明朝的建立与巩固。

    (1)朱元璋建立明朝;(2)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3)明长城。

    掌握:2.明初经济政策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1)明初恢复和发展经济的各项措施;  (2)土地关系与赋役制度;(3)鱼鳞册与黄册;(4)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理解:3.君主专制统治的加强。

    (1)胡蓝之狱;(2)丞相制度的废除;(3)中央机构与地方机构的调整;(4)大明律;  (5)卫所制度;  (6)厂卫机构; (7)监察机构;(8)文字狱;(9)八股取士。

    (二)边疆民族的发展与明朝的对外关系

    了解:1.边疆民族的发展。

    (1)蒙古族的分裂;(2)“土木之变”与北京保卫战。

    理解:2.明朝的对外关系。

    (1)郑和下西洋与华侨对南洋地区的开发;  (2)东南沿海军民驱逐倭寇的斗争;(3)明朝的援朝战争;(4)西方传教士的东来。

    了解:3.满族的兴起及其与明朝的关系。

    (1)女真三部与奴儿干都司的设置;  (2)建州三卫;  (3)努尔哈赤建立后金;(4)萨尔浒之战;(5)皇太极改国号清。

    (三)明朝的社会矛盾与明末农民起义

    理解:1.明朝的社会矛盾与张居正改革。

    (1)宦官专权与内阁纷争;  (2)  “夺门之变”和统治危机的加深;(3)土地兼并、财政危机与农民相继起义;(4)张居正改革与一条鞭法。

    运用:2.封建经济的发展。

    (1)农业、手工业生产力的提高与社会分工的扩大;  (2)农产品商品化趋势的增长;(3)工商城市的繁荣;  (4)白银的普遍流通。

    了解:3.明朝后期的统治危机与明末农民起义。

    (1)明朝后期的政治黑暗及东林党反对宦官的斗争;  (2)城市人民反税监、矿监的斗争;  (3)土地高度集中与“三饷”加派;(4)陕北农民起义的爆发;(5)李白成起义军的发展和新顺政权的建立;(6)李白成起义军攻占北京,推翻明朝;(7)清兵人关;(8)明末农民起义的历史意义及教训。

    (四)清朝前期的政治与经济

    了解:1.清军南下及各族人民的抗清斗争。

    (1)清朝定都北京及其策略的转变;  (2)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3)南明政权的抗清斗争;  (4)农民军余部联明抗清与战局的变化。

    掌握:2.清朝专制统治的加强。

    (1)从议政王大臣会议到军机处的设立;  (2)理藩院的设置;(3)总督与巡抚;(4)八旗与绿营兵制;(5)文字狱。

    理解:3.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缓慢发展。

    (1)清初恢复发展生产的措施;  (2)  “地丁合一”的原因及意义;(3)租佃制的发展和永佃权;(4)匠籍的废除与手工业生产的进步;(5)从海禁到“十三行”的建立;(6)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缓慢发展;  (7)封建制度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束缚及其表现。

    (五)清朝前期疆域的巩固

    理解:1.抗击西方殖民者的侵略。

    (1)西方殖民者侵扰我国东南沿海;  (2)郑成功收复台湾及清朝设置台湾府;(3)沙俄侵略我国黑龙江流域;  (4)雅克萨之战与中俄《尼布楚条约》。

  理解:2.平定“三藩”之乱。

  掌握:3.加强对西北、西南边疆的统治。

  (1)反对准噶尔贵族分裂势力的斗争;  (2)土尔扈特部重返祖国;(3)平定回族贵族的叛乱;  (4)加强对西藏的管辖; (5)对云南、贵州、广西等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改土归流”。

    掌握:4.清代的疆域。

    (六)明清时期的文化

    掌握:1.科学技术。

    (1)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2)徐光启与《农政全书》; (3)宋应星与《天工开物》;(4)徐霞客及其《游记》。

    掌握:2.哲学与史学。

    (1)王守仁和阳明学派的产生;  (2)进步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3)考据学及其学派;(4)章学诚及《文史通义》;(5)《永乐大典》、《古今图书集成》及《四库全书》。

    理解:3.文学艺术。

    (1)《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聊斋志异》、《儒林外史》及《红楼梦》;(2)明清戏剧。

    中国近代史

    一、鸦片战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了解:1.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

    (1)清王朝由盛转衰;  (2)经济落后;  (3)政治腐败; (4)军备废弛;(5)文化衰落;(6)阶级矛盾尖锐。

    了解:2.资本主义在欧美主要国家迅猛发展。

    理解:3.中英贸易与鸦片走私。

    (1)闭关政策的内容及其实质;(2)中英贸易及英国的人超;(3)鸦片大量走私;(4)烟毒泛滥对中国社会的破坏。

    (二)第一次鸦片战争掌握:1.林则徐主持禁烟斗争。

     (1)林则徐受命到广州禁烟;  (2)对禁烟的两种不同态度与具体斗争;(3)虎门销烟;(4)林则徐的备战措施与挫败义律武装挑衅。

    理解:2.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1)英国不宣而战,封锁珠江口;  (2)琦善与英方代表谈判和《穿鼻草约》;(3)奕山广州战役和《广州和约》;(4)奕经浙东战役失败;(5)吴淞口、镇江官兵的抵抗斗争。

    了解:3.广东三元里人民的武装抗英斗争及其历史意义。

    运用:4.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1)中英《南京条约》及其影响;(2)中英《望厦条约》; (3)中法《黄埔条约》;(4)签订条约对中国的危害。

    (三)炮火震撼下的中国社会

    了解:1.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1)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商品输出和原料掠夺;  (2)五口通商地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掌握:2.五口开放及近代阶级关系的变化。

    (1)五口开放及上海租界的建立;(2)近代产业工人出现; (3)买办商人出现。

    运用:3.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的初起。

    (1)林则徐放眼看世界,刺探西事及翻译西书;  (2)魏源的《海国图志》及“师夷”和“制夷”思想。

    二、太平天国运动和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太平天国前期斗争的胜利发展

    了解:1.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

    (1)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国内阶级矛盾空前激化;  (2)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  (3)  《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的基本思想与战斗目标;(4)紫荆山根据地的建立;(5)起义领导核心的形成。

    理解:2.金田起义和定都天京。

    (1)金田起义;(2)永安建制封王;(3)挺进两湖;(4)定都天京;(5)清政府对策江南、江北大营的建立,曾国藩湘军的崛起,厘金制度及其后果。

    了解:3.太平军北伐、西征和天京破围战。

    (1)太平军北伐及其失败;(2)太平军西征与湘军的对策;(3)天京破围战的胜利。

    运用:4.太平天国的制度和政策措施。

    (1)《天朝田亩制度》的基本内容、性质和作用;(2)太平天国的对外政策。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了解:1.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1)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  (2)英法联军入侵与《天津条约》;(3)战争再起与《北京条约》。

    掌握:2.沙俄趁火打劫,侵吞中国大片领土。

    (1)  《中俄瑷珲条约》和《中俄天津条约》的签订及其内容;(2)《中俄北京条约》和《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的签订及其内容。

    理解:3.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加深和中外反动势力勾结的开始。

    (1)外国商品深入南北沿海和长江中下游地区,自然经济在更大范围内瓦解;(2)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设立;(3)海关行政权为外国控制;(4)那拉氏发动“辛酉政变”;(5)“借师助剿”方针的确立,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

    (三)太平天国后期的斗争及其失败

    了解:1.领导集团内部残杀和分裂。

    (1)领导集团蜕变;(2)洪、杨矛盾激化;(3)韦昌辉天京大屠杀;(4)石达开出走和远征;(5)太平天国内部涣散。

    理解:2.力挽危局,重振朝纲。

    (1)太平天国危机的出现;  (2)洪秀全重建领导核心; (3)洪仁歼和《资政新篇》。

    掌握:3.太平军抗击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进攻和天京陷落。

    (1)安庆保卫战及其失守;  (2)李秀成两次进攻上海; (3)从洋枪队到常胜军;(4)李鸿章淮军由皖运沪;(5)苏浙根据地的瓦解;(6)天京陷落。

    理解:4.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历史意义和失败原因。

    三、洋务运动与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一)洋务运动

    理解:1.洋务运动的产生。

    (1)洋务运动产生的历史背景;  (2)洋务派的阶级基础和代表人物。

    运用:2.“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产生、形成及其评价。

    理解:3.洋务派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1)自强新政;  (2)安庆内军械所;  (3)江南制造总局; (4)金陵机器局;(5)福州船政局;(6)湖北枪炮局;(7)天津机器局;(8)近代军事工业的形成及性质。

    掌握:4.洋务派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1)“求富’’口号的提出;  (2)轮船招商局;  (3)开平矿务局;(4)唐山一胥各庄铁路;(5)上海机器织布局;(6)天津电报总局;(7)汉阳铁厂;(8)近代民用工业的主要形式及性质。

    了解:5.洋务派创办近代海军。

    (1)北洋、南洋、福建水师的初建;(2)海军衙门的设立、北洋海军的建成。

    (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理解: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1)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及其特点;  (2)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及其特点。

    理解:2.早期中国工人阶级。

    (1)中国工人阶级产生的背景;(2)中国工人阶级的特点; (3)早期的工人斗争。

    四、从边疆危机到瓜分危机

    (一)中国边疆危机

    了解:1.世界资本主义逐步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理解:2.东南海疆危机。

    (1)日本在美国支持下武装侵台  美国早有侵台意图 1874年5月日本在美国帮助下武装侵台,10月中旬中国被迫与日本订立《台事条约》;(2)1879年日本以武力正式吞并琉球。

    理解:3.西北边疆危机。

    (1)阿古柏入侵新疆,1867年宣布成立“七域汗国”, 1870年阿古柏进占乌鲁木齐;(2)沙俄侵占伊犁;(3)左宗棠收复新疆;  (4)1881年签订《中俄伊犁条约》,收复伊犁。 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成立行省。

    理解:4.西南边疆危机。

    (1)马嘉理案和中英《烟台条约》;  (2)英国入侵西藏和《藏印条约》。

    (二)中法战争

    掌握:1.法国侵略越南与黑旗军助越抗法。

    (1)19世纪70年代刘永福应邀率黑旗军助越抗法;  (2) 1883年援越法军向北进犯。

    了解:2.中法战争经过。

     (1)中法战争开始与李鸿章议和;  (2)战争再起与基隆海战、马尾海战、谅山大捷、临洮大捷;  (3)中国不败而败及《中法新约》,西南边疆危机进一步加深。

    (三)中日甲午战争

    了解:1.  日本蓄意发动侵华战争与清政府“避战求和”。

    (1)日本侵华意图由来已久,1894年日军乘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之机,侵入朝鲜;(2)李鸿章的求和活动。

    理解:2.战争的经过。

    (1)1894年7月25日,日本海军向我海军军舰进攻,挑起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2)  日陆军于同时进攻牙山的中国海军; (3)平壤之战;  (4)黄海海战,丁汝昌、邓世昌英勇抗敌; (5)大连陷落与辽东大溃败;(6)威海卫之役,北洋海军覆没。

    掌握:3.《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其危害。

    (1)《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其主要内容;  (2)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大大加深,日本军国主义势力通过甲午战争迅速膨胀。

    五、中国人民为挽救民族危亡而斗争

    (一)戊戌维新运动

    了解:1.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及其原因。

    理解:2.资产阶级维新运动的兴起和高涨。

    (1)康有为和《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2)“公车上书”;(3)梁启超、谭嗣同和严复在维新运动中的活动;(4)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焦点;(5)《应诏统筹全局折》的主要内容及其局限性。

    掌握:3.百日维新。

    (1)光绪下“明定国是”诏;(2)百日新政的主要内容和性质。

    理解:4.戊戌维新运动的性质、失败原因及其历史意义。

    (二)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战争

    了解:1.反对外国教会侵略斗争不断高涨。

    了解:2.义和团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1)义和团在山东兴起,竖起“助清灭洋”旗帜;  (2)直隶京津地区义和团蓬勃发展,  “扶清灭洋”成为义和团行动纲领。

    掌握:3.八国联军武装干涉和中国军民英勇抗击。

    (1)1900年6月10日,俄、英、美、日、德、法、意、奥八国,共两千多人,由天津向北京进犯;  (2)6月17日晨,侵略者攻占大沽炮台,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战争;  (3)6月21日清政府向各国宣战;  (4)以义和团为代表的中国军民英勇抗击侵略者。  

    掌握:4.  《辛丑条约》及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最终形成。

    (1)侵略者犯下滔天罪行;(2)1901年9月签订《辛丑条约》;(3)《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危害;(4)义和团运动的意义及教训。

    六、辛亥革命

    (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始

    理解:1.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始。

    (1)孙中山早期的抗清思想,1894年成立“兴中会”;

  (2)1895年10月广州起义失败;  (3)1900年10月惠州起义失败。

    理解:2.资产阶级爱国运动及留学生运动。

    (1)近代知识分子队伍的形成,知识分子从爱国走向革命;

  (2)章炳麟和《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3)邹容和《革命军》;(4)陈天华和《警世钟》、《猛回头》。

    了解:3.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相继成立。

    (1)1904年2月成立华兴会;(2)1904年6月成立科学补习所;(3)1904年10月成立光复会。

    (二)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和革命形势高涨

    掌握:1.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和“三民主义”纲领。

    (1)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纲领的提出;(2)三民主义的内容及意义;(3)三民主义的革命性和局限性;(4)同盟会的性质。

    掌握:2.革命派与改良派大论战。

    (1)关于要不要以暴力推翻清王朝问题;  (2)关于要不要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问题;  (3)关于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问题;(4)大论战的意义。

    了解:3.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反清起义。

    (1)清政府的“铁路干线国有”政策与四川保路运动; (2)清政府“干线均归国有定为政策”的实质;  (3)四川保路同志会的成立及其抗争活动。

    理解:4.武昌起义和湖北军政府的成立。

    (1)文学社与共进会;(2)武昌起义;(3)湖北军政府的成立及其内部斗争;(4)武汉保卫战。

    了解:5.革命浪潮席卷全国和中外反动势力内外夹攻。

    (1)各地响应革命和清政府土崩瓦解;  (2)立宪派和旧官僚在各省夺权;(3)皇族内阁的解散和袁世凯内阁的成立。

    理解:6.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1)围绕临时政府控制权问题的复杂斗争,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与中华民国的成立;  (2)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及其内外政策。

    运用:7.南北议和与袁世凯窃国。

    (1)帝国主义操纵下的南北议和;  (2)革命派的妥协; (3)清帝退位与孙中山让权;  (4)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及意义;(5)袁世凯窃得政权。

    理解:8.辛亥革命的性质、历史意义及失败原因、教训。

    七、北洋军阀的统治和新时期的曙光

    新时期的曙光

    理解:1.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与工人阶级的壮大。

    (1)民族工业的发展及其特点;  (2)工人阶级的壮大及其突出优点;(3)工人运动的发展。

    掌握:2.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新青年》与新文化运动的发展;(2)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3)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性质、历史意义及其局限性。

    了解:3.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开始传播,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的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克主义的胜利》。

    八、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北洋军阀统治的衰落

    (一)“五四”运动

    理解:1.“五四”爱国运动。

    (1)“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基本原因和导火线;(2)“五

  四’’爱国运动的过程;(3)“五四”爱国运动的结果。

    掌握:2.新文化运动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迅速传播;  (2)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论战;  (3)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4)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理解:3.“五四”运动的伟大历史意义。

     (二)中国共产党的创建

    理解:1.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  “一大”召开的时间、地点、代表人数、议程;  (2)“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一纲领;(3)“一大”选举产生的中央领导机构;(4)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

    理解:2.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1)“二大”召开的时间、地点;(2)“二大”宣言的主要内容;(3)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及其意义;  (4)《向导》周报的创刊。

    (三)工人运动的高潮和国共合作的酝酿

    了解:1.军阀混战与华盛顿会议。

    (1)直皖战争和第一次直奉战争的起因、时间及其结局; (2)华盛顿会议的召开和九国公约的签订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理解:2.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个高潮。

    (1)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的成立;  (2)全国第一次劳动大会的召开;(3)中国工人运动第一个高潮的起点和终点;  (4)香港海员罢工;(5)安源路矿工人罢工;(6)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二七”惨案;  (7)第一个工人运动高潮的历史意义和教训。

    理解:3.第一次国共合作的酝酿。

    (1)陈炯明叛变和孙中山第二次护法的失败;  (2)孙中山伟大转变的开始和《孙文越飞宣言》;  (3)中共“三大”和革命统一战线方针的确立。

    九、国民革命北洋军阀统治的崩溃

    (一)国共合作的形成  国民革命的兴起理解:1.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

(1)国民党“一大”召开的时间、地点、议程;  (2)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3)国民党“一大”在事实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革命政策;  (4)中国国民党“一大”的成功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呢感;(5)改组后的国民党开始成为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联盟。

理解:2.国共合作建立后,革命新局面的形成。

(1)第二次直奉战争和北京政变;  (2)创办黄埔军校; (3)平定商团叛乱;(4)废除不平等条约运动和国民会议运动; (5)孙中山北上和逝世。

(二)全国革命高潮的掀起

了解:1.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1)  “四大”召开的时间、地点和讨论的主要问题;  (2)“四大”的历史功绩和不足之处。

理解:2.“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

(1)“五卅”运动的导火线、经过及其历史意义;  (2)省港大罢工。

(三)广东革命根据地的统一,统一战线内部的分化和斗争

了解:1.广东革命根据地的统一。

(1)第一次东征;(2)广州国民政府的成立;(3)第二次东征。

掌握:2.反对国民党右派的斗争。

(1)国民党内左、右派的分化和新右派的崛起;  (2)廖仲恺被暗杀;(3)反对西山会议派的斗争;  (4)戴季陶主义和反对戴季陶主义的斗争;(5)国民党“二大”。

理解:3.蒋介石篡夺革命领导权的阴谋。

(1)“三·二O事件”(中山舰事件);(2)“整理党务案”。

(四)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和工农运动的迅猛发展,国民革命的失败

理解:1.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1)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后,各派军阀势力的演变和北伐战争前夕的中国政局;  (2)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和它的战略方针;(3)两湖和江西战场;(4)冯玉祥就任国民军联军总司令;(5)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和意义。

了解:2.工农群众运动的高涨。

(1)以湖南为中心的农民运动;  (2)汉口、九江英租界的收回;(3)上海工人的第三次武装起义。

理解:3。“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1)迁都之争和反对蒋介石军事独裁的斗争;(2)南京惨案; (3)国内外反动势力以蒋介石为中心的集合;(4)“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掌握:4.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严重危害。

(1)陈独秀的右倾错误;  (2)中共中央1926年12月召开的特别会议;(3)汪陈联合宣言;(4)中共“五大”;(5)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的继续发展及其严重危害。

理解:5.“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1)夏斗寅叛变和“马日事变”;(2)“七·一五”汪精卫“分共”;(3)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经验教训及其重大意义。

    十、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中国革命道路的开辟

    (一)国民党的派系争斗和国民党新军阀混战

    了解:1.国民党派系纷争和联合“北伐”。

    (1)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2)宁汉沪宁粤的对立与合流; (3)国民党第二届四中全会;  (4)国民党蒋、冯、阎、桂四派新军阀举行“二次北伐”;  (5)济南惨案;  (6)皇姑屯事件;(7)国民党军进入北京、天津;(8)东北“易帜”。

    理解:2.南京国民政府初期的内政和外交。

    (1)《训政纲领》的公布和施行;  (2)国民政府五院制的建立;(3)改订新约运动。

    了解:3.国民党新军阀混战。

    (1)蒋桂战争;(2)蒋冯战争;(3)中原大战及其对中国时局的影响。

    理解:4.“国民会议”与《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

    (1)蒋胡“约法之争”;  (2)蒋记“国民会议”的召开; (3)《训政时期约法》的通过。

    (二)工农武装起义和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了解:1.各地武装起义和“八七”会议。

    (1)南昌起义;(2)“八七”会议;(3)广州起义。

    理解:2.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立。

    (1)秋收起义;(2)三湾改编;(3)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4)毛泽东的红色政权理论。

    掌握:3.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1)以瞿秋白为代表的“左”倾盲动主义的急性病;  (2)中共“六大”召开的时间、地点、主要内容和重大历史意义及其缺点;(3)第三党的政治主张。

    (三)土地革命和革命根据地的发展

    了解:1.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发展。

    (1)红四军转战赣南、闽西;(2)古田会议;(3)从1928年到1930年共产党领导开辟的根据地;(4)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形成和红军的大发展。

    理解:2.革命根据地的土地革命与反“围剿”的战争。

    (1)中国共产党的土地革命路线的形成;  (2)中央革命根据地红军三次反“围剿”的胜利;  (3)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

    十一、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和全国人民的抗日反蒋斗争

    (一)“九·一八”事变和全国抗日民主浪潮的兴起

    了解:1.“九·一八”事变,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

    (1)  “九·一八”事变;  (2)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幻想依靠“国联”力量迫使日本从东北撤兵;  (3)全国掀起了空前规模的反日浪潮。

    理解2.“一·二八”事变和淞沪抗战。

    (1)“一·二八”事变;(2)十九路军淞沪抗战;(3)签订《淞沪停战协定》;(4)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国策。

    (二)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加强

    了解:1.国民党法西斯政权的强化。

    2.国家垄断资本的形成。

    (三)  日本武装侵略的扩大和中国人民的抗日反蒋斗争

    了解:1.长城抗战与《塘沽协定》。

    (1)日军侵占热河和向关内的侵略扩张;  (2)长城抗战; (3)《塘沽协定》的签订。

    了解:2.抗日反蒋斗争。

    (1)察哈尔抗日同盟军;(2)福建人民政府。

    (四)苏区革命的深入,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

    了解:1.苏区革命的深入发展。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  (2)土地革命的深入和各项建设;(3)红军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

    理解:2.王明“左”倾错误的严重危害。

    (1)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和王明“左”倾错误的出现;(2)王明“左”倾错误的严重危害;(3)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理解:3.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的胜利。

     (1)红军开始长征;  (2)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及其伟大历史意义;  (3)反对张国焘分裂主义的斗争;  (4)三大主力会师和长征胜利的意义。

    (五)“华北事变”和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

  了解:1.华北事变。

    (1)河北事变和《何梅协定》;  (2)张北事件和《秦土协定》;(3)日本策划“华北五省自治”;(4)冀察政务委员会的成立。

    理解:2.“一二·九”运动和瓦窑堡会议。

    (1)《八一宣言》;(2)“一二·九”运动;(3)瓦窑堡会议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路线。

    (六)西安事变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理解:1.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

    (1)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的成立;(2)绥远抗战。

    运用:2.西安事变和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

    (1)中共提出“逼蒋抗日”的方针;(2)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3)中共提出五项要求和四项保证;(4)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5)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十二、抗日战争

    (一)全民族抗战的开始,正面战场的抗战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创建

    掌握:1。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全面抗战和片面抗战两条路线的对立。

    (1)“七七”卢沟桥事变;(2)“八·一三”事变和淞沪会战;(3)南京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  (4)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  (5)中共洛川会议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6)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和《抗战建国纲领》。

     了解:2.正面战场的抗战。

    (1)忻口会战;  (2)南京保卫战,日军在南京的大屠杀; (3)台儿庄大捷;(4)武汉会战。

    运用:3.敌后战场的开辟。

    (1)八路军挺进华北;(2)平型关战斗的胜利;(3)新四军挺进大江南北;(4)毛泽东《论持久战》的发表;(5)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召开,统一战线中独立自主方针的确定。

    (二)抗战相持阶段的到来,敌后战场成为主要战场

    理解:1.  日本侵华策略的变化和汪精卫集团叛国投敌。

    (1)日本政府发表《近卫声明》;  (2)汪精卫集团叛国投敌;(3)汪伪“国民政府”的成立。

    理解:2.正面战场的继续抗战和国民党对内政策的倒退。

    (1)中条山战役;(2)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3)皖南事变;(4)重建新四军军部;(5)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的成立。

    掌握:3.敌后战场成为抗日的主要战场。

    (1)百团大战;  (2)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 (3)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的策略方针和原则。

    (三)太平洋战争爆发敌后军民艰苦抗战和国民党统治日趋腐朽

    理解:1.太平洋战争爆发。

    (1)中国国民政府正式对日宣战;  (2)  《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和中国战区盟军最高统帅部的成立;  (3)第三次长沙会战;(4)浙赣战役的失败;(5)豫湘桂战役的大溃败;(6)不平等条约的废除。

    理解:2.国民政府经济垄断的加强和政治危机。

    (1)国家垄断资本的膨胀和国统区经济状况的恶化;  (2)国民党专制统治的强化;  (3)蒋介石《中国之命运》的发表; (4)共产党成立联合政府的主张。

    理解:3.解放区军民的艰苦抗战和局部反攻

    (1)整风运动;(2)大生产运动;(3)敌后战场转入局部反攻。

    (四)抗日战争的胜利

    掌握:1.抗战后期两种中国命运的斗争。

    (1)美帝国主义扶蒋反共;  (2)国民党六大;  (3)中共“七大”,毛泽东《论联合政府》,“七大”制定的政治路线,

    理解:2.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经验和伟大历史意义。

    十三、国民党统治的崩溃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一)国民党坚持内战、独裁方针,中国人民力争和平民主了解:1.抗战胜利后的国内形势和各党派的政治主张。

    (1)抗战胜利后的时局;  (2)国民党抢夺抗战胜利果实;(3)国民党、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三种不同的建国方针。

    理解:2.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

    (1)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2)政治协商会议和政协协议;(3)较场口惨案。

    掌握:3.解放区军民准备自卫战争。

    (1)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2)各解放区普遍进行清算,减租;(3)“五四指示”;(4)放手发动群众,发展生产;(5)各野战军、地方兵团和民兵开展练兵运动。

    (二)全面内战爆发,人民解放军的战略防御

    了解:1.国民党的军事进攻,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1)国民党军围攻中原解放区;  (2)粉碎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3)粉碎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

    理解:2.国统区的社会危机。

    (1)“中美商约”的签订;(2)“制宪国大”;(3)国统区经济危机日益严重。

     掌握:3.国统区爱国民主运动的高涨。

    (1)李、闻惨案;(2)“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运动。

    (三)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覆灭

    了解:1.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1)刘邓、陈谢、陈粟三路大军南下作战;(2)《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

    运用:2.夺取全国胜利的纲领和政策。

    (1)全国土地会议和《中国土地法大纲》;  (2)中共中央十二月会议;(3)十大军事原则;  (4)党在民主革命中的三大经济纲领;(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理解:3.国民党反动统治的严重危机。

    (1)“戡乱总动员令”的发布;  (2)  “行宪国大”的召开; (3)国民党政府实行所谓“币制改革”和“限价政策”  (发行“金圆券”);(4)国统区爱国民主运动的进一步高涨。

    掌握:4.伟大的战略决战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2)中共七届二中全会;;3)北平和平谈判;(4)解放军渡江作战;(5)南京和上海等地的解放,解放军向全国各地进军;(6)毛泽东的《论人民民主专政》; (7)新政协的筹备;(8)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中国现代史

    一、人民民主政权的巩固和国民经济的恢复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掌握:1.新中国的诞生。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2)《共同纲领》;(3)中央人民政府的组成。

    理解:2.新中国成立时的政治、经济和外交

    (1)西藏和平解放和祖国大陆的统一;  (2)没收官僚资本和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建立;  (3)稳定物价和统一财经;  (4)《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

    (二)人民民主政权的巩固

    掌握:1.抗美援朝运动。

    2.土地改革运动。

    3.镇压反革命运动。

    4.三反、五反运动。

    (三)国民经济的恢复

    运用:1.恢复国民经济的纲领。

    (1)中共七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2)毛泽东《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书面报告;  (3)毛泽东《不要四面出击》的讲话;(4)七届三中全会的决议为三年经济恢复时期党的工作规定了明确的策略路线和行动纲领。

    了解:2.恢复国民经济任务的胜利完成。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一)过渡时期总路线

    掌握:1.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1)总路线的提出;(2)总路线的内容。

    了解:2.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指导方针和基本任务。

    了解:3.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的制定。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运用:1.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革。

    3.“三大改造”的伟大胜利和遗留问题。

     4.“一五”计划建设的成就。

    三、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与失误

    (一)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了解:1.1956年的国际国内形势。

    掌握:2.中共“八大”。

    (1)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  (2)中共“八大”的主要内容;(3)中共“八大”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判断; (4)中共“八大”的重大历史意义。

    (二)社会主义全面建设的开始

    理解:1.毛泽东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了解:2.中国共产党的整风运动。

    理解:3.反右派斗争及其严重扩大化。

    理解:4.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中共八大二次会议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制定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错误论断;(2)北戴河会议的“左”倾错误决策,钢产量要当年翻番达到1 070万吨,《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  (3)全民大炼钢铁运动和基建规模的膨胀; (4)农业生产上的浮夸风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高潮;(5)“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了解:5.纠正“左”倾错误的重大曲折。

    (1)初步纠正“左”倾错误的努力;  (2)庐山会议;  (3)“反右倾”斗争和继续“大跃进”的错误及其严重后果。

    理解:6.国民经济的调整。

    (1)20世纪60年代初国民经济的严重困难;  (2)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的制定;  (3)调查研究和农业、工业、科学、教育、文化政策的调整;  (4)七千人大会;  (5)七千人大会后进一步的调整和探索。

    了解:7.政治上“左”倾错误的再度发展和经济上调整任务的胜利完成。

    (1)中共八届十中全会;(2)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即“四清运动”);(3)毛泽东主持制定了《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目前提出的一些问题》  (简称“二十三条”);  (4)1963年至 1965年经济上调整任务的完成。

    四、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一)“文化大革命”的发动

    掌握:1.“文革”的导火线。

    (1)对《海瑞罢官》的批判;(2)《二月提纲》;(3)《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4)所谓彭、罗、陆、杨事件。

    理解:2.“文革”的全面发动。

    (1)1966年5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和《五·一六通知》;(2)中央文革小组的成立;  (3)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毛泽东《炮打司令部》的大字报,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即“十六条”),中央领导机构的大调整。

    了解:3.全国大动乱和“全面夺权”。

    (1)红卫兵运动;(2)对所谓“资反路线”的批判;  (3)全国“夺权”风暴(所谓“一月风暴”);(4)“二月抗争”。

    理解:4.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1)中共“九大”;  (2)所谓“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3)林彪、江青集团势力的膨胀;  (4)贯彻“左”倾方针的全国“斗、批、改”运动。

    (二)林彪反革命集团的覆灭

    了解:1。中共九届二中全会和林彪集团的篡权阴谋。

    2.“九·一三”事件。

     3.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三)江青集团的覆灭和“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了解:1.“批林批孔”运动。

    了解:2.围绕四届人大的斗争(“四人帮”“组阁”阴谋的破产)。

    理解:3.1975年的全面整顿及其反复。

    (1)邓小平主持党和政府的日常工作;  (2)各方面工作的整顿;(3)所谓“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

    了解:4.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胜利。

    (1)“四五”运动;  (2)毛泽东逝世;  (3)中共中央政治局一举粉碎“四人帮”;(4)“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四)在徘徊中前进的两年

    掌握:1.对“四人帮”罪行的揭发、批判。

    2.“两个凡是”方针的提出。

    3.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4.“左”倾错误方针的继续经济建设中的新冒进。

    五、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

    运用: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中共中央工作会议;(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恢复,全党工作重点的转移,改革开放政策的制定,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理解:2.政治上和思想上的拨乱反正。

    (1)平反冤假错案;(2)落实各项政策;(3)中共中央重新对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作了正确的阐述;  (4)重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5)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了解:3.经济调整与改革。

    (1)“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新八字方针;  (2)农村生产责任制的建立和推广;(3)城市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试点。

    (二)全面改革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了解:1.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门)中共“十二大”的召开;(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纲领的制定,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战略步骤的提出。

    掌握:2.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

    (1)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和推广;  (2)实行对外开放,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的设立;  (3)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是全面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献。

    运用:3.“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理解:4.中共十二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

    (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解:1.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提出。

    2.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

    4.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提出。

    5.邓小平“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部署。

    世界通史(近现代史部分)

    第一章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掌握:第一节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工业革命

     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与意义;克伦威尔;工业革命的前提与后果。

    掌握:第二节  北美独立战争与美国内战

    《常识》;  《独立宣言》;独立战争的历史意义;1787年宪法;西进运动;《宅地法》;《解放黑奴宣言》;评内战的后果与意义。

    掌握:第三节  法国大革命与法兰西第一帝国

    启蒙运动;革命进程的三个阶段;  《人权宣言》;革命的特点与意义;拿破仑的历史地位;维也纳会议和神圣同盟。

    理解:第四节  意大利的统一

    意大利统一的主要经过与意义。

    理解:第五节  德意志的统广

    “普鲁士道路”德意志统一的主要经过和意义。

    了解:第六节  俄国的改革

    彼得一世的改革;农奴制改革。

    理解:第七节  日本明治维新

    倒幕运动;维新的主要措施与意义。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理解:第一节  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共产党宣言》。

    理解:第二节  1848年欧洲革命

    革命的特点、经验教训及历史意义。

    掌握:第三节  巴黎公社

    普法战争;公社失败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第三章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

    了解:第一节  亚洲

    蒂博尼哥罗;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历史意义;何塞·黎萨领导的“宣传运动”;朝鲜义兵运动。

    了解:第二节  非洲

    阿拉比和埃及1881年起义;埃塞俄比亚的抗意战争。

    了解:第三节  拉丁美洲

    “多洛雷斯呼声”;玻利瓦尔;考迪略主义;古巴独立战争;墨西哥的1917年宪法。

    第四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

    掌握:第一节  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三国同盟;协约国集团;英国的“光荣孤立”政策。

    掌握:第二节  第一次世界大战

    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实质与影响。第五章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了解:第一节  十月革命

    列宁的“四月提纲”;苏维埃政府建立初期的政治、经济措施;《布列斯特和约》;“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了解:第二节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新经济政策;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

  教训。

     第六章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革命运动的高涨

    了解:第一节  德国十一革命

    基尔水兵起义;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魏玛共和国。

    理解:第二节  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

    库恩·贝拉;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的历史意义和经验教训。

    掌握:第三节  共产国际

    共产国际建立的意义  共产国际“七大”

    第七章  两次世界大战间的民族解放运动

    理解:第一节亚洲

    朝鲜“三·一”起义;越南义安一河静运动;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土耳其凯末尔革命。

    了解:第二节  非洲

    埃及的华夫脱党;摩洛哥的里夫共和国。

    了解:第三节  拉丁美洲

    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尼加拉瓜的桑地诺抗美游击战争。

    第八章  两次世界大战间的国际关系

    运用:第一节  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

    威尔逊的“十四点计划”;国际联盟;华盛顿会议;九国公约;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实质。

    理解:第二节  20年代的国际关系

    拉巴洛条约;鲁尔危机;道威斯计划;非战公约。

    理解:第三节  30年代的国际关系

    慕尼黑协定;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苏联的“东方战线”;美国的中立政策。

    第九章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及其影响

    了解:第一节  1929年一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

    危机的特点。

    理解:第二节  美国的罗斯福新政

    新政的内外政策;新政的评价。

    理解:第三节  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和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希特勒和纳粹主义;第三帝国的独裁统治。

    了解:第四节  远东战争策源地的形成与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九·一八”事件;“二·二六”事件。

    第十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

    掌握:第一节  战争进程

    德波战争;敦刻尔克大撤退;戴高乐和“自由法国运动”;租借法案;珍珠港事件;大西洋宪章;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与意义;战略转折点——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途岛战役和阿拉曼战役。

    掌握:第二节  首脑会议

    开罗会议与开罗宣言;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

    第十一章  当代资本主义国家

    理解:第一节美国

    麦卡锡主义;马丁·路德·金;尼克松主义。

    掌握:第二节  联邦德国

     第一次柏林危机;“新东方政策”。

    了解:第三节  日本

    日本的“民主改革”;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第十二章  当代社会主义国家

    了解:第一节  苏联

    苏共“二十大”;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及其得失。

    理解:第二节  东欧国家

    波兹南事件;匈牙利事件;“布拉格之春”。

    第十三章  战后民族解放运动

    理解:第一节  亚洲

    印巴分治;两次印支战争;四次中东战争。

    了解:第二节  非洲

    埃及的七月革命;非洲年。

    了解:第三节  拉丁美洲

    古巴革命。

    第十四章  战后国际关系的演变

    掌握:第一节  两大阵营的对峙

    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九国情报局;经济互助委员会;华沙条约组织;加勒比海危机。

    理解:第二节  第三世界的崛起

    万隆会议;不结盟运动;七十七国集团。

    第十五章  现代科学技术

    理解:第一节  20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

 量子力学;相对论。理解:第二节  第三次科技革命标志——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影响。


推荐专题
留言咨询
* 姓名
* 手机
* 所在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