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

400-023-1785

在线咨询

微信咨询

微信扫码咨询

微博关注

在线客服

顶部

切换栏目
选择分类
升本政策
考试科目
考试大纲
招生简章
报名时间
考试时间
招生计划
专业对照
招生院校
历年试题
分数线
成绩查询
报考流程
升本培训
选择地区
重庆专升本
云南专升本
贵州专升本
四川专升本
山东专升本
湖北专升本
河南专升本
陕西专升本
浙江专升本
山西专升本
安徽专升本
河北专升本
甘肃专升本
江西专升本
新疆专升本
湖南专升本
辽宁专升本
海南专升本
天津专升本
宁夏专升本
内蒙古专升本
黑龙江专升本
广西专升本
点击筛选
取消筛选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升本资讯 > 正文

2023年楚雄师范学院专升本招生简章(含招生计划、历年分数线)

2023-05-08
来源:好老师升学帮
阅读 2413
导读:本文是2023年楚雄师范学院专升本招生简章,内含招生计划、历年分数线、招生专业介绍等信息,好老师升学帮整理如下。

  Part.1

  楚雄师范学院是云南省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2001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成立。学校办学渊源最早可追溯到1936年成立的省立镇南师范学校,是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和鲜明师范教育特色的高等院校。学校坐落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州府楚雄市,距云南省会昆明100余公里,交通便利,校园环境优美。

  Part.2

  学校2009年荣获中央文明委授予的“全国文明单位”称号,2011年学校“民族学”入选云南省“十二五”优势特色重点学科,2014年被教育部列为“卓越小学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国家级项目单位。2015年获批为云南省地方大学应用型整体转型改革试点高校。2016年“教育学”入选云南省一流学科(B类高原学科)建设项目,同年被云南省委高校工委授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学校”荣誉称号,2017年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校园”称号,同年获授为云南省具有公费师范生招生和培养资格的师范院校。2018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同年获批“云南省中小学教师德育研究中心”建设单位,2021年被遴选为云南省具有地方优师专项计划招生资格的两所学校之一,2022年学校“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政策与思想政治教育”入选云南省一流建设学科(新学科培育计划)。迄今,已为社会培养了七万多毕业生,自有第一届毕业生以来,学校连续十二年荣获云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目标责任考核一等奖,连续十四年获得云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Part.3

  学校面向全国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收全日制本科学生,现有在校全日制本科学生15398人。目前有10个二级学院,共开设55个全日制本科专业,其中师范类专业21个,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1个,省级优势特色专业5个,云南省支持建设本科高校新兴专业1个;在学科建设方面,有云南省高校一流学科(B类高原学科)1个,云南省一流建设学科1个,云南省优势特色重点学科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省级立项培育建设学科3个,校级优势特色重点建设学科8个;在教学成果方面,学校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获省级以上“本科教学工程”建设项目共30类312项,学生各类学科专业竞赛获国家级奖励413项,省级奖励930项;在课程建设方面,有省级精品课程7门,省级一流课程10门。

  Part.4

  学校秉承人才强校理念,大力引进学术领军人物、学科和学术技术带头人、博士等高层次人才。学校现有教职工788人,其中专任教师626人,教授79人、副教授185人,博士64人。硕士445人,全国模范教师2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兴滇英才教学名师3人,省级教学名师4人,省级优秀教师1人,兴滇英才青年人才4人,省卓越青年教师1人,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才12人,省突出贡献专家2人,兴滇科技领军人才4人,州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才10人,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贴6人。学校研究生导师队伍不断壮大,从2013年起先后与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昆明理工大学等高校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目前有博导1人、硕导41人,累计联合培养研究生50余名。

  Part.5

  学校积极实施科研兴校战略,不断提升科研服务学科专业建设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迄今,主持承担国家级科学基金项目67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00余项,其它科研项目1000余项;建有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云南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1个,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2个,云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6个,云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5个,云南省教育厅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社科基地工作站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研究基地3个,校级科研机构36个;科研成果获省厅及其以上奖励100余项,获国家专利授权100余项;学校设有“雁峰论坛”和“雁山学人讲坛”等学术交流平台,每年主办或承办有影响力的学术会议、高水平学术讲座多场。

  Part.6

  学校构建了“四位一体”的第二课堂育人体系,搭建了以“十个一”为主题的“10+1”育人辅助平台,创设了主题鲜明的文化月活动,成立了校级、院级各类社团,目前有校级社团47个,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体育竞技活动和各具特色的艺术活动。学校专门成立了创新创业学院及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建有“大学生创业园”“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等省级创业孵化平台。近年来,学校在全国“挑战杯”“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云南省“创青春”创新创业大赛等学术科技竞赛中取得较好成绩,荣获云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1项、银奖2项、铜奖9项。

  Part.7

  在合作交流方面,学校先后与美国、加拿大、德国、意大利、泰国、马来西亚、越南、老挝、新加坡等国家高校开展交流与合作,通过人员互访、学生交流、科研合作、合作办学等方式开拓办学视野,推进办学国际化进程。在国内合作方面,先后与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上海体育学院建立合作关系。在与地方合作方面,学校主动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与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和属地企事业单位广泛建立合作关系,搭建学生实习实训平台,在“融入”与“服务”过程中,实现“合作共赢”。

  Part.8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唤新作为。在新的起点上,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履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大使命,朝着建设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目标而努力奋斗,谱写楚雄师范学院发展的新篇章。

  师范类本科,标准学制四年,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英语语言文学专业领域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及教师教育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在中小学进行英语教学和研究的教育工作者,能在外事旅游、科技经贸等领域从事英汉翻译、文秘、文化交流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修课程】基础英语、高级英语、翻译、英国文学选读、美国文学选读、英语国家概况、语言学导论、心理学、教育学、英语学科课程与教学论等。

  【师资水平】现有专职教师36人,其中高职称教师18人,90%具有硕博士学位,50%有出国访学研修经历。外聘高级别教师8人。教师团队爱岗敬业、关心学生、学识扎实,结构合理,教学业务能力强。

  【职业能力】毕业生可获得中学英语教师资格证,英语专业四、八级证书,普通话,计算机,大学英语四、六级等级证,具备从事英语与英语教学相关工作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就业岗位】毕业生就业态势良好,80%从事教育工作,15%在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业工作,5%自主创业。毕业生主要服务于地方教育与经济需求,立足楚雄、重在云南、面向全国,辐射东南亚。一大批毕业生成为了楚雄及滇西地区中小学英语教学骨干教师。

  【办学特色】以较为优越的语言文化交流环境促进师生开展语言学习交流,以多样化的实习实训基地为实践教学提供有力保障,以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让每一位毕业生都具有“流利的一口”“漂亮的一手”,听说读写译都能做到用得上、上手快、适应强。

  【荣誉称号】2022年获楚雄州“巾帼文明岗”荣誉称号,2021年外研社国才杯全国英语演讲、阅读、写作大赛三等奖、各类比赛省级奖项80余项;2020 年首届全国高等学校外语课程思政教学比赛全国决赛二等奖;2020年BETT全国商务英语翻译大赛(云南赛区决赛)本科组笔译赛三等奖;2019年全国高师学生英语教师职业技能竞赛(云南赛区决赛)一等奖;第二届“高教社杯”云南省高师学生英语教学设计大赛(云南赛区决赛)三等奖2项;2019“外研社·国才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省级复赛二等奖。

  【就业情况】近三年毕业去向落实率分别为100%、94.14%、95.38%。


  02汉语言文学专业(专业代码:050101)

  师范类本科,标准学制四年,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立足云南,面向全国,培养适应新时代党和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要求,掌握扎实汉语言文学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具备良好的文学素养和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能综合运用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教育学原理分析并解决语文教学问题,具有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班级管理、综合育人能力,具备较好的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意识,具有团队精神和沟通协作能力,勇于创新,持续发展,能在教育机构从事语文教学及教育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修课程】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文学概论、写作概论、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外国文学概论、普通逻辑学、教育学、心理学、语文教育论。实践教学课程包括教育见习、毕业论文(设计)、语文教学实习、创作实践、文秘实训、军训与国防教育等内容。

  【师资水平】现有专兼职教授15人,博士9人,副教授20余人,硕士生导师3人,中国作协会员5人,拥有“汉语言文化教学团队”“传统文化与地方民族文化教学团队”“传统诗词鉴赏与创作课程思政省级示范团队”三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名师工作室。有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云岭教学名师1人。

  【职业能力】通过四年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和专项技能训练,学生可获得初级、高级中学语文教师资格证、计算机等级水平二级证和其他相关能力证书,基本具备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能力。

  【就业岗位】学校、党政机关、企业单位、科研机构、文艺文化及出版行业,从事新闻宣传、文稿撰写、文字编排、播音、文秘、语文教学与研究、班级管理等工作。

  【办学特色】本专业的人文品格和精神——以“博学有耻”为品格引领,以“思想活跃、学术严谨、个性鲜明、操行整齐”为精神追求,形成了“三味两风”(文化味、学术味、书卷味;严谨踏实、诲人不倦的教风与努力上进、孜孜以求的学风)的社区文化风貌。依托中国语言文学省级一级学科建设、省学术硕士点培育单位建设、云南智慧汉语研究院、地方民族文化研究院、“一带一路”华文教育基地、滇中国学院建设,打造高水平学术及文化平台,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突出师范性、综合性、应用性,实施课程教学教研结合、文学与文化结合、语言与文学结合、文史哲与教育结合的双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始终以参与和引领地方中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改革为己任,探索新时代“新语文”教育模式;人才培养中紧扣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特点,以多种教学和实践方式培养语文教师和文学艺术创作人才。

  【荣誉称号】2008年,汉语言文学专业获云南省特色专业立项,2017年列为云南省高考一类本科招生专业,并成为云南省立项培育建设学术硕士学位授权点建设学科“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支撑专业,2021年立项为云南省教育硕士语文学科方向培育点。

  【就业情况】近三年毕业去向落实率分别为100%、93.08%、97.7%。


  03市场营销专业(专业代码:120202)

  非师范类本科,标准学制四年,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从事市场调研、市场分析、营销策划、市场开拓、产品销售、客户管理等工作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和云南产业、企业、政府、非营利组织需要的,应用型、创新创业型的高级营销人才。

  【核心课程】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市场营销学、消费者行为学、市场调查、销售管理、网络营销学、零售学、大数据挖掘与应用等。

  【师资水平】目前共有教师20名,其中教授5名、副教授5名、博士3人,其他均为硕士研究生,均持有职业资格。

  【职业能力】毕业生可获得市场营销方面职业能力系统训练,具备获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会计师、助理营销师、市场调查与分析师、电子商务师等资格证书能力。

  【就业岗位】在企业从事市场调查、企划类、广告类、销售业务类、销售管理类、销售支持类等营销实务工作,包括市场调研员、产品专员、品牌经理、市场研究经理等岗位;也可以在行政、事业单位从事行政管理工作。毕业生也可继续攻读硕士、博士研究生。

  【办学特色】专业为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确立了树型人才培养模式,已形成了以职业能力为本的课程体系、长效产学合作机制、专兼结合师资队伍、以课程为载体、以比赛(创新创业大赛、市场调查大赛等)为导引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荣誉称号】先后获得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2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项,省级教改项目2项,云南省第二十三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1项,省级一流课程4门,31项省部级学科竞赛奖励(特别是荣获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一等奖、2021海峡两岸暨港澳大学生市调大赛一等奖),出版转型发展论著4部、论文12篇(核心3篇),在全国范围内获得了良好声誉。

  【就业情况】近三年毕业去向落实率分别为100%、100%、91.18%。2017级毕业生王楠入选“福布斯中国2021年度30 Under 30榜单”。


  04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专业代码:120401)

  非师范类本科,标准学制四年,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立足楚雄、面向云南、辐射全国,培养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良好公共管理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怀,掌握公共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应用公共管理技术与方法在多元化基层公共部门、多层次经济部门从事行政管理、人事管理、综合管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核心课程】政治学原理、管理学原理、公共事业法律法规、公共经济学、公共事业管理概论与实践、公共政策学、公共组织财务管理、城市公用事业管理理论与实践、非政府组织管理、公共项目管理。

  【师资水平】现有专兼职教师23名,其中教授1名,副高级职称8名,讲师8名,“双师型”教师7名。

  【职业能力】毕业生可获得一般管理方法、管理人员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的系统训练,掌握公共管理专业职业技能,包括进行公共事业管理的现代办公操作能力、公共人力资源管理能力,社会调查和应用写作能力、沟通协调能力、职业发展创新能力。

  【就业岗位】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基层组织、军队和其他社会团体从事与文教、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险等相关的管理工作,也可继续升学攻读硕士研究生。

  【办学特色】专业对接民族地区社会治理需要和学生就业需求,对标学校办学定位,树立起“服务地方,辐射周边”的办学理念,依托云南省中小学师德研究中心、楚雄师范学院边疆文化发展研究所、楚雄师范学院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研究所、楚雄州社会工作人才培育研究中心、楚雄州妇女儿童保护研究中心、楚雄州中小企业培训教育平台、楚雄州妇女儿童社会工作培训基地等实践实训平台,致力于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公共管理人才。

  【荣誉称号】学校优秀教研室、1项省级课程思政重点建设项目、1门省级一流课程、1项省级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3门校级一流课程、8门主干课、5门精品课、3门教学优质课程。

  【就业情况】近三年毕业去向落实率分别为97.89%、83.5%、90.20%。近三年考研升学率分别为5.5%、9.09%、21.57%。

  05贸易经济专业(专业代码:020402)

  非师范类本科,标准学制四年,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立足云南、面向西南、辐射东南亚,培养能适应经济贸易发展需求和“一带一路”建设需要,热爱祖国、品德高尚、遵纪守法,具有较好的人文与科学素养、具备扎实的经济贸易理论功底及贸易实践技能,能在企业、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其他非盈利组织等领域从事经济贸易业务、经济贸易管理等工作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核心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贸易学、国际贸易实务、金融学、统计学、市场营销学、计量经济学、产业经济学、财政学等。

  【师资水平】共有14名专任教师,均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其中副教授2名、讲师2名,博士1名。与当地政府、企业共建20余个实习实践基地,通过校企合作、校际合作使政府、行业、企业的相关专家全程参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

  【职业能力】通过学习,毕业生将具备较为完备的贸易经济知识结构,数智化贸易实务、市场调研、商务策划、创新思维和跨文化交流等职业能力得到系统训练,具备获取语言类、技能类、职业类从业资格证书能力。

  【就业岗位】在各类企业从事经济贸易业务及管理工作,同时还能满足各级各类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的商贸服务等工作需要。具体岗位有业务部、市场开发、客户服务、客户经理、统计分析、外贸跟单、报关员、单证员、会计核算等。

  【办学特色】始终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按照“宽口径、厚基础、重应用”的基本原则,设置完善的专业课程体系,以贸易实务为切入点,突出应用性;以信息、物流和现代商务技术为手段,提升贸易经济的专业内涵和发展后劲,造就满足新形势要求的高素质贸易经济人才。

  【荣誉称号】学生在全国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等高水平的大学生专业技能比赛中获得省级一等奖、国家级二等奖和三等奖的优异成绩。

  【就业情况】近三年毕业去向落实率为97.78%、100%和100%。


  06会计学专业(专业代码:120203K)

  非师范类本科,标准学制四年,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立足楚雄州区域实际、面向云南、辐射全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符合数智化时代会计人员职业能力要求,具备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和诚信品质,掌握会计、管理、经济、法律、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具有会计信息生成、管理及利用的实践能力和沟通协调、组织运营的综合能力,能够在各类企事业单位、中介机构、政府部门和社会团体从事会计及相关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和创新型专门人才。

  【核心课程】会计学基础、财经法规、中级财务会计学、高级财务会计学、税法、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审计学、会计信息系统。

  【师资水平】目前拥有专业教师15人,教授3人,注册会计师2人,会计师5人。

  【职业能力】毕业生可获得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税收筹划等方面的职业能力系统训练,具备获取初级会计职称、中级会计职称、CMA、注册会计师资格证书能力。毕业生也可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

  【就业岗位】在企业与公司、会计师事务所、政府与事业单位、金融证券机构等领域从事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

  【办学特色】会计学专业在保证完成专业培养目标的前提下,坚持将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教育相结合,将职业资格教育引入理论和实践教学环节。教师为社会提供教育、管理咨询和相关课题服务,充分发挥管理核心和理财智囊的作用,提升了会计学专业教师及学院的社会影响力。办学优势进一步凸显,学生创新应用能力不断增强。

  【荣誉称号】教师主持省部级教改项目和科研项目5项,地方横向研究项目3项。所属教研室获省、州、校级三级“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专业课程建设取得省级一流课程,校级课堂教学优质奖、教师教学大赛一等奖等建设成效。

  【就业情况】近三年毕业去向落实率分别为99.10%、80%、89.13%。

  07社会工作专业(专业代码:030302)

  非师范类本科,标准学制四年,授予法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立足民族地区,服务云南,面向全国,培养学生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了解、拥护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具有人文素养、科学精神、社会责任和创新创业意识,具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身心健康,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社会工作理论基础知识和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熟练的社会工作方法和技能,具备国情意识,能够联系中国社会整体和地方社会实际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具备跨文化沟通和自我调适的能力,具备服务社会和管理社会的能力。能在党政机关、社会团体、福利机构、企业等组织从事专业性工作,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独立创业、组织提供社会服务。具备有一定理论基础,有较强实践和服务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核心课程】社会学概论、社会工作概论、社会人类学、社会研究方法、社会工作伦理、社会工作行政、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

  【师资水平】现有专兼职教师27人。专任教师13人,包括高级职称教师4人,硕士生导师1人,省级骨干教师4人,双师型教师6人。教师具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教学经验,主持完成多项高级别教学科研项目。

  【职业能力】毕业生可获得社会管理与服务、服务项目开发、政策倡导、社工督导和研究、社会问题评估和解决等职业能力,具备获取助理社工师资格及其他职业拓展能力,也可以继续攻读研究生。

  【就业岗位】主要从事社会工作管理和服务,范围包括基层民政、人社、教育、司法、妇联、共青团、工会以及社工服务组织等部门和机构。也可从事学校教育、人力资源管理或社区调解等工作。

  【办学特色】立足地方,培养高素质基层社工人才。采用“理论教学+实验+服务学习+实习”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突出能力培养导向。形成“学历证书+助理社工师+教师资格等”的培养体系,毕业生适应岗位较广。

  【荣誉称号】国家级:(1)社工教研室,2021年被全国妇联授予“巾帼文明岗”称号;(2)四叶草乡村留守儿童陪伴团, 2020年获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3)筑梦社工协会,2018年获全国大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竞赛“突出贡献奖”和“优秀组织单位”奖。省级:(1)社工专业在2021年度云南省本科专业综合评价中获评为C类专业;(2)筑梦社工协会,2018年获省级“最佳奉献团队”,2019年获“嘿凤梨行动公益传播挑战赛团队证书”。

  【就业情况】近三年毕业去向落实率分别为96.00%和88.1%、93.02%。

  

08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专业代码:030503)

  师范类本科,标准学制四年,授予法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立足楚雄、面向云南、辐射全国,以“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为基本要求,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理论素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理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既能在中等学校和中小学从事教学工作,又能在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师资水平】专职教师共有50人,其中教授有6人,副教授15人;博士4人,硕士31人,兼任其他高校硕士研究生导师5人。有云南省高校思政课教指委委员1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类专业教指委委员1人,高校思政课教学能手2人,高校思政课骨干教师5人,云南省及楚雄州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人,学校教学名师2人、学术带头人4人、学术骨干5人。

  【核心课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中国共产党历史、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导读、伦理学、比较思想政治教育、中学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

  【职业能力】通过开展专业实践技能培训,提供培训实践,培养学生掌握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可获得从事中学思政课教师等方面的职业能力系统训练,具备获取高中及以下学段政治教师资格证能力。

  【就业岗位】中学政治课教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师等从事政治课教学及德育工作的教师岗位,以及其他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工作岗位。

  【办学特色】专业办学历史悠久,师资队伍教学能力较强,学科优势地位明显。坚持“马院信马、在马言马”,加强理论学习,强化专业实践,注重通过校地、校企合作等形式搭建实践教学平台,重视学生专业素养与专业基本功的培养的教学特色鲜明。加强与知名高校教学合作与交流,打造思政精品课、二十大精神宣讲团、“互联网+教学”等课程改革,努力打造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学生就业率、考研录取率等在云南省同类专业中名列前茅,毕业生社会评价良好。

  【荣誉称号】在2021年云南省第九届师范专业大学生教学技能竞赛中,学生共获得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等6项。2021年学生获得国家级、省级、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分别为2项、7项、13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研室于2014年荣获学校“优秀教研室”表彰。2022年,1个班获得省级先进班集体,2个班获得校级先进班集体荣誉;3个人获得“省级三好学生”,23个人获得“校级三好学生”荣誉。

  【就业情况】近三年的年终毕业去向落实率分别为98.23%、84.78%、93.40%。

  

09地理科学专业(专业代码:070501)

  师范类本科,标准学制四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立足楚雄、面向云南、辐射全国,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师德修养、优良的教师素养和地理情怀、扎实的地理专业基础、宽广的地理学视野、系统的地理思维,具备较强的地理教育教学能力,良好的地理教研素质、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能在中学等基础教育岗位从事地理教学的骨干教师。

  【主修课程】气象气候学、水文与水资源、地质地貌学、土壤植物地理学、中国地理、世界地理、经济地理学、自然资源学、地理教学论和多媒体课件制作。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有教育实习、区域地理综合实习、地理野外综合实习等。

  【师资水平】现有专任教师10人。教授2人、副教授3人,博士3人。该团队先后承担国家基金2项,省部级项目6项及各级各类教研、科研项目多项。此外,长期聘请楚雄市中学一线教师参与课程及实习实践指导,并参与到地理科学专业学科建设中来。

  【职业能力】具备较强的地理教育教学能力,良好的地理教研素质、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

  【就业岗位】除了有志于深造的优秀毕业生升入硕士研究生阶段继续学习外,地理科学专业毕业生面向初中、高中地理教师岗位工作、培训机构地理教学工作、地方政府部门的国土管理员等技术岗位就业。

  【办学特色】1.教学理念先进,教育模式创新。构建了“知识-能力-素质”融合、“学-用-研”结合的“2-1-1”人才培养模式,创建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应用实践能力。2.科研支撑教学,培育学生创新能力。学生主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数量领先,近年学生在各类专业学科竞赛中表现优异。

  【荣誉称号】地理科学专业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校级重点专业、重点培育学科。在云南省专业综合评价中获评C类专业。

  【就业情况】毕业生就业率高,就业主要面向为各地方中学、教体局等。

  

10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专业代码:070502)

  非师范类本科,标准学制四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从事相关领域工作的素质;掌握专业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立足于云南,面向西南地区培养能够在资源、环保、教育等相关行业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修课程】地质与地貌学、气象与气候学、水文学与水资源、土壤地理学、全球变化、生态学、环境科学概论、资源科学概论、地理信息系统等。

  【师资水平】现有教师8人,外聘教师3人,其中全国优秀教师1人,云南省教学名师1人,二级教授1人,教授2人,副教授1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人,外聘高级工程师3人。

  【职业能力】学生可获得资源环境规划与评价、土地管理测绘与调查等方面的职业能力系统训练,具备获取房地产经纪人、土地登记代理人资格证、房地产评估师、环保工程师、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资格证书的能力。

  【就业岗位】环保局、气象局、地震局、环境监测站、自然资源局、林草局、农业农村局、水务局;地理教师;攻读自然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等专业硕士研究生。

  【办学特色】强调应用型学科建设,确立了学生毕业五年的预期目标;加强学生动手能力 , 从实践课程的质量提高和比重的提升来增加学生实操能力;结合社会需求进行教学课程改革 , 设立面向就业市场的技能训练,以学生培养为重要目标,深化教学改革。

  【荣誉称号】云南省C类专业,云南省一流专业建设点,地理学校级重点学科建设点。全国优秀教师1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8项,云南省教学名师1人,省厅级项目12项,云南省大学生科技节获奖作品6项,校级“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二等奖2项,优秀奖2项。

  【就业情况】专业就业面广,近三年平均毕业去向落实率超过92%,年终就业率高,高质量就业人数占比高。

  

11科学教育专业(专业代码:040102)

  师范类本科,标准学制四年,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热爱教育事业,关心爱护学生,具备团队协作精神、良好心理素质、积极人生态度、健康生活方式、综合科学知识、科学教育能力、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能在中小学校从事科学课教学与研究,以及在教育行政部门、公共事业单位从事教学研究和科普教育与管理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主修课程】基础化学及实验、基础物理学及实验、普通生物学及实验、地球概论、科学学科教学法、科学教学设计与技能训练、科学实验与科技制作、环境科学、科学技术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科学课程标准解读、STEAM 与创客教育等。

  【师资水平】现有专任教师12人,其中博士5人、硕士3人,教授5人、副教授2人;另有15名小学科学骨干教师承担师范技能指导、教学竞赛指导及课程教学。教师队伍中有教学优质奖获得者、教学技能竞赛获奖者、师范生技能竞赛优秀指导教师、省级一流课程主讲教师、师德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等,建立了教师与学生对口指导的导师制度。

  【职业能力】通过师范技能、科技实验与制作技能、科普技能等方面的职业能力训练,可获取教师资格证书等。

  【就业岗位】在中小学校、科技场馆、科普机构等机构从事教育教学、科普宣传、科教产品研发等工作,可攻读学科教学相关专业研究生或自主创业。

  【办学特色】经过18年办学,清楚国内外专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培养目标定位明确;师资队伍稳定,实践实训基地充足,与中小学校合作关系好;培养方法先进,100余名学生获国家级教学竞赛奖;毕业生就业面广,对口就业率高。

  【荣誉称号】近三年在全国科教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创新大赛中获创新奖1名、一等奖9名、二等奖19名、三等奖19名,多名教师获优秀指导教师;班级不断获校级以上优秀班集体和五四红旗团支部。

  【就业情况】近三年毕业去向落实率分别为:97.6%、97.56%、92.86%。

  

12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专业代码:130502)

  非师范类本科,标准学制四年,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立足楚雄、重在云南、面向全国、辐射东南亚,秉承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定位和“思想品德优,专业基础实,职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工作适应快”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文化底蕴和创新意识,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强的专业技能和优良的职业素养的应用型人才。

  【核心课程】艺术概论、图形创意、广告设计、包装设计、品牌形象设计、插画设计、彝族文化艺术、出版物设计与印刷。

  【师资水平】现有专兼职教师15名,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2名,硕士研究生导师2名,在读博士2名,双师型教师6人,同时聘请行业导师、技能专家等优秀专业人士协同授课。

  【职业能力】通过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培养训练,具备挖掘民族文化艺术资源进行符合当代人审美的视觉传达设计的能力,具备能在广告、包装、印刷、出版、文化、旅游等行业工作的能力。

  【就业岗位】广告设计、包装设计、创意策划、编辑排版、插画设计、文创产品设计、民族民间艺术设计等。

  【办学特色】1.秉承“传承文化、国际视野”的培养理念。立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汲取民族艺术营养,学习现代众家设计方法,把握当代审美特征,突出创新思维核心,强化实践应用目标。2.遵循“内涵发展,开放办学,协作育人”的指导思想。对内打牢基础、系统学习、强化实践,对外多方合作、促进交流、协作育人。3.完善“应用型 + 实践创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采取平台建设、教学改革、科学研究、学科竞赛、校地企联动、全程实践、项目驱动等措施构建“综合实践—艺术创新—市场实战”三位一体的应用型教学体系。

  【荣誉称号】云南省创新创业改革试点院(系)示范专业,校级重点学科,应用型示范专业,2022 年云南省专业综合评价C级。

  【就业情况】近三年毕业去向落实率分别为100%、97.73%、97.87%。

  

13工艺美术专业(专业代码:130507)

  非师范类本科,标准学制四年,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立足楚雄,重在云南,面向全国,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突出的造型表现能力、工艺品设计和开发创新能力,能担负民族工艺的传承与创新,能在生产、服务第一线从事漆器、陶瓷、烙画等工艺品设计与制作、文化创意产品设计、IP衍生品设计与制作、活动策划、广告宣传、产品销售、设计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核心课程】图形创意、图案设计、中国工艺美术史、工艺品包装设计、设计思维与方法、陶艺基础、烙画基础、漆艺基础。

  【师资水平】现有专兼职教师17名,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3名,讲师13人,其中硕士研究生学历教师10人。外聘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及工艺美术大师10名。聘请行业有代表性的技能专家、工艺美术传承人为客座教授进行协同授课并定期开展学术交流讲座。

  【职业能力】通过四年知识传授与实践动手能力培养,毕业生系统掌握专业知识,可获得扎实的职业技能和专业素养等方面的职业能力系统训练,具备工艺品、文创产品设计能力,具有专业发展和创新思维意识并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

  【就业岗位】工艺品设计和制作、旅游纪念品开发、文创产品设计与开发、广告宣传和策划等工作。

  【办学特色】积极挖掘地域民族优势,创新专业特色发展。与楚雄州政府、文化馆、刺绣协会、彝族文化研究院等相关单位紧密联系,做到教学与研究并行,增强专业潜力与竞争力。对接优秀工艺美术大师,构建专业特色工作室。与省内工艺美术大师建立广泛的联系,形成协同育人体系。通过实训项目训练,实现产教研融合,服务社会和经济发展。

  【荣誉称号】师生积极参加各种专业赛事,获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获大学生广告设计大赛、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等国家级、省级专业比赛奖项近百项。

  【就业情况】从2017年开始招生,2021届毕业去向落实率为100%;2022届毕业去向落实率为97.62%。

  

14音乐表演专业(专业代码:130201)

  非师范类本科,标准学制四年,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适应国家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立足云南,面向全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热爱音乐表演事业,具有高水平音乐表演能力,能够从事专业音乐表演、音乐教学以及相关演出的组织与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主修课程】合唱与指挥、视唱练耳、和声、曲式与作品分析、歌曲写作、音乐制作、中国音乐史、西方音乐史、艺术美学、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概论、演唱基础、演奏基础、舞台表演、音乐会等课程。课程突出专业能力与职业能力的培养,形成了“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实践教学课+课外团队训练课+专业学科竞赛活动指导课”等专业课程体系。

  【师资水平】现有专业教师20人,其中一级作曲1人,副教授11人,讲师8人;获硕士研究生学历9人,博士在读1人。教师出版专著15部,论文及音乐作品近百件,科研项目13 项、比赛获奖硕果累累,大量成果获国家级,省部级以上奖项。声乐、钢琴教师多次参加省级比赛并获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省级论文比赛获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作品创作获省级奖项。

  【职业能力】毕业生可获得作曲及电脑音乐制作能力、声乐演唱能力、钢琴演奏、民乐演奏及伴奏能力、音乐教学的组织能力、艺术辅导能力等方面的职业能力。具备获取各种资格证书能力。

  【就业岗位】可从事文艺院团表演及音乐创作工作、文化馆站音乐创作及音乐辅导工作、艺术培训学校的音乐理论及演奏演唱等教学工作、基础教育高、中、小音乐课程教育教学工作以及从事社会文化社团的管理工作,承担音乐创作、教学、制作、管理等工作任务。

  【办学特色】专业办学重在培养学生的音乐基础能力及舞台实践能力,构建了“学―训―展―赛―创”一体化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和实践平台,专业知识重在学以致用。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各类社会演出,定期和不定期举办学生原创作品音乐会、演唱及演奏音乐会等,学生专业能力、表演能力和职业能力得到了提升,毕业生专业实践能力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荣誉称号】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业优秀、省级课题两项优秀;云南省大学生艺术展演优秀组织称号;校级音乐类重点专业;声乐主干课程建设优秀奖;2022年云南省专业综合评价C级。

  【就业情况】近三年毕业去向落实率分别为98.8%、97%、98%。

  

15体育教育专业(专业代码:040201)

  师范类本科,标准学制四年,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适应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需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楚雄,服务云南,面向全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富有高尚师德和教育情怀,具备扎实的体育学科知识、突出的教育教学能力和良好的体育核心素养,能够在中学及相关教育机构从事体育教学、训练、科研及管理等相关工作的中学体育骨干教师。

  【主修课程】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学校体育学、体育课程与教学论、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田径、体操、篮球、排球、足球、武术、运动项目专修。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专业课程实践、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育研习、毕业论文等实践活动。

  【师资水平】现有专任教师30名,其中教授3名,副教授15名,硕士生导师1名。教师队伍的职称、学历、学缘结构合理。教师政治立场坚定,爱岗敬业、业务精湛。

  【职业能力】毕业生具备扎实的教育教学基本功和良好的教师职业技能;获得从事学校体育教学、训练和竞赛组织、班主任工作以及教育管理工作的能力。具备获取教师资格证、运动员等级、裁判员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能训练、运动康复等职业资格证书的能力。

  【就业岗位】在基础教育学校从事体育教学、运动训练与竞赛工作,胜任学校体育管理与班主任工作,也可在体育相关行业从事体育技能培训、健身指导和管理等工作。

  【办学特色】秉承“树德明理,蕴智强能,学用一体,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着力为地方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培养高素质体育应用型人才。课程设置凸显师范优势,增加教师教育课程模块,注重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全程性开展实践教学。现已形成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逐步凸显“明明德、能吃苦、牢基础、强技能” “扎根边疆、服务社会”的专业办学特色。

  【荣誉称号】学生在各类国家级、省级比赛中展示风采,荣获多项荣誉。在全国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中荣获团体总分三等奖和体育道德风尚奖,多次在省级学生教学基本功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在全国第十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秋千项目比赛中荣获金牌、银牌各一枚,在省级各类运动竞赛中屡次获奖。2022年云南省专业综合评价C级。

  【就业情况】近三年毕业去向落实率分别为96.40%、97.87%、94.85%。

  

16教育技术学专业(专业代码:040104)

  师范类本科,标准学制四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适应国家社会经济和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需求,立足云南,面向全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热爱教育事业,具备良好思想政治素质和扎实的学科知识,掌握系统的教育理论与方法、专业知识与技能,能胜任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服务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应用型人才。

  【主修课程】教育技术学导论、学习科学与技术、教学系统设计、教育信息处理、教育传播学、电视教材设计与制作、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论、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等。

  【师资水平】现有专任教师15人,其中教授、副教授7人,高级实验师1人。教师学科背景涵盖了教育技术学、计算机科学、数学、物理学、艺术学等5个学科。近年,教师共发表论文100余篇,主持教改项目10余项,科研项目20余项,获奖40余项。

  【职业能力】通过四年的培养,为学生打下扎实的教师基本功和教育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生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和数字化教学环境、教学资源设计与开发两个方面的能力得到系统培养。毕业生具备获取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普通话等资格证书的能力。

  【就业岗位】中小学、事业单位、非国企、升学。近三年考研升学占比为毕业生的25%以上。

  【办学特色】立足当前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需求,确立了“素养为本、一专多能、理实一体、研学协同”的人才培养模式,采取“实践内容模块化、能力训练课程化、实践实训全程化”的策略,探索了“专业教育、技能训练、特长培养”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和“UGS”协同育人机制,形成了“厚专业基础、强教师技能、陶艺术素养、立教育信念、重教育情怀”的办学特色。

  【荣誉称号】2015年云南省高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建设“本科应用转型专业”项目立项建设专业;在云南省“本科专业综合评价”中排名位于地方院校前列。

  【就业情况】近三年毕业去向落实率分别为96%、96%、96.5%。

  

17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专业代码:080714T)

  非师范类本科,标准学制四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立足楚雄、重在云南、面向全国,培养适应社会与地区经济发展需要,具有道德文化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具备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领域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宽广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实验技能,能适应电子信息行业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能够在电子技术、电子信息、数字经济等相关领域和行业,从事产品设计、开发、生产、设备运营与维护、技术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修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现代通信原理、电路分析、信号与系统、模拟电路、数字电路、计算机软件基础、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物联网通信技术等。

  【师资水平】现有专任教师14人,外聘教师3人。专任教师中,教授1人,副教授5人,博士2人,硕士5人。电子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团队、材料物理与能源应用技术科技创新团队为云南省高校教学团队。教师指导学生主持国家级、省级、校级大创项目,校级大学生科研项目;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物理实验竞赛、师范专业大学生教学技能竞赛等专业学科大赛获得国家、省级奖多项,多名教师被授予“优秀指导教师”。

  【职业能力】毕业生可获得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具备电子信息类专业常用仪器、仪表及设备的使用方法,电子信息系统、物联网系统产品的设计、开发和维护等方面的工程实践能力,具备分析、解决相关领域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和工程技能。

  【就业岗位】在电子信息类的相关领域和行业的企事业单位中从事电子产品、物联网产品与设备的设计、开发、生产、经营及管理等工作。

  【办学特色】围绕以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为中心,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以核心课程为基础规划基础课、职业课、选修课、实践内容,强化课程内容之间的完整性。将第一、第二课堂结合,以项目化、模块化、层次化方式对实践内容进行组织,突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学生多人次主持国家级、省级、校级大创项目,主持校级大学生科研项目,获得多项国家级、省级以上专业学科大赛奖项。

  【荣誉称号】2013年电子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团队获批云南省高校教学团队,2018年材料物理与能源应用技术科技创新团队获批云南省高校创新团队;2017、2019及2021年连续获“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云南赛区“优秀组织单位”称号;学生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 “蓝桥杯”信息技术人才大赛中多次获国家、省级一、二、三等奖多项。

  【就业情况】近三年毕业去向落实率分别为100%、95.83%、90.91%。

  

18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专业代码:080901)

  师范类本科,标准学制四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立足楚雄、面向云南、辐射全国,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高尚师德和教育情怀,具备良好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系统掌握计算机学科和现代教育的基本理论与技术,具有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较强的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能力,能够从事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与教育管理工作的骨干教师。

  【主修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系统原理、教育学、心理学、中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法、中学信息技术学科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

  【师资水平】专任教师由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教师组成,其中教授2人(1人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副教授6人 , 讲师9人,均拥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承担国家级及省部级项目6项,获云南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楚雄州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拥有省级科技创新团队一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一个。

  【职业能力】通过四年培养与训练,学生具备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能力、教改研究能力以及参与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技术实践能力以及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应用、管理及维护能力。

  【就业岗位】中学、中等职业学校、其他培训机构从事计算机教育工作;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信息技术部门从事软件工程领域的技术开发、应用、管理及维护等工作。

  【办学特色】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技能为目标,项目为载体,实践为途径”的办学特色,将传统的人才培养“以知识为本位”转变为“以能力为导向”,实施以应用型人才为主体同时兼顾学术型人才有序成长的分类培养模式。

  【荣誉称号】2011年入选云南省优势特色专业,2022年云南省专业综合评价为C等级。

  【就业情况】近三年毕业去向落实率分别为85.07%、95.5%、95.8%。


  19网络工程专业(专业代码:080903)

  非师范类本科,标准学制四年 , 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立足楚雄、面向云南、辐射全国,培养适应国家和社会需求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爱岗敬业,既能从事网络工程领域的研究与开发工作,又能从事相关领域的教学、管理和运维等工作,掌握扎实的网络工程专业理论与专业技术知识,具有良好的创新素质、较强的工程能力、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围绕着网络设计与管理、基于Python为主的网络编程两个方面开展教学和培养。

  【主修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系统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组成原理、网络工程、网络协议分析、网络安全。

  【师资水平】专任教师由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等专业教师组成,其中教授3人(2人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或后备人才),副教授职称6人,讲师8人,均拥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承担国家级项目4项及省部级项目11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5项,软件著作权6项。教师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及SCI、EI检索论文20余篇,获云南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楚雄州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拥有省级科技创新团队一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一个。

  【职业能力】通过四年培养与训练,学生可获得网络规划设计、系统集成、网络管理维护、网络安全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就业岗位】可在国家机关、科研机构、学校、IT行业等企事业单位从事网络规划设计、网络运维管理、系统应用开发、网络安全管理等工作。

  【办学特色】采用面向实践应用的“项目+技能+实践”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推进产学研合作,构建“3+X”体系的办学特色。

  【荣誉称号】先后获得“云南省德育先进单位”“云南省先进基层组织”“精神文明先进单位”“校级教书育人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就业情况】近三年毕业去向落实率分别为86.05%、92.98%、93.4%。


  20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专业代码:080906)

  非师范类本科,标准学制四年 , 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立足于云南、面向全国,培养国家和社会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科学文化素质和审美能力,适应数字时代和信息社会发展,掌握数字音视频、动漫等数字媒体技术相关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外语运用能力,培养掌握数字内容创作、制作及相关软硬件工具研发、应用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在数字媒体及文化产业相关领域从事新媒体编辑、数字内容制作、新媒体传播、运营或管理等工作,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国际视野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修课程】高等数学(上)、高等数学(下)、线性代数、素描与色彩、数字媒体技术导论、C语言程序设计、三大构成、数字绘画、Java程序设计、数字图像处理、计算机图形学、摄影摄像基础、图形图像处理、媒体传播学、数据结构、影视概论、音视频编辑技术、三维建模技术和三维动画技术等。

  【师资水平】专任教师由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艺术设计等专业教师组成,其中有教授1人,副教授6人,讲师5人。专业教师科研成果丰硕,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0余项,在各类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2篇,编写教材7部。专业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各级比赛,成绩显著,获国家、省部级奖共16项。

  【职业能力】通过四年培养与训练,可获得摄影摄像、平面设计、影视制作、游戏动漫设计等岗位的职业能力。

  【就业岗位】在动漫、游戏、广播电影电视、广告传媒、教育与培训机构等企事业单位从事视频动画设计与制作、游戏软件设计与开发、网络媒体设计与制作等工作。

  【办学特色】以培养专业能力与职业技能为目标 , 采用“项目 + 技能 + 实践”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将课堂教学、研讨、项目训练、实验、实训、第二课堂和自主学习等不同的教学形式融合,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紧密结合,强化对学生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

  【荣誉称号】先后获得“云南省德育先进单位”“云南省先进基层组织”“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学生工作一等奖”“校级教书育人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就业情况】近三年毕业去向落实率分别为93.26%、100.00%、94.7%


  21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专业代码:080503T)

  非师范类本科,标准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立足楚雄、重在云南、辐射全国,立足于新能源领域发展趋势和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培养系统掌握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基本专业理论、技术,具有扎实的新能源工程基础、实践操作技能和技术创新能力,能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领域从事相关工程技术开发研究、工程设计、优化运行、生产管理及经营管理工作等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及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主修课程】工程热力学、工程材料基础、流体力学、电工电子技术、储能原理与技术、新能源热利用技术、工程制图、电气控制及PLC技术。

  【师资水平】现有专任教师8人,外聘教师5名。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2人,具有博士学位3人,云南省及楚雄州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各1人,硕士生导师2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级教学科研项目5项,专业现有两个云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

  【职业能力】毕业生可获得本专业相关职业和行业的法律基础知识,掌握国内外与专业相关的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的法律、法规,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工程实践;具有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的技术开发、工程设计的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的职业能力。

  【就业岗位】可在热能、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动力类企业从事相关工程技术开发研究、工程设计、优化运行、生产管理及经营管理工作,或在相关事业、行政单位从事管理工作。

  【办学特色】依托校内实验实践平台及校外实践基地,专业构建了参加实验室开放项目、专业学科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大学生科研项目、参与教师科研、参加社团活动项目等“六项一目” 第二课堂体系,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及能力。学生获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十余项,参加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大学生优秀科技作品竞赛、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专业学科竞赛获国家、省级奖多项。

  【荣誉称号】2020年入选国家一流专业建设“双万计划”云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1年获批“能源动力”专业硕士学位建设点,2022年获批云南省本科高校新兴专业建设。

  【就业情况】近两年毕业去向落实率分别为97.44%、100%。


  22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专业代码:080601)

  非师范类本科,标准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立足楚雄、重在云南、面向全国、辐射东南亚,培养电气工程和自动化方面,具有扎实工科理论基础和电气类工程技能,能在电力系统或自动化生产行业从事技术开发、设计、制造、建设、系统运维和项目管理工作,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人文与科学素养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修课程】电路分析、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电机与拖动、自动控制原理、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系统分析、电气控制与PLC技术、继电保护与自动装置、供电工程、电气工程师创新实践等。

  【师资水平】现有专任教师13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人,具有硕士学位教师8人,双师型教师5人。其中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硕士生导师2人。

  【职业能力】具有扎实的电气工程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管理、竞争和合作能力。能够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有关的规划设计、电气设备制造、发电厂和电网建设、发电系统调试与运行及信息处理、保护与系统控制、状态监测、维护检修等领域成为主要技术骨干。同时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服务现代产业的能力,能够适应电气行业的发展趋势,实现专业能力与水平的持续提升,具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

  【就业岗位】在电力公司、发电企业(水利发电、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火力发电等)、大中型制造企业、政府相关部门和事业单位就业。

  【办学特色】构建 “重品德、强基础、突能力,专业与职业教育融合”的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与宇泽半导体有限公司开展“管培生”班联合培养。专业构建了“六项一目” 第二课堂体系,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积极参加实验室开放项目、专业学科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大学生科研项目、参与教师科研和社团活动项目,突出培养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学多人次主持省级以上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获得多项国家级及省级以上专业学科大赛奖项,学校获得优秀组织奖和优胜学校荣誉。

  【荣誉称号】专业教师有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彝乡科技领军人才,获得工信部主办“蓝桥杯”信息技术人才大赛“优胜学校”“优秀组织单位”称号,连续多届获得“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蓝桥杯”信息技术人才大赛国家、省级一、二、三等奖多项。

  【就业情况】近三年毕业去向落实率分别为96.60%、100%、96.59%。


  23生物技术专业(专业代码:071002)

  非师范类本科,标准学制四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健全人格,具备人文社科基础知识和人文修养,掌握生命科学技术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在医药生物技术产业、农业生物技术产业以及其它相关企事业单位和机构从事生产实践、技术开发、人才培养和管理等工作,能适应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核心课程】普通生物学、生物化学、生化分离与分析技术、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细胞工程、蛋白质与酶工程、基因工程、生物信息学等。

  【师资水平】现有专任教师14人,其中,教授8人(二级教授2人),副教授5人,博士12人,省、州级学术带头人共6人,云南省高校教学名师1人,云岭教学名师1人,“双师双能型”教师5人。教师教学科研能力突出,获得多项省部级荣誉。

  【职业能力】毕业生可获得开展医药生物技术、农业生物技术生产实践和技术革新的能力,成为相关企事业单位及机构中从事生物学相关研究与技术开发的核心技术人员;具备获取生物技术制药工、药物检验工、菌类园艺工、花卉工等职业资格证书的能力。

  【就业岗位】在医药生物技术、农业生物技术以及其它生物技术相关领域企事业单位和机构从事生产实践、技术开发、人才培养和管理等工作。

  【办学特色】现有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硕士授权点建设项目1个,省级一流课程1门,校级课堂教学优质奖课程2门。专业强化实践教学,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学科专业竞赛并多次获得国家级及省级荣誉,与二十余家企业建立了长期良好合作并设有学徒制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式,专业办学成效显著。

  【荣誉称号】云南省生物学重点学科;云南省高校应用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云南省高校生物与医药专业硕士授权点建设;在云南省专业综合评价中列为C级专业。

  【就业情况】近三年毕业去向落实率分别为91.67%、95.89%、95.2%。


  24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专业代码:070102)

  非师范类本科,标准学制四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立足楚雄、重在云南、面向全国,培养具有爱国情怀、人文与科学素养兼备及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和计算科学专业理论,能够应用所学的理论、方法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中的科学计算、信息处理、计算机应用问题;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较强的动手能力;能够在数据分析处理、计算机软件应用与开发、教育教学等相关领域从事应用开发、教学与研究、统计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修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常微分方程、数值分析、离散数学、数学建模、数据结构、数据分析。

  【师资水平】专业教师由数学类、统计类、计算机类教师组成,专任教师中有副教授3人,博士后1人,硕士3人。2011年以来,专业教师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9项,在国内外重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SCI检索10篇,EI检索6篇,中文核心期刊17篇。经过多年的发展,专业专任教师团队均具有副教授职称,并且形成了治学严谨、教学效果好、科研能力强、管理科学的良好局面,为专业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职业能力】毕业学生初步具备在信息科学与计算科学领域从事科学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及设计开发有关软件的能力。

  【就业岗位】在信息数据分析处理、计算机软件应用与开发、教育教学等部门从事应用开发、教学与研究、统计与管理工作。

  【办学特色】形成了“以经济社会和行业发展需要为核心,以职业岗位技能、实践应用创新和从业资质证书相结合为主体”的专业特色。

  【荣誉称号】在云南省专业综合评价中连续三年获C等级,先后获得“云南省德育先进单位”“云南省先进基层组织”“精神文明先进单位”“校级教书育人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就业情况】近三年毕业去向落实率分别为81.40%、89.47%、86.8%。


推荐专题
留言咨询
* 姓名
* 手机
* 所在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