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

400-023-1785

在线咨询

微信咨询

微信扫码咨询

微博关注

在线客服

顶部

切换栏目
选择分类
升本政策
考试科目
考试大纲
招生简章
报名时间
考试时间
招生计划
专业对照
招生院校
历年试题
分数线
成绩查询
报考流程
升本培训
选择地区
重庆专升本
云南专升本
贵州专升本
四川专升本
山东专升本
湖北专升本
河南专升本
陕西专升本
浙江专升本
山西专升本
安徽专升本
河北专升本
甘肃专升本
江西专升本
新疆专升本
湖南专升本
辽宁专升本
海南专升本
天津专升本
宁夏专升本
内蒙古专升本
黑龙江专升本
广西专升本
点击筛选
取消筛选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升本资讯 > 正文

2024年云南专升本《医学综合》考试大纲

2023-12-20
来源:好老师升学帮
阅读 2271
导读:考试大纲大家都知道其重要性,因为考试的题型基本来源于考试大纲中,为了帮助到大家安心备考,好老师升学帮小编整理了2024年云南专升本《医学综合》考试大纲供大家参考。

考试大纲大家都知道其重要性,因为考试的题型基本来源于考试大纲中,为了帮助到大家安心备考,好老师升学帮小编整理了2024年云南专升本《医学综合》考试大纲供大家参考。

一、考试内容

《医学综合》考试含人体解剖学、外科学、内科学三门课程,三门课程各占50分,总分150分。大纲内容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建议考试比重:掌握内容占55~60%,熟悉内容占35~40%,了解内容约占5%。

二、考试形式

闭卷。

三、考试时间

120分钟。

四、试题分布

难易程度分布:

较易试题 约占50%。

中等试题 约占30%。

较难试题 约占20%。

题型及分值分布

单选题  约占80%。

多选题  约占10%。

是非题  约占10%。

 

《人体解剖学》部分

考试内容及试题分布:包括以下七个部分,建议按如下比例分布试题。

绪论   约占1%

运动系统  约占10%

内脏学   约占34%

脉管学   约占15%

感觉器   约占7%

神经系统  约占32%

内分泌系统  约占1%

参考教材:吴建清、徐冶主编,《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年12月第8版。

 

绪  论

 

1.掌握人体的标准解剖学姿势与方位术语。

2.了解人体解剖学的定义和分科。

3.了解人体解剖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运动系统

 

第一章  骨学

第一节  概述

1.掌握骨的分类和构造。

2.熟悉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

3.了解骨的发生和生长。

第二节  中轴骨

1.掌握躯干骨的组成。

2.掌握椎骨的一般形态和各部椎骨的特征。

3.掌握胸骨角的特征和临床意义。

4.掌握脑颅骨与面颅诸骨名称。

5.掌握翼点的构成及临床意义。

6. 掌握骨性鼻腔外侧壁的结构。

7. 掌握鼻旁窦的位置和开口。

8.了解肋骨的一般形态结构。

9.了解颅骨整体观的主要结构。

10.了解新生儿颅的特征。

第三节  四肢骨

1.掌握上、下肢骨的组成。

2.熟悉肩胛骨、肱骨、髋骨和股骨的形态结构。

3.了解锁骨、尺骨、桡骨、胫骨和腓骨的一般形态结构。

4.了解手骨、足骨的名称和排列。

第二章  关节学

第一节  概述

1.掌握关节的基本结构、辅助结构。

2.熟悉关节的运动与分类。

3.了解骨连结的概念。

第二节  中轴骨的连结

1.掌握椎间盘的位置、形态结构和功能。

2. 掌握前纵韧带、后纵韧带、黄韧带、棘上韧带的位置及功能。

3. 熟悉椎骨连结的概况。

4. 熟悉脊柱的整体观和功能。

5. 熟悉胸廓的组成、形态和运动。

6.了解颞下颌关节的构成和运动。

第三节  四肢骨的连结

1. 掌握肩关节、肘关节、髋关节、膝关节的构成、特点和运动。

2.熟悉桡腕关节、踝关节的构成和运动。

3. 了解骨盆的构成、分部及性别差异。

第三章  肌学

第一节  概述

1.掌握肌的形态、构造和起止。

2.了解肌的配布及命名原则。

3. 了解肌的辅助装置

第二节  头肌

1.掌握咀嚼肌的名称和神经支配。

2.掌握面肌的神经支配。

第三节  颈肌

1.掌握胸锁乳突肌的起止点、作用和神经支配。

2.掌握斜角肌间隙的构成及临床意义。

3.了解颈肌的分群。

第四节  躯干肌

1.掌握斜方肌、背阔肌、胸大肌和前锯肌的作用及神经支配。

2.掌握膈的位置、作用、神经支配及膈的三个裂孔的名称和穿行结构。

3.了解肋间外肌、肋间内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腹直肌的位置、层次和纤维方向。

4.了解其余躯干肌的位置和作用。

第五节  四肢肌

1.掌握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臀大肌、缝匠肌、股四头肌、股二头肌、小腿三头肌的位置、作用和神经支配。

2.了解上、下肢肌的分群和各肌群的作用。

 

内脏学

 

第四章  内脏学总论及消化系统

第一节  内脏的一般结构

1.熟悉内脏的概念。

2.熟悉内脏的组成和功能。

3.了解内脏的一般形态和构造。

第二节  胸部标志线和腹部分区

了解胸部标志线和腹部分区。

第三节  消化管

1.掌握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掌握消化道各段的名称、分界标志和通连关系。

3.掌握咽颊。

4.掌握牙的形态、构造和牙式。

5.掌握舌的形态和黏膜特征。

6.掌握口腔腺的位置和腺管开口部位。

7.掌握咽的形态、位置、分部和交通关系。

8.掌握食管的分部、狭窄的部位和临床意义。

9.掌握胃的位置、形态和分部。

10.掌握十二指肠的位置、形态和分部。

11.掌握盲肠和结肠的外形特征。

12.掌握阑尾的位置和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

13. 熟悉食管的位置。

14. 熟悉结肠的形态和分布;熟悉直肠的形态、分部、弯曲和内观;熟悉肛管的内部形态结构。

15.了解口腔的组成和分部。

16.了解空、回肠的结构特征。

第四节  消化腺

1.掌握肝的位置和形态。

2.掌握胆囊的位置、形态和胆囊底的体表投影;掌握胆囊三角的组成及临床意义。

3.掌握肝外胆道系统的组成与胆汁的排出途径。

4.熟悉胰的位置、形态和功能。

5.了解肝的分叶与分段。

第五章  呼吸系统

第一节  呼吸道

1.掌握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掌握上、下呼吸道的区分。

3.掌握鼻旁窦的位置与开口。

4.掌握喉的位置、喉软骨的名称和喉腔的形态结构。

5.掌握左、右主支气管形态差异。

6.了解外鼻的形态结构;鼻腔的分部及各部结构。

7.了解喉的连结及喉肌。

8.了解气管的位置和分部。

第二节  肺

1.掌握肺的位置和形态。

2.了解支气管树与肺段的概念。

3.了解肺的体表投影。

第三节  胸膜与纵隔

1.掌握胸膜、胸膜腔的概念;壁胸膜的分部和胸膜隐窝。

2.熟悉纵隔的概念与分区。

3.了解胸膜下界和肺下界的体表投影。

第六章  泌尿系统

第一节  肾

1.掌握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2.掌握肾的位置、形态、结构及被膜的层次和名称。

第二节  输尿管

掌握输尿管的形态、分部、狭窄及临床意义。

第三节  膀胱

掌握膀胱的形态、位置和膀胱三角及其临床意义。

第四节  尿道

了解女性尿道的形态特点。

第七章  生殖系统

掌握生殖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第一节  男性生殖系统

1.掌握男性生殖器分部、各部的组成及其功能。

2.掌握输精管的分部和结扎部位。

3.掌握男性尿道分部、狭窄与弯曲

4.熟悉睾丸的形态与位置。

5.了解附睾的形态、位置和功能。

6.了解射精管的合成、开口部位。

7.了解前列腺、尿道球腺、精囊腺的位置和形态。

8.了解阴茎的结构。

第二节  女性生殖系统

1.掌握女性生殖器的分部、各部的组成及其功能。

2.掌握输卵管的位置、分部及结扎部位。

3.掌握子宫的位置、形态、分部和固定装置。

4.熟悉卵巢的形态、位置及固定装置。

5. 熟悉阴道穹及临床意义。

6.了解阴道的位置和形态

7.了解女性外生殖器。

8.了解女性乳房的位置、形态和结构。

第八章  腹膜

1.掌握腹膜和腹膜腔的概念。

2.掌握肝肾隐窝、直肠膀胱陷凹、直肠子宫陷凹的位置及临床意义。

3.熟悉腹膜与腹盆腔脏器的关系。

4.了解腹膜形成的结构。

 

脉管学

 

掌握脉管的组成和功能。

第九章  心血管系统

第一节  概述

1.掌握心血管系统的组成;体循环和肺循环的概念及路径。

2.了解动脉、静脉及毛细血管的一般结构。

3.了解血管吻合及侧支循环的概念。

第二节  心

1.掌握心的位置、外形、心各腔的形态结构、瓣膜及其临床意义。

2.掌握心传导系的组成和功能。

3.掌握左、右冠状动脉的起始、行程、主要分支及分布;掌握冠状窦的位置与开口。

4.熟悉心包的构成及心包窦。

5.了解房间隔、室间隔及心壁的构造。

6.了解心的体表投影;心瓣膜的体表投影

第三节  动脉

1.掌握肺动脉韧带。

2.掌握主动脉的行程、分部和主动脉弓的分支。

3.掌握颈动脉窦和颈动脉小球。

4.掌握颈外动脉的主要分支。

5.掌握腹主动脉不成对的脏支;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的主要分支及分布;胃的动脉供应。

6.掌握子宫动脉与输尿管的关系。

7. 熟悉肺循环的动脉。

8.熟悉肋间后动脉的起始、行程和分布。

9.熟悉腹主动脉成对的脏支。

10.了解左、右颈总动脉的起始、行程;左、右髂总动脉的起始、行程;髂内动脉的分支。

11.了解锁骨下动脉、腋动脉、肱动脉、桡动脉、尺动脉的起止、大致行程及分布。

12. 了解髂外动脉、股动脉、腘动脉、胫后动脉、胫前动脉的起止、大致行程及分布。

第四节  静脉

1.掌握上腔静脉系的组成;颈内静脉、颈外静脉、头静脉、贵要静脉和肘正中静脉的大致行程和注入部位。

2. 掌握下腔静脉系的组成;大隐静脉和小隐静脉的大致行程、注入部位和主要属支。

3. 掌握肝门静脉的组成、结构特点和属支,肝门静脉与上、下腔静脉之间的吻合部位。

4.熟悉肺循环的静脉。

5.了解奇静脉、半奇静脉和副半奇静脉的行程与注入部位。

第十章  淋巴系统

第一节  淋巴管道和淋巴结

1.掌握淋巴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2.掌握淋巴干的名称及收纳范围

3.掌握胸导管的起止、行程与收纳范围;右淋巴导管的组成与收纳范围。

4.熟悉局部淋巴结的概念。

5.了解淋巴液的产生和回流概况。

第二节  全身各部的主要淋巴结

1.了解全身各部淋巴结的配布。

2.了解乳房的淋巴回流。

第三节  脾与胸腺

熟悉脾与胸腺的形态和位置。

 

感觉器官

 

熟悉感受器的概念和分类。

第十一章  视器

第一节  眼球

1.掌握视器的组成与功能。

2.掌握眼球壁三层的名称、分部、形态结构和功能。

3.掌握眼球内容物的组成及特点;眼的屈光系统(折光装置)。

4.熟悉房水的产生及循环途径。

第二节  眼副器

1.掌握眼球外肌的名称、位置、作用和神经支配。

2.熟悉结膜的形态结构。

3.了解眼副器的组成和功能;眼睑的形态结构;泪器的组成。

第三节  眼的血管和神经

了解眼的血管和神经。

第十二章  前庭蜗器

掌握前庭蜗器的组成和功能。

第一节  外耳

1.熟悉外耳道的形态、分部;鼓膜的形态、分部和位置。

2.了解外耳的组成。

第二节  中耳

1.掌握咽鼓管的形态、分部及幼儿咽鼓管的特征。

2.熟悉鼓室的位置、鼓室壁和通连。

3.了解中耳的组成。

第三节  内耳

1.掌握骨迷路、膜迷路的分部。

2.掌握椭圆囊辬、球囊斑、壶腹嵴、蜗螺旋器的位置和功能。

3. 熟悉声波的传导途径。

 

神经系统

 

第十三章  神经系统总论及中枢神经系统

第一节  神经系统总论

1.掌握神经系统的区分。

2.掌握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

3.熟悉反射、反射弧的概念和反射弧的构成。

4.了解神经系统在机体中的作用和地位。

第二节  脊髓

1.掌握脊髓的位置与外形。

2.掌握脊髓灰质结构的名称、位置和功能。

3.掌握白质中主要的上行束(薄束、楔束、脊髓丘脑束)和下行束(皮质脊髓前、侧束)的位置、起止和功能。

4.熟悉脊髓的功能

5.了解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第三节  脑

1.掌握脑的分部。

2.掌握脑干的组成;脑干内的主要纤维束(锥体束、内侧丘系、脊髓丘系、三叉丘系)的位置、作用和联系;第四脑室的位置和通连关系。

3.掌握小脑的位置、形态、分叶及功能。

4.掌握背侧丘脑腹后核中主要核团的名称、纤维联系和功能;第三脑室的境界及通连关系。

5.掌握大脑半球的分叶及主要沟回。

6.基底核的位置、名称和纹状体的组成。

7.内囊的位置、分部及各部的主要投射纤维束的名称及其损伤后的临床表现。

8.大脑皮质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语言中枢的位置、功能及损伤后的临床表现。

9.掌握侧脑室的位置、分部及交通关系。

10.熟悉脑干的外形;脑干内脑神经核的名称、性质、位置及与脑神经的关系;脑干内其他主要核团。

11.熟悉间脑的分部。

12.了解脑干网状结构的概念。

13.了解小脑内部结构

14.了解边缘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第十四章  周围神经系统

第一节  脊神经

1.掌握脊神经的组成、纤维成分及分支。

2.掌握下述神经大致行程及分布范围:颈丛皮支、膈神经、尺神经、正中神经、肌皮神经、桡神经、腋神经、股神经、坐骨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

3.掌握以下神经损伤后的主要表现:尺神经、正中神经、桡神经、腋神经、股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

4.掌握胸神经前支的节段性分布标志。

5.熟悉颈丛、臂丛、腰丛、骶丛的组成和位置。

第二节  脑神经

1.掌握脑神经的名称、顺序、性质、连脑部位和大致分布。

2.掌握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展神经、副神经和舌下神经的纤维成分和分布。

3.掌握三叉神经、面神经、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的纤维成分、主要分支和分布。

4.熟悉嗅神经、视神经、前庭蜗神经的纤维成分和分布。

第三节  内脏神经

1.掌握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区别。

2.掌握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部位。

3.熟悉躯体运动神经与内脏运动神经的区别。

4.了解内脏神经的区分、分布和机能。

5.了解交感干的位置、组成与中枢的联系及大致分布。

6.了解内脏感觉神经和牵涉痛。

第十五章  神经传导通路

第一节  感觉传导通路

1.掌握躯干、四肢意识性本体感和精细触觉传导路的组成、各级神经元的位置、纤维束名称、交叉平面和皮质投射区。

2.掌握躯干、四肢浅感觉传导路的组成、各级神经元的位置、纤维束名称、交叉平面和皮质投射区。

3. 掌握视觉传导路。

4. 熟悉传导路的基本概念。

5. 熟悉瞳孔对光反射路及临床意义。

6. 了解头面部浅感觉传导路。

第二节  运动传导通路

1. 掌握锥体系的组成、交叉、行径和对各运动核的支配情况。

2. 了解上、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后的不同表现。

3. 了解锥体外系。

第十六章  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

第一节  脑和脊髓的被膜

1.掌握脑和脊髓三层被膜的名称与位置。

2.掌握硬膜外隙和蛛网膜下隙。

3.了解硬脑膜的结构特点、形成结构;硬脑膜窦的位置、通连关系。

第二节  脑和脊髓的血管

1.掌握颈内动脉、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主要分支及分布。

2.掌握大脑动脉环的组成。

3.了解大脑的静脉。

第三节  脑脊液及其循环

掌握脑室系统以及脑脊液的产生和循环途径。

第四节  脑屏障

了解脑屏障概念及分类。

 

内分泌系统

 

第十七章  内分泌系统

1.掌握内分泌腺的定义;内分泌器官和内分泌腺的概念。

2.熟悉甲状腺、垂体的形态、位置和功能;

3.了解肾上腺、甲状旁腺、胸腺、松果体的形态位置和功能。

4.了解胰岛的功能。


《外科学》部分

 

考试内容及试题分布:包括以下十五个部分,建议按如下比例分布试题。

绪论      约占2%

无菌术      约占6%

外科患者的体液失衡   约占10%

输血      约占4%

外科休克     约占10%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约占7%

麻醉      约占8%

外科重症监测治疗与复苏  约占8%

围术期处理     约占7%

外科患者的营养支持   约占4%

外科感染     约占10%

创伤与战伤     约占8%

烧伤、冷伤、咬蜇伤   约占8%

肿瘤      约占6%

移植      约占2%

    参考教材:龙明、张松峰主编,《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年11月第8版。

 

第一部分  外科学绪论

1.了解外科学的发展简史,

2.掌握外科学及外科疾病的分类。

第二部分  无菌术

1. 掌握无菌术的概念、方法及其应用。

2. 掌握手术人员和患者手术区域的准备和手术中的无菌原则。

3. 熟悉手术基本操作。

第三部分  外科患者的体液失衡

1. 掌握正常成人的体液平衡及调节机制(水平衡、电解质平衡、酸碱平衡)。

2. 掌握各型缺水、水中毒、低钾血症、高钾血症、低钙血症、低镁血症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3. 掌握代谢性酸中毒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4. 熟悉代谢性碱中毒、呼吸性酸中毒、呼吸性碱中毒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5. 熟悉体液及酸碱平衡失调的综合防治方法(液体疗法)。

第四部分  输血

1. 掌握输血的基本要求(适应症、途径、速度、注意事项)。

2. 熟悉自体输血。

3. 掌握输血并发症。

4. 熟悉血液成分制品和血浆代用品。    

第五部分  外科休克

1. 熟悉外科休克的病因和病理生理。

2. 掌握外科休克的临床表现、诊断、监测、预防和治疗。

3. 熟悉低血容量性休克、感染性休克的病理特点、临床特点、治疗要点。

第六部分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1. 熟悉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概念、病因、发病基础、临床表现、诊断、防治。

2. 掌握急性肾衰竭(ARF)的临床表现。熟悉急性肾衰竭 (ARF)的诊断、治疗。

3. 熟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

第七部分  麻  醉

1. 熟悉麻醉的概念及分类。

2. 掌握麻醉前准备内容及麻醉前用药的目的、种类、常用药及其剂量。

3. 掌握常用局麻药的常用浓度及最大限量。掌握局麻药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预防和治疗。掌握局部麻醉的概念及局部麻醉方法。

4. 熟悉椎管内麻醉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操作方法、常用药物,并发症及其防治。

5. 了解常用全身麻醉药的临床药理。

6. 了解全身麻醉的实施方法。

7. 了解全身麻醉的意外及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8. 熟悉疼痛的分类、测定和评估。熟悉疼痛治疗方法及术后镇痛方法。

第八部分  外科重症监测治疗与复苏

1. 了解ICU的含义、组成、工作内容。熟悉CVP与血压关系的临床意义。

2. 熟悉心肺(脑)复苏的含义及环节。

3. 掌握基本生命支持(BLS)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或初期复苏的重要意义、CAB程序及电除颤的操作要领、注意事项、成功标志等),掌握现场CPR操作流程。

4. 掌握高级生命支持的意义和内容。

5. 掌握复苏后治疗的意义和内容。

6. 掌握防治脑缺氧和脑水肿的方法及其原理。

第九部分  围术期处理

1. 掌握围术期处理的意义。

2. 掌握手术前一般准备和特殊准备内容。

3. 掌握手术后一般处理、病情观察、饮食和输液、各种不适的处理。

4. 掌握缝线拆除的时间、方法、记录方法。掌握切口的分类、愈合类型和记录方法。

5. 掌握手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第十部分  外科患者的营养支持

1. 掌握外科患者的代谢改变。掌握外科患者的能量需要量及其营养物质的代谢。

2. 掌握外科患者营养状态的评定。

3. 熟悉肠外营养制剂及配制方法、输注途径。

4. 熟悉肠内营养制剂的种类和选择、给予途径和方式。

5. 熟悉外科营养支持的并发症及其防治。

第十一部分  外科感染

1. 掌握外科感染的概念及特点。

2. 熟悉外科感染的病因、演变。

3. 掌握外科感染的分类、临床表现、诊断、预防和治疗。

4. 掌握常见的皮肤和软组织急性化脓性感染的概念、病因、临床表现和防治。

5. 熟悉手部化脓性感染的概念、病因、临床表现和防治。

6. 掌握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脓毒症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熟悉不同致病菌脓毒症的临床特点。

7. 了解无芽胞厌氧菌感染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治。

8. 掌握破伤风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预防和治疗。

9. 熟悉气性坏疽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预防和治疗。

第十二部分  创伤和战伤

1. 掌握创伤的分类和病理。熟悉创伤的修复。

2. 掌握创伤的诊断、救治。

3. 掌握伤口分类及处理原则。掌握清创术。

4. 熟悉战伤救治原则。掌握火线急救处理方法(五项基本技术)。

第十三部分  烧伤、冷伤、咬蜇伤

1. 掌握烧伤伤情判断。

2. 熟悉烧伤的病理生理、临床分期、并发症。

3. 掌握烧伤的治疗原则、现场急救和创面处理。

4. 熟悉烧伤的全身治疗、并发症防治。

5. 熟悉电烧伤、化学烧伤、冷(冻)伤

6. 掌握犬、蛇咬伤的临床表现、治疗。熟悉蜇伤的临床表现和治疗。

第十四部分  肿瘤

1. 熟悉肿瘤的病因、发病概况及发病机制。

2. 掌握肿瘤的分类、命名,良、恶性肿瘤的区别。

3. 掌握肿瘤的临床表现及临床诊断。

4. 熟悉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检查对于肿瘤诊断、治疗的意义。了解几种检查的具体方法。

5. 了解肿瘤的分期诊断方法。

6. 熟悉肿瘤的治疗原则,熟悉外科治疗、化学治疗、放射治疗对于肿瘤治疗的作用和转归,了解具体治疗方法。

7. 熟悉肿瘤三级预防的概念、随访的意义。

8. 掌握常见体表肿瘤的临床特点、处理原则。

第十五部分  移植

1. 熟悉移植的概念和分类。

2. 了解移植排斥反应和常用免疫抑制剂。

3. 熟悉移植供体的选择条件和保存方法。

4. 了解器官(肝、肾等)移植概况。


《内科学》部分

 

考试内容及试题分布:包括以下八个部分,重点在于各个系统常见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建议按如下比例分布试题。

呼吸系统疾病   约占20%

循环系统疾病   约占20%

消化系统疾病   约占20%

泌尿系统疾病   约占10%

血液系统疾病   约占10%

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  约占7%

风湿性疾病    约占3%

神经系统疾病   约占10%

参考教材:韩清华、孙建勋主编,《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年12月第8版。

 

第一章  呼吸系统疾病

第一节  慢性支气管炎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1.掌握慢性支气管炎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2.掌握慢性支气管炎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表现和临床分型、分期。

3.熟悉慢性支气管炎和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4.了解慢性支气管炎和阻塞性肺气肿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疾病,发病率高,并发症严重,对人的健康有很大的危害。

第二节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1.掌握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慢性肺心病)发生的重要条件是肺动脉高压。熟悉肺动脉高压的形成机理。

2.掌握慢性肺心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以及治疗措施。

第三节  支气管哮喘

1.熟悉本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并发症。

2.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

3.熟悉本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第四节  肺  炎

1.掌握肺炎球菌肺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2.熟悉葡萄球菌、克雷白杆菌、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

第五节  肺结核

1.熟悉肺结核的发生与发展过程,变态反应和免疫力的关系。

2.掌握肺结核的临床分型、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

3.熟悉肺结核的一线药物及大咯血的处理。

4.熟悉肺结核X线特点与病理变化的关系,痰结核菌的检查方法,防痨原则和方法,结核菌素试验,卡介苗接种。

第六节  呼吸衰竭

1.了解呼吸衰竭的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改变。

2.熟悉呼吸衰竭时的血气分析改变、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的意义。

3.掌握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和处理原则。

第二章  循环系统疾病

第一节  心力衰竭

1.熟悉心力衰竭的病因。

2.掌握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3.熟悉心力衰竭的治疗原则,重点是洋地黄类制剂、利尿剂和血管扩张剂的合理应用。

4.掌握急性左心衰的抢救方法。

第二节  心律失常

1.掌握常见心律失常早搏、阵发性心动过速、心房纤颤、心室纤颤、房室传导阻滞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2.熟悉以上常见心律失常的原因、心电图特征。

3.了解心律失常的发病机理。

第三节  原发性高血压

1.掌握本病诊断、分层标准、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

2.了解本病的病因、发病机制。

3.熟悉高血压急症的诊治特点。

第四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1.了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病因、临床类型和发病机理。

2.掌握心绞痛及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防治措施。

第五节  心脏瓣膜病

1.掌握二尖瓣狭窄、二尖瓣关闭不全及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

2.熟悉风湿性瓣膜病的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及手术适应证。

3.熟悉风湿性瓣膜病的并发症。

第六节  心肌疾病

1.掌握扩张型心肌病的诊断和治疗原则。

2.熟悉扩张型心肌病的X线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改变特点。

3.了解心肌病的定义和分类。

第七节  心包炎

1.了解心包炎的类型、病因和病理。

2.掌握心包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第三章  消化系统疾病

第一节  胃  炎

1.掌握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的临床表现和诊断要点。

2.熟悉本病的治疗原则。

3.了解本病的病因、发病机理。

第二节  消化性溃疡

1.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原则。

2.掌握本病的最常见并发症上消化道大出血的临床表现、诊断和处理。

3.熟悉本病的鉴别诊断。

4.了解本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

第三节  溃疡性结肠炎

1.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要点。

2.熟悉本病的治疗原则。

3.了解本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

第四节  肝硬化

1.掌握肝硬化的临床表现和诊断要点。

2.熟悉本病的鉴别诊断、并发症和治疗原则。

3.了解本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

第五节  肝性脑病(肝性昏迷)

1.了解肝性脑病的病因、发病原理。

2.掌握肝性脑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

3.熟悉肝性脑病的治疗原则。

第六节  急性胰腺炎

1.熟悉本病的病因。

2.掌握各类型的临床表现及诊断要点。

3.掌握本病的预防和治疗原则。

第七节  上消化道出血

1.  掌握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

2.  熟悉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和处理措施。

第四章  泌尿系统疾病

第一节  总论

1.掌握肾小球疾病常见的临床表现。

2.熟悉肾脏基本结构及功能、常用肾功能检查方法、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原则。

第二节  肾小球疾病

1.熟悉肾小球疾病的定义、发病机理、病理和病理生理改变、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分类。

2.掌握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的典型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

第三节  尿路感染

1.掌握尿路感染的临床表现、诊断依据、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2.熟悉尿路感染的病因、感染途径、与感染有关的因素。

3.了解肾盂肾炎的主要实验室检查方法。

第四节  慢性肾衰竭

1. 掌握慢性肾衰竭的临床表现、分期、诊断依据和治疗原则。

2.熟悉慢性肾衰竭的病因和发病机理。

3.了解透析方法及肾脏移植。

第五章  血液系统疾病

第一节  贫  血

1.掌握贫血的诊断标准、诊断步骤和方法。

2.熟悉贫血的分类方法、临床表现。

3.了解各类贫血的治疗原则。

第二节  缺铁性贫血

1.掌握缺铁性贫血的病因、诊断、实验室检查及治疗。

2.熟悉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

3.了解缺铁性贫血的预防措施。

第三节  白血病

1.掌握白血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依据、治疗原则。

2.了解白血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分类、预后。

第四节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1.掌握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诊断及治疗原则。

2.熟悉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

3.了解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病因和发病机理。

第六章  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

第一节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1.了解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病因及分类。

2.熟悉本病的临床表现(含特殊临床类型)、诊断、鉴别诊断。

3.掌握本病的药物治疗原则及甲状腺危象的防治原则。

4.了解同位素及手术治疗的适应证。

第二节  糖尿病,

1.了解糖尿病的分类。

2.熟悉糖尿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

3.熟悉与糖尿病有关的实验室检查及临床意义。

4.掌握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5.掌握糖尿病的综合治疗原则,口服降糖药物的作用机制,胰岛素使用的适应证。

6.熟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诊断依据和治疗原则。

第七章  风湿性疾病

第一节  概  述

1.熟悉风湿性疾病的临床特点、诊断、防治。

2.了解风湿性疾病的分类。

第二节  类风湿性关节炎

1.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

2.熟悉本病的诊断及治疗。

3.了解本病的病因及发病机理。

第三节  系统性红斑狼疮

1.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

2.熟悉本病的诊断及治疗。

3.了解本病的病因、发病机理、病理改变。

第八章  神经系统疾病

第一节  周围神经疾病

1.掌握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2.熟悉以上两种疾病的病因。

3.了解以上两种疾病的预后。

第二节  脑疾病

1.掌握常见急性脑血管疾病的鉴别、诊断及治疗。

2.熟悉癫痫、帕金森病、偏头痛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3.了解癫痫的病因及辅助检查。

以上2024年云南专升本《医学综合》考试大纲资料来自小编个人整理汇总,若考生还想了解更多关于专升本考试的相关资讯,如统招专升本考试政策、考试大纲、常见问题、统招考试、成绩查询、录取分数线等,可在下方留言咨询噢,留言咨询专升本课程更多优惠等你来享。

推荐专题
留言咨询
* 姓名
* 手机
* 所在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