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升本语文
诗歌中常见的思想情感
(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过华清宫》
(2)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春望》
(3)同情人民的疾苦;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
(4)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杜甫《登楼》
(1)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
(2)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从军行》
(3)报国无门的悲伤;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4)山河沦丧的痛苦;如: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
(5)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6)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如:杜甫《兵车行》
(7)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屈原《涉江》
(1)羁旅愁思;如:孟浩然《宿建德江》温庭筠《商山早行》
(2)思亲念友;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3)边关思乡;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4)闺中怀人;如:王昌龄《闺怨》、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李白《乐府》(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如:王维《山居秋瞑》
(2)昔胜今衰的感慨;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
(3)借古讽今的情怀;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4)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5)仕途失意的苦闷;如:白居易《琵琶行》
(6)告慰平生的喜悦;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1)依依不舍的留念;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2)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3)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1)归隐田园,钟情山水。
(2)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
(3)抒发对宁静、平和、自由、隐逸生活的向往,表现闲适自得的心情
(4)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5)对劳动生活的歌颂。
(1)描写边塞风光,表现边塞生活的艰苦单调,
(2)表现戍边将士忠君报国,建功立业的渴望,英勇杀敌,视死如归的精神。
(3)反对不义战争,揭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
(4)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5)揭露将士苦乐不均,呼唤英主良将
(6)思念家乡,思念亲人。
(1)表现诗人高尚情操。
(2)表现自己的某种人生感悟、生活哲理。
(3)单纯表达诗人的喜好和兴趣,咏叹事物的美好。
(4)抒发自身的愁情幽愤
(5)讽刺时代或社会上丑恶的人性或现象
(1)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
(2)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
(3)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4)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1)对离人眷恋不舍、依依惜别之情以及朋友间的真挚情意
(2)叮咛、称颂、劝慰勉励友人。
(3)借送别表达志向或怀抱
(4)寄无限人生感慨于依依惜别之中。
(1)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
(2)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
(3)抒发独居他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4)抒发厌恶战争,思亲怀乡之情。
(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如:王维的《山居秋瞑》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2)昔盛今衰的感慨,如:姜夔的《扬州慢》(淮左名都)、刘禹锡的《乌衣巷》
(3)借古讽今的情怀,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青春易逝的伤感,例如:李清照的《如梦令》;
(5)仕途失意的苦闷,例如:白居易的《琵琶行》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6)告慰平生的喜悦,例如:杜甫的《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